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棋迷俱乐部     
天书棋谈一、棋与烟棋馆中多数烟雾缭绕,激战正酣时尤甚,然而棋瘾大过烟瘾,想下棋苦无对手时我曾自己和自己下。且戒烟者有之,戒棋者难寻。烟民慨叹吸烟之诸多害处后总说戒过几次几次,棋迷即便下棋误事捶胸顿足仍旧死不悔改。吸烟和下棋皆被妻子埋怨,升级至家庭战争则多是为棋。或美其名曰:“下棋可以开发智力,修身养性。”不过沉迷之借口而已。然而若让我成棋,杀我头也不干。二、打棋邻居有局麻将,夜晚甚是吵人,无法打谱兼入睡。后不知何故竟撤了。探听原因,云:“楼上有下棋者通宵达旦,实在影响打牌……”我敬佩不已,遂登楼…  相似文献   

2.
一 曾军给人的印象是身躯敦实,话语不多。他爱好喝酒、抽烟。60度的二锅头,每顿都造半瓶,平时在茶馆下棋的时候,烟是一颗接一颗,一包烟一会儿就没了,虽然他的烟瘾酒瘾很大,但是在比赛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轻松地带     
只剩九条潘老师对学生说:“下棋要记以下十条原则,快速出子、抢占要道、炮莫轻发、临杀勿急……如果忘了其中的一条,那会怎么样呢?”小强反应灵敏,道:“老师,如果忘了一条,就只剩九条了。”明天戒棋丈夫嗜棋,妻子不悦,无奈之下,逼丈夫写一份保证书。数日过去,一切正常,妻子大怒。丈夫笑曰:“没有保证,当然下棋了。”妻子不解,拿出细看:从明天起,保证戒棋。花店小马见生意冷淡,就看起了棋谱,恰好被老板撞见,一把夺过书,正欲发火,猛然瞥见封面上写着《梅花谱》,马上转怒为喜,道:“有出息,以后再看看《群芳谱》就更好了。”梅花谱当然下棋了。…  相似文献   

4.
钓鱼与戒烟     
烟瘾大,钓瘾更大!钓瘾大到逢休息日必钓,烟瘾大到每天两包!前几年试着戒了几次烟,屡戒屡抽,屡抽屡戒,戒戒抽抽,抽抽戒戒。发展到妻与子公开叫我"八式"了,我才做到了一点:白天抽晚上戒。结果烟瘾同钓瘾双增长,年增长幅度7%,同国民生产总值增幅大致相当。两年前,受《中国钓鱼》上有  相似文献   

5.
第十四袋烟:棋梦 <早晨> 你赢了胡荣华,击败了吕钦,战胜了许银川,终于得到了大师称号。可就在你即将走上领奖台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把你的千载难逢的美梦惊醒了。真正的棋谜也许都有体会,当一天棋下多了,晚上睡觉做的梦不是在下棋,就是和下棋有关的事。你听过庄周  相似文献   

6.
得过肺气肿病的人,都有同样感觉,就是气不够用,有时只好用嘴呼吸。上楼梯气上不来,就得站住缓一会儿。我问医生:不吸烟,病能好转吗?医生的回答是:可以不再发展,这种病没有更好的办法治。我的思想压力很大,但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先下决心把烟戒了。剩下的烟我全给人了,旱烟袋也折断后丢掉。我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从今天起谁要见到我吸一支烟,我就给他×元钱(1978年,我每月才领45.5元)。为了戒烟,我采取了这种特殊政策。吸烟人犯瘾,吃糖吃饼干都不行,见人家吸烟,喉咙就痒得不行。一次,有人递上好烟给我,我刚接住还没吸,他…  相似文献   

7.
跑鱼戒烟     
王中兴 《垂钓》2002,2(12):51-51
钓友老吴是个大烟枪,平均每天最少要吸两包烟。他的手指、牙齿都被熏得焦黄,还经常咳嗽不止,有一次他还因为肺炎住进了医院。医生告诫说他的病就是由长期吸烟引起的,再不戒烟很可能会引发肺癌。家人也都劝他,他自己虽然认识到了吸烟的坏处,也曾经戒了几次,但始终没有戒掉。  相似文献   

