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20年至1922年,翟秋自作为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的特派记者,前往苏俄进行考察采访活动.已有不少同志对瞿秋白旅俄期间写就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书进行了研究,但对于这段时期他发表在北京《晨报》上的大量旅俄通讯至今还没有人在报刊上公开作过专门介绍。这些通讯是瞿秋白反映苏俄见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瞿秋白的《晨报》通讯作一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半个多世纪以前,瞿秋白作为第一个奔赴苏俄采访的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新闻记者,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取来了十月革命之火,系统介绍了苏俄实况,为中国革命做了一件大好事。 1920年9月间,瞿秋白利用北京《晨报》招聘特派记者的机会,决定去苏俄考察学习。他于10月16日坐火车离开北京,12月18日进入苏俄头一站——赤塔,次年1月25日到达莫斯科,1923年1月13日回到北京,在苏俄考察了两年。  相似文献   

3.
1984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学简明词典》(余家宏等编写)是部中型工具书,最近因写文章查阅该书某些词条,发现有两处失误。一、词典第216页“瞿秋白”条,写道:“瞿秋白同年(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最早向中国人民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真实情况”。其中“最早”一词欠妥。瞿秋白当时是与俞颂华、李仲武一道去苏联的。三个人都为《晨报》写稿,并相约各自侧重写  相似文献   

4.
1984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学简明词典》(余家宏等编写)是部中型工具书,最近因写文章查阅该书某些词条,发现有两处失误。一、词典第216页“瞿秋白”条,写道:“瞿秋白同年(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最早向中国人民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真实情况”。其中“最早”一词欠妥。瞿秋白当时是与俞颂华、李仲武一道去苏联的。三个人都为《晨报》写稿,并相约各自侧重写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还是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自1919年至1934年,他先后创办、主编、编辑过一系列进步的革命的报刊。五四时期,他创办了进步刊物——《新社会》旬刊;十月革命后不久,他以特约记者身份前赴苏俄,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及时向中国人民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实况;1923年回国后,他参加过一段时期党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的编辑工作,主编党中央理论机关刊物《新青年》季刊和不定期刊以及党中央机关刊物《前锋》;在“五州”运动中,他主编党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在1931到1932年,  相似文献   

6.
从北京到莫斯科 1920年,北京《晨报》与上海《时事新报》派三名记者赴十月革命后的苏俄采访,他们是原任《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解放与改造》半月刊主编的俞颂华(澹庐)及北京俄文专修馆学生瞿秋白与李仲武。这是十月革命后最早去苏俄采访的中国记者。 1920年10月16日,他们自北京出发,与当时中国驻莫斯科总领事陈广平等同行。到北京车站送行的,有郑振译、耿济之、瞿菊农、郭绍虞等。郑振铎、耿济之并赋诗送别: “你们走了——走向红光里去了! 新世界的生活,我们羡慕,你们受着。”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向导》、《新青年》、《先锋》、《布尔塞维克》、《热血日报》、《红色中华》等刊物的创办与编撰,是中国共产党参加理论宣传工作最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和学习的。一瞿秋白办刊的理论与思想主要集中在《“新青年”之新宣传》(1923年5月发表)、《“热血日报”发刊词》(1925年6月4日)、《谈谈工厂小报和群众报纸》(1932年3月1日)《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1933年8月)等文章中。其内容大致有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   瞿秋白于 1899年 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参加和领导过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并与郑振铎、瞿世英等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化。 1920年 10月,瞿秋白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莫斯科的两年,瞿秋白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活动,写了大量的旅俄通信 (讯 ),分别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并写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俄国文学史》、《俄罗斯革命论》四本书,第一次多方位、多角度向中国人民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29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诞辰110周年。现有两则有关瞿秋白诗画的新资料,一是意外找到瞿秋白早年“背临”清代书面家汤贻汾山水画,二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手书瞿秋自早年《赤潮曲》。  相似文献   

