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档案学研究内容广博,外国档案学研究内容精深;中国档案学研究主体以高校档案专业教师为主,外国档案学研究主体以档案实际工作者为主;中国档案学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外国档案学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中外档案学研究的明显差异性不是偶然出现的,它与中外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教育体系和各国研究历史传统、档案职业专业化水平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在本文中,作者对产生这三个方面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尹鑫 《山西档案》2023,(4):21-27+34
中国特色档案学高等教育已实现七秩发展,是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档案学“三大体系”研究的进一步开展,需要探讨系统化的中国特色档案学高等教育历史发展道路,从而帮助学界和业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学的学科根基和发展脉络。通过查阅和利用已有文献及档案资料,访谈相关专家,回溯中国特色档案学高等教育七秩发展的基本历程,总结发展经验与发展动力。中国特色档案学高等教育七秩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发轫期、发展期、成型期三个主要时期,主要发展经验和发展动力是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党和国家档案工作中心大局;植根中国档案学文化,讲述中国档案学故事;面向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教育思想、宗旨、思路、观念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法和文献研读法,对2022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07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并与2021年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来自业界的研究力量有所增强。2022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依旧关注“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治理”“档案与数字人文”“电子文件”“中国古文书学”等主题,但也涌现了“红色档案”和“档案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新主题;研究特点上呈现显著的本土化和跨学科性,但在关注“人”的需求、跨学科的双向互动以及研究深度上仍有待加强。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需立足中国档案工作的实际和需求,对从西方移植的理论进行本土化、中国化的过滤和处理,对中国传统的档案思想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同时,基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和新需求,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作者认为,这些成就除了表现在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领域更加拓展、与档案工作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在有关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以外,还产生了一些具有独创性和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建立了一支较强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队伍,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张斌  杨文 《图书情报知识》2020,(3):28-40,62
[目的/意义]梳理和分析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为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和档案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档案实践工作的发展与变革提供洞见与支持。[研究设计/方法]以我国档案学领域2015—2019年间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上刊载的所有论文、出台的重要政策、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立项的国家课题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其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此得出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并对其进行阐释和说明。[结论/发现]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包括:档案学研究、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新一代数字和网络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电子文件管理、档案资源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非遗档案管理、档案职业、档案与记忆、数字人文与档案、档案治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价值]梳理和分析了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2001 ~ 2010年9种国际档案学期刊的966篇档案学论文为对象,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论文的年度、期刊、国家/地区、机构、作者、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档案学论文随时间变化呈不规则的增长曲线;《档案科学》是刊载档案学论文最多的期刊;档案学论文主要来自英、美、加等欧美发达国家,高校是档案学论文的主要生产者;档案学论文的作者相当分散,且合著度和合著率偏低;论文主题以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与历史研究等传统研究领域为主.最后,为加强我国档案学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档案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国外档案学理论的传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欧美档案学理论的影响尤为广泛和深刻。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档案学理论对欧美档案学理论的借鉴与自身发展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就此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评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档案学在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仍面临着三大危机:生源危机、档案学研究方法论危机、档案学研究成果危机。为使中国档案学教育和研究成果更具社会影响力、档案学得到更广泛的其他学科及社会的认同,中国当代档案学还需加强跨学科科研与教育,发展和完善档案学研究方法论体系;中国档案学学术共同体还需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担当,档案学的研究主题需要有更多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9.
1952—1955年,新中国依托苏联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苏联档案学高等教育经验,通过培养档案学课程教员、建立课程教学研究组织、编译苏联专家讲义和苏联教材及著作等方法推动新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创建。在这一过程中,苏联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教研人员一起不断推进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强调对中国档案学史、机关工作史等中国档案学的研究,强调课程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强调档案学学科研究与全国档案工作的相互促进。新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高级档案专业人才,为我国档案工作提供了系统的档案学理论和方法指导,成为新中国高校档案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0.
宗培岭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2期发表的《档案学理论与理论研究批评》中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评析。作认为:我国档案学理论虽不够成熟,但在借鉴与自身研究的基础上有了一套档案学理论体系,为发展我国档案事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较档案学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更为重视,但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理论热点多,但研究深度不够.甚至热而无果.至今尚未形成一枝独放的、为国际档案界广泛认可的中国档案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