8.
大师风范     
《围棋天地》2014,(20):68-69
对我而言,看武宫老师的棋是一种享受。能把棋永远下得这么自然流畅不是件容易事,而他却总是能够轻松地做到。白72挖,凌厉的一手,宇宙流的精髓不是围地,而是攻击。有这样一位棋手,他早已过了巅峰时刻,但他依然在随心所欲地下棋,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着围棋。他的棋影响了几代人,无数的拥趸将他的围棋奉若神明,我相信在所有人眼中,他都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武宫正树。  相似文献   

9.
寒风中,在街头棋摊下棋的李哥大口大口地抽着烟,一双虽然不大却十分有神的眼睛紧张地注视着棋盘,仿佛是担心有人会突然把棋盘抢走似的。他的棋瘾很大,每天雷打不动地从上午九点酣战到黄昏日落。象棋是他的精神寄托。李哥比我大一旬,都属鸡。按照卦  相似文献   

10.
我爱下棋,从小就爱下棋。 刚学会下棋不久,我就知道有个叫王嘉良的棋坛高手,他是街上棋摊人们常念叨的人。下棋的人爱夸口,特别是街上棋摊的人更爱“斗嘴”,有时遇到绝杀的棋,得意的一方总会说一句:“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救!” 说真的,王嘉良就是我和棋友心目中的纹枰圣手了。 多少年来,我追逐着王嘉良的足迹,注视着他在全国大赛中的身影。我在报上看到过他的对弈照片,细高的个,瘦削的脸,一双极有神的眼睛……。然而真正与他谋面那还是在1980年的秋天,我  相似文献   

11.
我爱下棋,从小就爱下棋.刚学会下棋不久,我就知道棋坛有个叫王嘉良的高手,他是街里棋摊上的人常常念叨的人.下棋人爱夸口,有时遇到绝杀的棋,得意的一方或许会说一句:"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救!"说真的,王嘉良就是我心目中的纹枰圣手了.多少年来,我追逐着王嘉良的足迹,注视着他在全国大赛中的成绩.我在报纸上看过他对弈的照片.瘦削的脸,一双眼睛却极有神.真正和他谋面是1980年的秋天,我为中国新闻社组写一篇他的访问记.当我到省体工队棋类训练室时,我面前的王  相似文献   

12.
怀念杨老     
2008年1月5日,我像往常一样在棋社里下棋,忽然手机响起,电话那边传来一个棋友心碎的声音:“杨官磷老师1月4日走了”我的手一抖,棋子洒落一地,对弈的好友问:“出了什么事?”我嘴边轻吐出几个字:“杨官璘老师走了”  相似文献   

13.
余男 《健身科学》2014,(4):20-21
熟悉金庸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围棋。这个爱好在很大程度上跟他的成长环境相关:他的家乡海宁便是围棋之乡,清代围棋四大家中就有两位(范西屏、施襄夏)出自海宁。金庸有一次回忆称他小时候江浙一带的围棋之风很盛,“每一家比较大的茶馆里都有人在下棋。中学和大学的学生宿舍中,也经常有一堆堆的人在围着看棋”。金庸的祖父也极爱下棋,当时家中有一个小亭子,  相似文献   

14.
大爷下棋     
谨以此文献给爱下棋的大爷,献给农村喜欢下棋的老一辈棋迷. 大爷爱下棋.大爷下棋很有特点,无论先走后走,不管对手有什么特长,上来就是中炮,以不变应万变,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大爷下棋崇尚进攻,轮到他先走发起进攻,对方无话可说,可他后走也是这么一副拼死不要命的样子,着实让对方感到有些蛮不讲理,棋未走胆先怯了几分.大爷下棋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他的独门绝技就是中炮盘头马,那套路经过他几十年的精心演练,走得出神人化,鬼神皆惊.大家都知道他要这么走,却又想不出对付的办法,遇到大爷可真有点儿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小的时候,喜欢下棋的我就十分崇拜大爷,有时也学着他的模样,当头炮,把马跳,然后出车,接着冲中兵从中路发起猛攻……棋下多了,有时也能攻城略地,品尝到胜利的滋味.  相似文献   

