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语文课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况下,不少有识之士强烈提出让语文教学走上回归之路。回归,不是简简单单的回来,也不是重新回到过去的老路上,更不是倒退,而是回到原点,寻找一种新的平衡,酝酿新的突破。那么,语文教学要回归什么?就是要回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明确提出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语文教师的热烈讨论。那么,教语文又应该教些什么呢?吴忠豪教授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这一命题,并明确主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这无疑是对"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又一次突  相似文献   

3.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教学出路:回归和还原语文课的“灵魂”是什么呢?或者说,语文教学的本体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的本体:一是以语言教学为本体,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体。对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体,不只是语文学科所固有的,它也是各学科所共有的,已得到大家的共识,在此不再赘述。现就“以语言教学为本体”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初中生来说,语言教学,主要是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那是大学中文系学生所要研究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本体到底是什么?福建师范大学的潘新和教授果敢地提出是言语性。语文教学只有重言语的实践,才能回归语文的本色。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处、在文本秘妙处、在遣词造句处、在谋篇布局处开展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充实言语经验,提升言语能力,唤醒言语智能。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到底教什么?近年来,关于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几个案例与吴忠豪教授的观点来具体谈谈如何分清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落实本体性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褚安娜 《快乐阅读》2013,(27):67-68
一、学习,关注本体性教学目标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一线教师很困惑的问题,有时候即使看了课标感觉似乎都是明白的,但是因为课标的呈现都是大的条条框框,所以具体在每一课中实施起来依然有很多迷茫之处。最近上海师范大学吴中豪教授明确指出了,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引起了我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从哲学层面看,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即:这一堂语文课,或这一个教学单元,我们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或者不突出的。在数学课、物理课、政治课里,我们教什么,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于是,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么一个在其他学科里教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主题背景】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近年来关于语文教学内容如何确定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也成了我上每节课之前必思考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显然,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只教课文,而应把课文当作例子,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所得。那每篇课文能作为语文教学哪方面的例子呢?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命题。他认为,"本体性教  相似文献   

10.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在关注关于周老师这个课例的讨论,这样的讨论也触发我深入思考。在这里,我愿把自己不成熟的一些想法呈现出来。关于这场争论的最大焦点在于怎样看待生成,怎样处理好语文本体的目标和学生长远发展的关系。一些老师认为不能每一节课都有意去苛求和寻找这种无法预约的精彩,否则会“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我认为,这样的质疑,是针对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出现片面追求课堂热闹的现象而言的,是对语文教学本体的理性回归。但理性回归不是要回到原来的轨道,不是“你说你的新词,我唱我的老调”。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生活的甚至天文地理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以致语文教学被泛化为人文教育,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还标榜此为“新课程”旗帜下的新探索并乐此不疲,没有“语文”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文就是要教语言文字,这是语文的独特使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教”的核心应是“怎么说”,而非“说什么”。在语文教学中,言语形式的教学要大于言语内容的教学。其教学…  相似文献   

13.
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国家解决了语文教材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教学内容问题.对于一篇文章,究竟向学生教些什么,大体由教师自己确定,于是就有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语文,似乎显得无限宽广,本文从“言”“意”“情”三方面来分析如何做好语文教学设计及如何上好语文课.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5.
好课三味     
王崧舟 《教师》2010,(27):1-1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任务是什么,语文课怎么教,语文课教什么,这是必须清楚明确回答的问题。语文课要以"学习语文字运用"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要重视语言积累,包括字、词和句型的积累,这样语文课才能高效,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材料,主要解决“教学什么”的问题。“教学什么”在语文教学设计(实施)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语文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语文教学是否有效。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有恰当的语文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问题,主要不是因为教师的教法不好.问题出现在教学内容上。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玩什么花招.树什么大旗.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语文课。所以语文教学在反反复复的思索与追寻中应该拒绝百出的花样,  相似文献   

19.
刘安鹏 《辽宁教育》2009,(11):39-4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目的是使语文教学回归本体,回到“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上来,即语文教学要在“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年之后,认真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一节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头脑中应该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一个个生字?还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毋庸置疑,后者应该是我们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语文教学教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有一种误区长期存在: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在课堂上教师应借课文这个载体,把课文作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