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十年浩劫,"大革命"变成了大破坏:事业凋蔽,斯文扫地.痛定思痛,改革开放的中国,终于把国家发展的方向锁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革命"的话语渐告衰歇,"建设"的话语应运而起.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转变,代表了经过百年历史反思的中国人在历史观和价值观上的深刻变化,也带来了百年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巨变.如果说"革命"虽瞄准了建设未来理想的蓝图,却必须从"破坏"(且常常是"彻底破坏")开始的话,那么,"建设"则必须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教师应具备四个特点,即"诗"情"话"意"。"诗"是指语文教师与诗歌的不解之缘,"情"是指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里的充沛感情,"话"是指语文教师独特而优美的话语追求,"意"是指语文教师个性化的语文思想。一、不学诗,无以言:语文教师与诗歌  相似文献   

3.
"还好"不仅出现在书面文学作品中,而且在现代汉语口语应答语中也广泛使用。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还好"的短语、副词和话语标记用法同时并存,短语用法多用于比字句中,有的表示"好"的状态的持续,通常包含说话人主观期盼"好"的预期,副词用法常表示"低位评价语",有的可以形成前后阶段的比较,有的具有篇章连接作用,可以单独使用,有"幸亏""幸好""好在"的意味,表示庆幸之情。"还好"趋向话语标记语用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整体意义逐渐强化;主观色彩的加重;重新分析,语义泛化。此时,"还好"的语义已成,不是必要的句法成分了,其副词功能在不断减弱,语义泛化,已经慢慢成为话语标记语了。作为话语标记的"还好"的语形不稳定,可以有不同的变体形式。从历时层面来看,"还好"的词汇化的过程也逐渐成为话语标记语。  相似文献   

4.
"你说"的用法首先可以分为两种:作为话语标记的用法和非话语标记的用法。"你说"非话语标记的用法和话语标记的用法并无实质性关联。区分"你说"各变体用法的标准是其整体在推动会话进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具体来说,"你说"1主要话语功能是实现话轮转换,"你说"2的主要话语功能是"移情","你说"3则是"你说"1和"你说"2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5.
丁玲在左翼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主动使自己的创作能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意义。她试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来完成一种"革命话语"的表达,但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文本创作之间产生了裂隙,使得丁玲的爱情与革命的书写方式与其他作家的革命+恋爱小说相异:她以细腻的笔触描述爱情,追求爱情,始终坚持爱情书写并在其中表达她对爱情与革命的双重诉求,而爱情与革命的互动更使爱情有了辩证的思索过程,也有了生命的意义。这种书写因作家对爱情在生命中最美妙情感的体验与感受而情深意浓,也因之使作家的"爱情话语"悄然淹没于"革命话语"中并成为早期爱情书写范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女性作家,作者在短篇小说《夜》中设置了两种状态下的人物形象,其中何华明作为"在场者"拥有两种话语——男性话语、政治话语,而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是小说中的"缺席者",她们的话语是缺失的。丁玲正是借助"在场者"与"缺席者"的不同话语形态揭示了革命政治下两性的不平等的秩序,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必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相似文献   

7.
"你说"作话语标记时,可以分别出现在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设问句等句类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你说"具有不同的表达功能:反问句、感叹句和带假设复句的陈述句的议论语境中,"你说"具有交互主观性功能;在不带假设复句的陈述句的叙述语境中,"你说"具有连贯功能;在准假设复句和设问句中,"你说"兼有交互主观性和连贯功能。  相似文献   

8.
想要破除"微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失声"、"失踪"、"失语"的话语主权困境,强化意识形态话语力量对网络空间和网络社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实现"微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应当把控好"微时代"自媒体"设计关",以实现维护"端口"话语安全;凝练"微时代"特色话语,实现话语创新;强化"微时代"话语场域建设,筑牢话语权威;提升"微时代"主要"意见领袖"群体素质,增强话语认同四个维度着力。  相似文献   