15.
《夷坚志》中的《秀州棋僧》讲了一个下棋不可懒的道理,《范端智棋战》讲了一个下棋不可贪的道理。那么是不是下棋就只能永远清心寡欲,槁木枯井一般地活着呢?《夷坚志》中另有一篇《蔡州小道人》,描述了完全相反的一番光景——棋中自有黄金屋,棋中自有颜如玉。先看原文:  相似文献   

16.
老张下棋去东北,到了;棋摊老板雇棋托,输了。多亏一个东北人,揭发骗局情义真,美了。解排局50元老张请他吃顿饭,喝得少了他不干,他说……俺们那嘎都是东北人……俺们那嘎高手真如云……俺们那嘎国荣聂铁文……俺们都是活雷锋……俺们那嘎没有这种人……摆棋摊哪能去骗人……俺们那嘎棋德嘎嘎的……那个人他不是东北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小崔 @张磊  相似文献   

17.
第五袋烟:棋呆一刘卫东以前有三大嗜好:抽烟、喝酒、下象棋。又硬又冲,三块钱一斤的虻牛营子老旱烟,一个月他能吧嗒九块钱的。比炯还硬还冲,足足有六十度的冠山白纯粮酒,他一顿能造两瓶,而且而不改色。无论谁找他下棋,他都招之即求,来之能战,而且最擅长下三天三夜的车轮战,饿了就吃几粒花生米,渴了喝几口白酒,越下到后面眼睛越亮,总能把与他下棋的对手全部杀败。棋友们输后总是不服地说: "我们不是输在你的棋术上,而是输在精力上。"每当听到这话,刘卫东就会理直气壮地反驳:"下棋就是精力、体力、棋艺与心理素质的全面较量,你有什么不服?我军的特点就是久战、近战和夜战。"  相似文献   

18.
《围棋天地》2011,(11):22-23
每期的《围棋天地》我都看,记得有一期看到赵治勋讲棋,他的评棋简直跟下棋的水平一样的棒。天地的棋评也非常的不错,但都是一样的东西,看多了也会腻。难道不能尝试下别的内容吗?  相似文献   

19.
小鬼推磨     
没事的时候,经常去路边棋摊看棋。在路边下棋的人水平不一,大伙只图热闹,一边下棋一边斗嘴,常引来大伙哄堂大笑,比赢一盘棋还高兴。下棋时,有人爱逞强,明明能将死对方偏偏不将,非把对手杀光不可,还美其名日"剃光头"。常来下棋的老张,棋艺最高,但他从不给人"剃光头",碰到有人"剃光头"还数落对方时,他总要劝上两句,让他们尊重对手,下棋的目的在于娱乐,棋艺有高有低,赢了棋,说话也不要太刻薄,给对方留点面子。听  相似文献   

20.
围棋是一项需要由高智商才能有所成的竞技活动。它的变化之浩繁,算度之深广,判断之准确,没有很高的智商,绝对难以掌握,更不用提成为一世棋杰之类了。下棋的人历来不少,打从有职业棋手以来,其数量亦为可观,但至今能脱颖而出者仍为数寥寥。举个例子,十年前我们就已对聂卫平、马晓春、曹大元、刘小光备加熟悉。但十年已过,他们的地位似乎仍未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后辈棋星还是千呼万唤难出来。培养和烘托出一个围棋天才人物实在太难。依田纪基在评价刘昌赫时说:“他最大的特点是头脑清楚。脑子好不仅是下棋,他干什么都能很出色,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