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巴蜀地区丰厚的儒家文化土壤培育了谯周;蜀汉政权中的儒者影响了谯周;谯周继承了其父的儒学风格。尽管谯周对蜀汉的信心前后有所变化,但对天下统一的追求和向往一直没有变,顺应统一大势,正是谯周儒家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空的史家对于同一历史人物有着不同评价,这种现象在史学史上屡见不鲜。谯周曾因力劝蜀汉后主刘禅开城投降而在历史上饱受争议。西晋之际,谯周形象颇为正面,但永嘉南渡之后,谯周开始受到史家的指责,其形象也开始逐渐转为负面。谯周形象的变迁,说明史家根据自身价值判断会对相同事实的认定做出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谯沛集团是以曹操为中心以春亲属为其干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武人集团。他们多为忠勇敢死之士,在政治、军事生涯之初与曹操事业联系在了一起,成为曹氏的股肱心臂,与曹操的另一重要政治集团川谋士群体相经,鸨论是入仕方式,文化素养,还是政治动机、价值观念、谯武人集团都表现了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个家族所在的地域文化是家族赖以成长的环境,以曹操为首的曹氏家族无疑与家乡谯沛之地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谯沛之地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悠久的军事政治传统、道家文化、酒文化与药文化对曹氏家族在政治统治、思想学术、家族门风、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个家族所在的地域文化是家族赖以成长的环境,以曹操为首的曹氏家族无疑与家乡谯沛之地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谯沛之地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悠久的军事政治传统、道家文化、酒文化与药文化对曹氏家族在政治统治、思想学术、家族门风、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谯周是三国时蜀国益州集团中颇为复杂的一个人物。他精通儒术,又是当地土,在以“法”治国、“荆楚人贵”的诸葛亮时代并不显达。当曹魏灭蜀时,他力劝刘禅投降,使蜀汉免受兵燹之灾,其本人却因此见贬于后世。谯周门生众多,名有立、杜轸、李密等,他们在入晋后仕途畅顾,青云平步,与吴蜀故地其他贵胄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与识周的生平行事及其影响,也和司马氏政权出身儒学世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谯周与陈寿     
文章对蜀中同时出现的两大史学家谯周与陈寿进行了研究,对谯周的史学思想与政治见解作了客琨评价,尤其对劝降主张和归晋见解予以历史评析,作出公允判断。陈寿是谯周的学生,文章对陈寿修《三国志》的成就给予高度肯定的同时,也对所谓的“正统”观念和“曲笔”“回护”予以辨析,指出《三国志》的信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汉赋发展史上,和苑猎京都大赋保持同样均衡发展态势的还有抒情言志赋.如果说“体国经野”的苑猎京都大赋表现的是汉代赋家的才情,那么汉代抒情言志赋记录的是赋家在制度和规范下的心态、情态与形态,其主题是“士不遇”.而汉代抒情言志赋对“士不遇”主题的吟咏又因时代及赋家思想、经历、性情的不同,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点.这种意义的转换亦可成为考察汉代士风变化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研精六经,尤善书札”。“书札”应是“《书》《礼》”之误,依据是:《通志》的《谯周传》“书札”作“《书》《礼》”;从谯周作品及谯周的经学承传来看,作“尤善书札”不舍理,而作“尤善《书》《礼》”则合理;《三国志》中“礼”字多讹为“札”字;“植”字很早就已写作“礼”,而“礼”字与“札”字形近,易致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10.
汉代辞赋的内容可分为抒情言志和体物两类。大赋可作为体物赋的最典型性代表,但与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类型的作品———室内小物赋。它使汉赋作者的视角由京都园林延及至自身环境,为作者进而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供了可能。托物言志赋也在此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1.
元散曲家乔吉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创作理论,在基本遵循和部分突破自己创作理论的基础上,乔氏创作了大量具有清丽、新奇风格的散曲作品。将乔吉的创作理论和散曲作品结合起来考察,是研究这位作家创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同样是对云南民族文化、自然风景的诗意呈现,吴(然)偏爱民俗、山水,乔(传藻)则钟情民风、森林;同样是追求自由灵动的行文特色,吴借助诗歌和童话的创作手法写景抒情,乔则融合了戏剧和小说的手法叙事达意;同样是儿童情理趣的融合,吴宏观显趣、隐性表理、景中见情,乔则微观表趣,显性讲理、事中抒情。他们交融互补,突显了云南儿童散文创作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丰富了儿童散文的美学特征和多样化创作。  相似文献   

13.
《乔家大院》以男性话语诠释人物,是一部男权意识明显的电视剧,剧中男、女人物形象的塑造浸透了男性至上的意识,女性则被剥夺了自己的声音。剧作显示出编导自身男权主义中心文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乔吉是元代散曲大家。乔吉散曲的主要内容是感叹世态炎凉、怀念先贤遗风,歌咏自然、倾述爱慕等,而艺术成就表现在引用典故、化用诗句、讲求对仗以及运用叠字法、联珠格、俚俗语等方面,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倾向。  相似文献   

15.
苍凉是凌洁作品的主色调,侨港是她的叙事主体,这个沧桑的侨港交织着国与国、渔民与大海、鱼与船和人与人的对望与忧思。凌洁的叙事暗合了生态女性主义,她把女性与男性严重对立起来,不仅同情和忧虑着处于边缘的弱势女性群体,用悲悯的眼光审视、以苍凉的笔调展示她们的生存困境,而且潜在地批判男性父权文化,通过对男性英雄形象的缅怀祭奠来实现对男子本位的统治逻辑和话语模式的消解。  相似文献   

16.
《樵歌》是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的代表词集.唐圭璋先生的《词学论丛》认为《樵歌》版本流传很多,不同版本之间存在一些出入,这需要后人进行仔细、认真地比较与考量.  相似文献   

17.
巧姐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也是"十二钗"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作品中她的戏份很少。但曹雪芹塑造这一人物却寄托了他对友爱平等的家庭伦理观的呼唤和对恬淡怡然的田园生活梦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命运》是乔典运的“天鹅绝唱”。小说以历史反思和自我忏悔为支点,回顾了作者大半生的文学跋涉之旅所遭受的磨难和付出的代价,既是前改革时期病态社会的一份绝好的临床记录,具有鲜活的原生态质感和深刻的历史认识价值,也是自我人格灵魂在那个荒谬的时代挣扎沉沦的一份坦诚的“自供状”,显示出清醒的忏悔意识和自觉的赎罪高度,具有极可珍视的思想意义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乔星明是鄂西北地区颇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她的散文情真意切,引人向善,而又清新优美,体现出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这一点也正是散文所追求的思想与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