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高职院校商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院校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有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又有法律实践应用能力和法律职业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我国传统的高职法学教育包括商法教育在内,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应用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商法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需要全方位改革商法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法律人最核心的专业素养就是法律思维能力.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学教育现状,导致学生很难形成独立的法律思维能力.因此,应从当前法学教育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标准等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高职院校法律类专业学生的良好法律思维能力,培养真正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律职业人.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理念基础。法律信仰的虚无,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障碍之一。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工具主义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这样非常不利于公民法律信仰理念的生成。为了充分发挥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中的作用,法学教育改革成为必然:一方面,法学教育必须把法治教育作为重点,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树立法律至上观念作为培植目标;另一方面,应该把培植公民的积极的法律情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抛弃法律工具主义。法学教育的路径在于陶冶公民的法治品格,培植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院校法律类专业的调整,对高职的法学教育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因此,必须对高职的法学教育目的、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高职院校发展迅猛.但是作为高职层次的涉外法律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相比无论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上,还是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上都有很大区别.从专业特色、共性问题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涉外法律教育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视高等法学教育中的道德养成教育是树立法律信仰、实现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中的道德养成教育存在着法律信仰教育严重缺位、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地位的问题。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法科学生的法律信仰,努力培养和强化法科学生的职业道德,从而完善高等法学教育中的道德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7.
高职法律教育在高等法学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高职院校在法律教育教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确立正确的高职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组织模拟法庭和案例教学,因材施教,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法律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德育课堂是高职院校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阵地。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探索网络环境下高职德育课堂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以期形成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高职德育教学模式,提高对高职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专升本院校在升格后,法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是这些院校法学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专升本院校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和传统本科院校、特别是政法院校相比,其特色和优势在于应用型和复合型,和高职院校相比在于理论性.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要体现这些特色,这是专升本院法学本科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法学教育应培养治国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人才作为建设法治社会的智力因素至关重要。反思我国目前法律人才的表现尤为欠佳,法律职业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法律人的法律伦理、法律信仰、公平正义观念缺失,司法不公和腐败层出不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法学教育的失败难辞其咎。追本溯源,应当改革目前实用主义的法学教育观,加强法律信仰和伦理教育,拓展法学学生的人文视野,整合现有法学教育资源,集约化而不是粗放经营,建设高质量的法学院品牌,走精英化而非大众化的法学教育之路,以真正培养社会满意的治国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