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孙中山纪念馆》,我们首先感到的是照片档案的真实性,它引导我们进入了百年前辛亥革命那一段辉煌的历史之路. 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之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911年10月10日,倡导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第二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我们眼前出现了孙中山的兄长孙眉的照片.是他资助孙中山远赴火奴鲁鲁今称夏威夷的地方.那是1879年,孙中山17岁.档案资料中记录了孙中山自己的心情:"始建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相似文献   

2.
陈诚(1898-1965),汉族,浙江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人,字辞修,乳名德馨,别号石叟,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职.陈诚主政台湾期间,通过一系列改革为台湾经济的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他坚决反对美国的"两个中国"主张.晚年,他表示要对历史做出交待,遗嘱中不提"反共"与"反攻".  相似文献   

3.
吕晓峰 《青年记者》2016,(6):102-104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在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对新成立的中华民国而言,如何摆脱晚清中国积贫积弱的国家形象,在世界舞台上重新塑造和传播全新国家形象,获得世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尊重,是摆在民国新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了。  相似文献   

5.
齐心 《兰台世界》2012,(10):40-41
清代东北地区的封禁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政策。清初,为确保清王朝的"祖宗肇迹兴王之所"[1],清王朝在东北建造了一个具有封界性质的边墙,它的设置和废除对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尤其是对当时的民族融合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共和伊始,关于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是取总统制还是内阁制,是采用政党内阁还是非政党内阁,各派政治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当时的这场争论并非一般政见之争,它深刻体现了民初政治斗争的时代特征、基本格局和风貌,影响着民初的政治实践.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深入考察民初历史,分析和评价民初的阶级关系和政治斗争以及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无疑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论民国初年议会政治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统治。当共和制取代君主制之时,一种近代化的政治制度——议会政治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虽然人们寄予厚望,然而,政治毕竟不会象诗人写下的浪漫诗文,那轰轰烈烈的议会政治瞬间即逝。中国的历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结局?因此,透视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解析民初议会政治失败的原因,就成为一项颇有意义的课题。 一 重构政制的理论框架 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是在推翻一个封建专制王朝的基础上,仿效西方先进国家建立起来的。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前,孙中山就对在中国将要推行的政治制度勾划出了一个基本轮廓:“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他把绘制出的那幅政治制度蓝图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国民平等之制——“民国则以四万万人一切平等,国民之权利义务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轻重厚薄,无稍不均。”第二,国民参政之制——“民国则以国家为人民之公产,凡人民之事,人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是国际著名的政治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首领,统治东北的"草莽枭雄",时刻觊觎国家元首宝座的野心家.他们二人怎么能联系在一起呢?可这一历史真真切切地发生了,在20世纪20年代,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物,进行了一次长达五年的合作联盟.  相似文献   

9.
《新闻天地》2011,(9):4-5
以武昌首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之久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也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获得空前大解放。正因为如此,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辛亥革命成为划时代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是国际著名的政治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首领,统治东北的"草莽枭雄",时刻觊觎国家元首宝座的野心家.他们二人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可这一历史真真切切地发生了,在20世纪20年代,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物,进行了一次长达五年的合作联盟.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历史就像一串糖葫芦,那么,纪年就是那根竹扦。纪年和纪事,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历史的一个个坐标段位。纪年有种种。如在西方,以传说的耶稣诞生年为根据做元年推算,在中国称“公元”纪年;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以皇帝的年号为纪年根据,到了中华民国,皇帝没了,纪年就称“中华民国×年”或简称“民国×年”。还有就是“干支”纪年,即将“天干”和“地支”相配,六十年一轮回循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国纪年从此开始顺用“公元”。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那一年,不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而是称为“公元1949年”。  相似文献   

12.
由张华腾教授撰著的《袁世凯与近代名流》一书,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清末民初,由于他身居要津,拥有重权,处在发号施令的关键地位,所以他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态度,对清王朝灭亡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主编、该中心专职人员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1931-1945)>,2001年11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产生创作念头到最终完成,已有15个年头,并一改过去的写作思路,新生历史事实,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抗日战争,强调民族战争、全民就战,肯定了国共两个战场,同时把抗战推延至1931年,改变了过去将"七七事变"前后割裂为两个不同质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并使中国成为世界古国重要证据之一的“仰韶文化”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华民国10年(公元1921年)10月的一天早晨,一行人影影绰绰地行进在渑池城外秋收后空旷的原野上。在这一行人中,还夹杂着3个人高马大的洋人,……  相似文献   

15.
王惠荣 《历史档案》2011,(3):105-113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1911年进入1912年时,中国从专制的清王朝一举变为民主共和国,无论政体还是国体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内部虽然准备了半个多世纪之久,但是传统的专制观念不能在短期内根本剔除,民国的建立非但未能使中国从此走向富强,反而进入了军阀专制和连年混战时期。1915至1916年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  相似文献   

16.
余成龙 《档案天地》2013,(8):26-27,2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爆发新军起义。经过三天血战,起义军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地起义,积极响应。武昌城头的枪炮声就像索命鼓似的,一阵高过一阵,清王朝魂不附体,四下调集重兵予以围剿……  相似文献   

17.
2011年,辛亥百年,热闹了一番,纪念了一番,出版了不少有关的书籍。人们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功绩是,推翻了大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所以,结束帝制也就成为纪念的重点,书写的重点。书出了好几本,  相似文献   

18.
<正>乡约是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现存于九寨沟档案馆的一份《执照》,是中国乡约制度的历史鉴证,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档案。该《执照》是中华民国3年(1944年)2月"委任松潘直隶厅南坪理番分厅知事李——为右照仰玉瓦桥乡约张正福执照",其内容保存完整,不仅说明了乡约产生过程,而且规定了乡约的职责,履职的要求,为乡约制度发展提供了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9.
1911年,中国爆发了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成立地方军政府.当年10月陕西光复后,建立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组织的"秦陇复汉军政府",军政府设教育部,曹雨亭任部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陕西军政府复更名为"中华民国秦军分政府",改教育部为教育司,李元鼎任司长.  相似文献   

20.
1912年3月11日,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爆发了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次起义——著名的秦州起义.在甘肃响应辛亥革命而爆发的众多起义中,秦州起义是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起义后,甘肃开始隶属中华民国管辖,中国由此真正实现了共和.秦州起义理应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华民国史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中国近代西北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秦州起义的研究还不甚深入,国人对此事件也知之甚少.本文欲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探析,揭示其伟大的历史功绩,让国人更多地了解其前因后果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