10.
知识与趣味     
瞿秋白在1920年10月受聘于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担任驻莫斯科特派记者。1921年7月,在采访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列宁,“在走廊上相遇略谈几句”。同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又一次见到列宁。瞿秋白第三次见到列宁,是在1922年4月,他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他不仅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还同列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名记者,俞颂华的名字鲜为人知,应该说是件憾事。新近我得到了一本北京晨报社1924年9月出版的系列丛书《游记第二集》,即《赤俄见闻记》,这是俞颂华的旅俄通讯集。 1920年,俞颂华一行三人访问苏俄,担任驻苏记者。很长一段时期,我和别人一样,只知道瞿秋白是中国第一个访问十月革命后苏俄的人,而不知道同行者还有俞颂华、李宗武。其实,瞿秋白早在《俄乡纪程》上有这样一段记载:“途中……和颂华商量调查俄罗斯的方法。新闻记者的职任,照实说来,我是无能力的;颂华说:‘我们此行,本是无牛则赖犬耕,尽我们自己的力量罢了。’……我与颂华说,请他负通信事务指导的责任,我当竭力帮助,——成败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论》是四川大学新近策划并推出的“新闻传播学书系”中的第一本,该书主编邱沛篁教授做过多年的编辑、记者工作,是四川大学新闻系的开创者之一,先后担任过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和新闻学院院长,写过不少优秀的新闻和通讯,有着丰富的采访实践经验。自1981年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他一直讲授“新闻采访学”这门课程,并出版了多本新闻采访和写作方面的专著。其中,1989年出版的《新闻采访艺术》就是其以前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理论总结。1989年以后,邱沛篁开始给硕士研究生上“新闻采访研究”课程,他也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前,6月18日这一天,瞿秋白从容走向刑场,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主义万岁”,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他是被当地国民党军阀按照蒋介石的指令,“劝降不成,就地枪决”的。当时,他年仅三十六岁。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  相似文献   

14.
邵飘萍在办《京报》的时候,既编报,又采访,还挤出时间去大学讲课,撰写新闻学著作。一九二三年和一九二四年连续出版《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两本书。前一本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全讲采访,是我国第一部采访学专著;后一本书,也用了不少笔墨论述新闻采访和记者修养。可以说,重视采访,注意收集第一手材料,是这位多才多艺的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他认为,“报纸价值之有无、大小,与新闻材料之敏捷、丰富、真确与否,有最密切之关系”。因此,他提出:新闻记者应该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这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后,瞿秋白为了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国,为了辟一条光明的路,以《晨报》记者的身份,奔赴世界革命的中心——苏俄,寻觅救国救民的圣火。他首译《国际歌》,三见革命导师列宁。1920年10月18日深夜,瞿秋白在张太雷的送行下登上了从天津北去关外的列车。同行者除北京《晨报》记者俞颂华和李宗武两人外,还有中华民国政府  相似文献   

16.
《热血日报》创办于1925年6月4日,为八开四版报纸,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当时,五卅反帝爱国斗争正处于高潮,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领导这场斗争,在上海创办了这份日报,并由瞿秋白负责。瞿秋白为该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发刊辞》。该报到6月27日停刊,共出版24期。瞿秋白在该报上发表的社论、评论有22篇。从6月6日起,《热血日报》在第四版开辟了“小言”专栏,先后发表了37篇微型评论,其中瞿秋白以“热”、“血”、“沸”、“腾”、“了”、“顾”、“默”署名发表的评论23篇。 瞿秋白撰写的这些微型评论,短小精悍,短的只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王纬同志,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担任新华社驻欧洲和非洲记者十数年。我们特约请他撰写的《国际新闻的采访与编写》,自1981年第1期开始刊登,本期的第九章是最后一章。王纬同志计划在近期内,再编写“国际科技新闻”、“国际体育新闻”、“国际报道的文风”,“打破国际新闻的垄断”,在《国际新闻的采访与编写》一书出版时,一并补入。  相似文献   

18.
段勃 《新闻通讯》2009,(10):38-39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我国从新闻学教育诞生时就十分重视这一课程。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时,邵飘萍负责教授的“应用新闻学”就包括了新闻采访的内容,他的新闻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中较多章节是新闻采访学的内容。现在,我国各个新闻传播类专业中,新闻采访课都是必不可少的,绝大多数的培养方案都把这一课程列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19.
张之华 《新闻传播》2004,(11):34-36
瞿秋白(1899年—1935年),江苏常州人,笔名巨缘、屈维它、维摩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报刊宣传活动家。他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思想的创建.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四大,举世瞩目。全球记者纷至采访,盛况空前。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要新闻单位均获准派记者到会采访。这里发表《新民晚报》总编辑助理孙洪康《在全球瞩目的新闻“磁极”上》一文,记述了他采访十四大的见闻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