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才怪”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常见,通过分析“才怪”的句法语义表现,可以拟测其词汇化过程并探讨其词汇化机制。我们初步推测“才怪”是由“才+奇怪”演化并词汇化。“才怪”作为后置标记,表达反预期信息,具有否定功能。“才怪”具有特殊的否定语用价值,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2.
"竟然"是典型的反预期标记,它所在的语句传达的是反预期信息。"竟然"可以标示反预期信息,具有表达说话人"惊讶或意外"的语用功能。与"竟然"相关的预期有明确预期与潜在预期两种。以"竟然"为代表的意外类评注副词是汉语中表达反预期的重要手段,其本身便隐含着反预期义,它们表达反预期的明示度与偏离预期度都极高,主要传达的是与说话人预期,或包括说话人在内的大众规约性预期相反的反预期信息。  相似文献   

3.
“V也V了”格式是现代汉语日常交际和口语性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构式,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这一格式具有话题标记性、主观性、反预期性和焦点凸显性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从“X儿”产生理据上分析“儿”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分析“X儿”里“儿”(指词缀)的语音、语法、语义等情况。还是从“X儿”产生的理据上分析,都证明“儿”是一个语素。从“X儿”中“X”的词性情况和“儿”在“X儿”中的语法作用以及“X儿”的整体功能等方面分析,“儿”具有如下作用:即语音标记作用、语法标记作用、语用标记作用和语义标记作用。上述作用往往交叉使用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娟 《现代语文》2008,(6):94-96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英汉语言中都存在很多话语标记,它们发挥着不同的语用功能。本文比较了位于句首的英汉话语标记“so”与“那”,功能的异同:它们都可以作为推导标记、提示标记、延缓标记、话题标记;不同的是“so”可以单独使用,用作态度标示语。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之前关于“连”字句语用功能的结论不能解释所有“连”字句,我们认为“连”字句是一种反预期结构式,其语用功能是表达反预期信息。反预期其实是说话人“视点”的表征,因而是语言主观性的表现。因此,“连”字句是一种表达主观性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7.
副词“还”义项繁多,其中有些义项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也就是说,“还”所嵌入的句子传达“与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或态度,所以“反预期”的“还”具有主观性。根据“反预期”功能实现条件,我们发现以下6类义项和用法的“还”具有反预期语用功能:用于转折复句中、用于“比”字句、用在褒义形容词前表主观评价、用在“X还VP呢,别彤不用影何况Y”和“还VP/NP呢”两种句式中、作为一种语气词、“持续义”的“还”不负载句子重音时。“还”从动词虚化为副词,副词又主观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意象-图式”结构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其源义仍然滞留于副词“还”.正是源义滞留使得副词“还”具有反预期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们无法把“不是”一劳永逸地划入某种词类,相反,“不是”可以作名词、语气语和副词,“不是”是现代汉语否定词的另类。本文采用外部比较、内部观察及对“不是”的定性分析三个视角对“不是”进行多维度研究,分析了“不是”的三个语用否定特征,并从“不是”提供的预期信息和反预期信息进一步认识“不是”作为语用否定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反预期标记是从语用角度分出的一个功能类,标示话语中某一信息与言谈事件参与者特定预期相反的语法手段。文章以现代汉语为例,探讨了反预期标记的性质、特征和类别。反预期标记句法形式多样,以副词和连词为主,在话语中一般不重读,概念意义很少或基本没有,不影响所在句子的真值条件,但具有程序意义,引导和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反预期标记根据形式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可以进一步分为语气类、否定类、转折类、疑问类4个次类。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静态存在句中“了”字表示某种状态的持续.利用“v满”结构以及税昌锡对事件过程的描述模式理论,可以发现“了”既可以标示事件活动过程结构的终结,表示动作的完成,又可以标示遗留状态起始,表示该状态持续.  相似文献   