9.
<正>1976年"四人帮"倒台,"文化大革命"落幕。中国大地回春向暖,一件件新闻纷至沓来:高考恢复,"四五"天安门事件平反,"右派"改正,审判"四人帮",文学经典重印,书店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界一般认为自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运动虽有经历高低起伏,但"革命"本身作为一种信仰,已拥有当然的合法性。揆诸史实,情况远非如此简单。辛亥革命结束后,国人"革命"情绪急遽消退,由竞言"革命",转为讳言"革命",以至忧心"革命"再起。"革命"形象的迅速负面化源于国人对"革命"的认知,也与旧官僚及立宪派的推波助澜密切相关,而革命党人未能挺身为"革命"辩护,加速了"革命"信仰的失落。革命前后国人对"革命"态度的强烈反差,说明"革命"尚未成为国人的"集体信仰"。在"二次革命"中,革命派已不得不为"革命"辩护;而在护国运动中,护国军非但不敢大张旗鼓地亮出"第三次革命"的旗号,相反,竟然声言起事非革命,乃为反袁氏复辟帝制制造革命,即为"革革命"。这些都说明,当时国人眼中的"革命"更多地还是类似于传统的改朝换代,故被许多人视为"暴力"、"破坏"的代名词,民国成立,其合法性亦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是一项大战略,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先进理念为引领。目前,"三单"(单主体、单向度、单声道)式的,"以我为主"的,强势宣传、传播等传统的思维和方式,已不合时宜,亦不被当前国际传播潮流和文化交流规则所接受。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理念上,要实现"单主体"向"双主体"的转变;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话语上,实现由"硬传播"到"软交流"的转变;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取向上,实现由语言"搅拌机"至文化、情感"搅拌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学习没有真实发生的课堂普遍存在,要对这样的课堂进行"课堂革命",让课堂回归初心。真实发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主动积极地进行;真实发生的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要有深度地进行;真实发生的学习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要有结构完整地进行。用心学习、深度学习、完整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真实发生的学习,"金课"建设必须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对"异化"的课堂进行"课堂革命"。"金课"建设是系统工程,为确保"金课"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推进。  相似文献   

13.
经实证法语料分析发现,由于认知、心理、语言接触等原因,"然后"一词在现代汉语自然会话中,新生有继续话题、转换话题、开启话轮、开启话题四种话语功能。同时,"然后"作为连词的语义功能并未完全脱落,且对其新生的话语功能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好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其意义和用法较为丰富,可以作谓语、补语、语气词、话语标记等。作为话语标记时,"好了"后项一般是陈述句和祈使句的形式。语篇位置上,"好了"可位于话轮开始、话轮中间和话轮末尾。在人际功能上,具有劝慰、责怨、打断对方及提示注意等功能。"好了"与"行了"作为话语标记,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5.
虽然红色年代建立起的"革命文化"在当下社会心理结构中已然衰落,但近些年仍有一些影片通过表意策略的调整在试图重构"革命文化"的精神认同,比如《张思德》、《硬汉2》以及《厨子戏子痞子》等。这些影片要么讲述了另一种"人性"话语,要么以退为进坚守着英雄情怀,要么在癫狂表象之下重返革命叙事。这些表意策略的新变也为未来"主旋律"影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样本。  相似文献   

16.
在开化方言中,"谈天"是话语标记,用以表达否定、贬斥和理所当然等语用功能。该话语标记的使用者主要是30~60岁之间的男性,因为该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有助于体现男子气概,是具有一定权利特征的语言手段。"谈天"从动宾短语到话语标记的演变过程,伴随着说话人主观因素的渗透和加强,是主观化的过程,与语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受主流政治话语影响,"十七年"的女性小说主要描述"爱情———革命"对立中女性解放与成长的故事,但在革命叙事中仍然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体现出从主流话语向女性话语裂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表系列重要论述,成为推动中华传统美德新时代现代转型与中华民族道德共同体建构的根本遵循。其关于中华传统美德"两创"是蕴含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内在体系:立足时代,"两创"要把握时代内涵、时代价值、时代问题的内在统一;厘定方向,"两创"要恪守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革命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内在统一;放宽视野,"两创"要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9.
"日"字在史传论赞中具有神圣意味,以"日"领起的言论往往预示着是权威话语。殷墟卜辞中"王日"、"王占日"、"王卜日",金文、《尚书》中"王若日"、"周公若日",《左传》"君子日",《论语》"子日"形成一脉相承的言说传统。这一传统中,"日"的各种言说形式都是具有足够话语权的权威话语。《史记》"太史公日"以"日"字作为论赞的提示语,实是对这一传统的自觉承继。受"君子日"启发,《史记》以"太史公"作为论赞主体,是司马迁在史官传统极其微弱的大一统时代条件下,对曾经拥有相当话语权力的史官传统的回归,希冀从传统中汲取话语力量和批判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使用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女汉子"是新时期女性主义凸显的一种表现形式,"女汉子"在话语修辞方面颇具特色。一般而言,"女汉子"在话语修辞方面喜欢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格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语体风格是得体优雅与粗犷豪放并重,历史词语以及詈骂语的大量使用也是"女汉子"话语修辞的一大特色。"女汉子"话语修辞特色是新时期女性话语权的不断增强和个性意识不断觉醒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