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得到重视。在音乐教育工作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流行音乐,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从音乐在塑造健全人格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青年人喜爱的原因入手,对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进行了理论性探索。  相似文献   

2.
陈治中 《科教文汇》2014,(32):120-121
罗伯特·沃克是当今活跃在国际音乐界及音乐教育领域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沃克是少数对流行音乐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的学者。沃克认为,流行音乐不是西方音乐发展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土著黑人的音乐,而非西方的欧洲传统。流行音乐根本上与文化的历史、心理学、情感状态分离了,它的发展脱离了西方音乐2500年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单新伟 《科教文汇》2008,(33):188-188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传播极广的流行文化,几乎渗透到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生活中,作为时尚的积极追随者,中学生更是趋之若鹜,如何处理好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如何利用流行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音乐教学的生命力。是现今中学音乐教学研究与实践中亟需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如何发挥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最大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邦飞 《科教文汇》2010,(20):164-165
近些年来,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已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针对音乐课程教学中对流行音乐的两种极端片面的表现,结合笔者多年来的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学习总结和实践,从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选材方向、引入形式等几方面,对如何发挥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最大功能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同行们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治中 《科教文汇》2012,(29):169-169,171
“流行音乐”这一概念是不准确的,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流行音乐本质上不是文化产品,它不符合文化的定义,故不适宜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但是,面对现实,我们做出妥协与折中,巧妙地加以运用,把流行音乐中思想性、艺术性强的作品,运用在小学音乐课堂。对小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与变迁,逐渐在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生活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看,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对于流行音乐在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以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的模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规划,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评价体系,激发学习流行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提高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刘玲 《科教文汇》2013,(14):130-130,137
现代中学生普遍喜爱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教材中的古典音乐、传统音乐比较淡漠。流行音乐特色鲜明,曲调新潮,能抒发情感,缓解压力,引发学生共鸣。它不仅会对中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从另一层面也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循循善诱,正确引导中学生有选择地欣赏流行音乐,通过精心挑选一些优秀流行音乐作品来激活音乐课堂,让优秀流行音乐给中学生既带来快乐又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流行音乐为当代初中生所爱。初中音乐教育积极引进流行音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深沉的爱国热情,更为活跃的创造能力,使初中音乐课教学更加有声有色,帮助学生更好地成才成长,这是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流行音乐在现代社会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普及程度,同时它是青少年最容易接受、最感兴趣的音乐形式。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入门的基础,视唱练耳能力的高低决定并影响了音乐专业水平的发展。探求二者之间的可利用性,将最具共鸣的音乐元素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是深化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何建琴 《科学中国人》2014,(5S):107-107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音乐。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我们和许多音乐教师一样,常常面临尴尬:学生唱课本歌曲味同嚼蜡,唱流行音乐却有滋有味。但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适合孩子,怎样引导学生走出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视角,更成熟理智地面对流行音乐?如何选择一些积极向上、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流行音乐渗透到我们音乐课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担起这个重任。  相似文献   

11.
流行音乐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不断丰富,不管是泊来文化形式进入大陆的港台歌曲还是本土地区的音乐,都不能够遮掩文化中流行音乐所发挥的光芒,无法掩盖母体文化的自由精神。流行音乐是一种艺术,是通过声音带动人们精神波动,展现人们生活方式和内心需求的艺术方式。我们的生活正是有了音乐而显得多姿多彩,而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特色,在群众文化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阐述了群众文化背景下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为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音乐教师。美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农村基础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农村基础音乐教学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培养。如何有效地把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结合起来,是当下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由尹爱青主编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教材重视音乐教育专业学  相似文献   

13.
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应用音乐艺术,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学生可以在音乐世界中遨游,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这也是其他教学课程不能与之媲美的。但是对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进行深入调查发现,音乐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课程。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走出教育思想的误区,提升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本文就是对如何更有效地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音乐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启示,促进我国中职音乐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青少年是流行音乐的忠实爱好者和推崇者,流行音乐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影响起到举足轻重作用。流行音乐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紧紧抓住它有利的一面,使喜爱流行音乐的青少年朋友们从中得到启迪,让流行音乐成为青少年的好朋友伴随他们更加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流行歌曲是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也是我们认识社会审美、窥视社会文化心理的一个非常直观的窗口。迈克尔·杰克逊(简称MJ)是上世纪继猫王之后世界流行音乐界里程碑式的人物,被称为"King of Pop"(流行音乐之王),他以开放、活力的演唱风格和独特的舞台表演,影响并引领着流行音乐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在同时期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流行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征,这与迈克尔·杰克逊在某种程度上有着重要关系。通过对迈克尔·杰克逊的生平介绍及音乐表现特点的分析,探讨迈克尔·杰克逊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对于研究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卿泽 《内江科技》2006,27(9):159-159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目的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引导学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就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本文通过对音乐教学中的三个要素“听”、“感”、“动”的分析,提出了实施音乐情感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蔡家谱 《科教文汇》2014,(14):136-137
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和延续现象,它以其特有的流行音乐思想在中国内地歌坛开花扎根,中国流行音乐是一种现代精神的折射,反映人们的思想和审美方式在不断变化。关注初中音乐教学里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用通俗手法演绎古典音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大众化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形式是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结合.它以独特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向众人展示了它不可否定的价值,满足了人们对多元化艺术格局的需求,其演绎形式也为世界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9.
邹韩 《科教文汇》2009,(12):271-271
流行音乐是一种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的音乐形式,它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本文的研究从流行音乐概念的界定开始,并分析了流行音乐有别于其他音乐的特性,如开放性、商业性、流行性等。在对流行音乐及其性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在最后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国家的发展,自上个世纪教育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多注重实用性科目,对音乐教学等审美教育重视程度并不高。但是音乐作为一种反映人类现实情感的艺术,其审美价值和美学价值对当前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关于将其用于音乐教学的理论研究并不多。本文用微观的角度,对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流行音乐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究高中音乐教学的误区和流行音乐用于音乐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