11.
《龙州土语》是李方桂早期编撰的壮语著作。对于龙州土语判断句的研究,首先可根据有无标记以及句法成分的标准,将全书长篇语料中的判断句进行分类并描述;其次根据判断句中判断事物(前项)和判断内容(后项)的语义关系,将龙州土语的判断句划分为七种语义类型;最后补充阐述系词"是"的其他两种用法。基于这三项内容,试探讨龙州土语判断句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由时间一维性原则出发考察“着”、“了”、“过”等体标记的同现。体标记助词“着”、“了”、“过”等虽不与具体的绝对时间挂钩,但其表示的动态要在时间过程中体现出来,因而指示动作行为的相对时间,映射句子的语义结构,制约句子的语序表达。体标记的同现是有条件的。多个不同性质的动词性成分连用具有有序性。居于语义表达中心地位的动词(结构)是限定动词(结构),通常位于多动词句的末尾。表达伴随状态意义的动词(结构)是非限定动词(结构)。如果多动词句的两个或多个动词(结构)都是限定动词(结构),则是汉语里典型的连谓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性"用法的不断丰富,"性"作为名词性和区别词性后缀在理论上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从句法结构上看,有些带"性"词接受了程度副词的修饰;从语义上讲,这些带"性"词具有明显的程度义。由此我们得出"性"也是形容词性后缀。"性"词缀在这三大词类之间的功能游移,一方面是其自身的语素义决定的,另一方面由名词、区别词、形容词这三大词类在连续统上的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维族学生汉语写作中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词语运用中的错误包括用词重复、词性误辨、句子成分的遗漏、词语叠加、词语的误加;句式上的错误表现为句式叠加、句式结构交错以及篇章策略的“华而不实”等等。  相似文献   

15.
语序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介词标记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在句法功能上起介引功能、衔接功能、构句功能等。而有些典型介词标记的使用可以改变汉语语序的格局,介词标记"把"、"被"等可以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使句式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句式的突出特点是:一是使施事和受事置于动词前;二是句式往往突出动作的结果。说话者选用介词标记是有动因的,要求介词标记不仅要与句式语义相匹配,还要与语境相匹配。从句式结构上可以看出介词标记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这些成分的组合是有规律的,从认知角度探讨这些成分的组合规律,对外国人学习以介词为标记的句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从来"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深层语义及语用角度重新审视时间副词“从来”所在句子即“从来”句,可以发现在表层句法结构和意义背后隐藏着人们使用“从来”句的主观心理认知基础,即对某一主观事态的强调申明,或对某一客观事态的强调评断。“从来”句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在否定句还是肯定句中,说话人对前文或隐或现的某种个人看法或公认看法的积极否定提供了“从来”句的语用前提和背景。  相似文献   

17.
说“不”     
副词"不"主要表示否定意义,也用于表示非否定意义。宋元以降,"不时"、"不成"、"好不"等短语中"不"意义的变化,反映了汉语语汇发展过程中双音结构短语凝固、虚化为双音节词的规律。现代汉语中"不"表示非否定意义的用例已明显减少。"看我不收拾你"、"弄得不巧,还能夺冠呢"等句式中"不"仍然保留非否定意义用法。  相似文献   

18.
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词义扩大是词义变化中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崽”是长沙方言重要亲属称谓语之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儿子”。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沙方言“崽”词义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单指称儿子,也可以指称女儿。本文对长沙方言亲属称谓词“崽”词义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了长沙方言其他亲属称谓词的...  相似文献   

19.
古汉沿“×之谓”式和“×之谓×”式,是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宾+之+动”,后者是“主+之+动-宾”。确定主语或宾语,庖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不同平面,不能认为凡施事就一定是主语,凡受事就一定是宾语。两式的“之”字,均为指示代词,起复指作用,作被复指词语的同位语;被复指的词语是宾语,“之”就是宾语;被复指的词语足主语,“之”就是主语;以前所说“之”是宾语前置标志的说法应当修正。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汉语中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含“交集歧义”语段的非歧义句作为切入口,考察了分词加工在留学生句子阅读过程中不同的理解。文章指出,留学生主要靠词语的熟悉度以及与心理词汇的匹配程度来激活句子的分词加工;语段前的提示信息对分词的启动效应不明显;合词连写对句子理解的干扰性很大,是理解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当增加分词连写的材料,有助于留学生理解句子,同时巩固和建构词的结构和界限,为阅读合词连写材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