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是在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反贫困理论的科学赓续,对改革开放以来资助工作的科学传承和对高职院校内外环境的科学研判共同作用的结果.能力素质是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的基本要义,精准施策是其关键原则,教育公平是其不变的价值旨归.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的具体落实存在三种现实困境:领导重视不够,无法有效贯彻育人理念;育人方法不够合理,无法真正做到精准资助;师资力量不齐全,无法真正落实育人工作.高职院校践履发展型资助需要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实现方法,构建长效育人机制,配齐和完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是在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反贫困理论的科学赓续,对改革开放以来资助工作的科学传承和对高职院校内外环境的科学研判共同作用的结果.能力素质是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的基本要义,精准施策是其关键原则,教育公平是其不变的价值旨归.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的具体落实存在三种现实困境:领导重视不够,无法有效贯彻育人理念;育人方法不够合理,无法真正做到精准资助;师资力量不齐全,无法真正落实育人工作.高职院校践履发展型资助需要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实现方法,构建长效育人机制,配齐和完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贫困生补助力度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不再只是简单的经济资助,而是更强调育人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的建设。分析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发现,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存在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人员流动性大,激励措施不到位,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可从改变资助育人队伍建设路径,完善管理措施,优化考核方法,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队伍建设,以期最大限度发挥资助队伍的潜能,不断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状况,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的合理化建议,包括加大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相结合的资助方式、加强感恩及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生的比例日益增加,也对贫困生的认定、管理工作带了巨大挑战。通过对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贫困生认定普遍存在信息真实性、信息采集缺乏科学性、认定评价不公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现贫困生信息采集全面性、科学性,完善管理机制,以公平高效的原则落实评议工作,加强贫困生人文关怀,完善资助育人体系,将"资助"转为"自助",实现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新的时代要求,但目前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诸多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使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成效没有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助对象识别认定不到位、资助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资助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资助帮扶在心理和思想层面缺位。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更精准更科学的贫困生认定体系有待完善,资助工作人员管理力量和专业化水平有限,资助育人的实效性需要切实有效增强等。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成效提升的路径:利用大数据推进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对象精准认定,全面统筹规划保障地方高校资助力度和资助方式精准,加快信息化建设确保地方高校资助管理精准,完善资助育人体系推动地方高校资助育人精准,积极构建科学的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可以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困难学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的管理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也应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资助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精准性,将资助和育人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提升资助育人成效,借助现代手段完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解决困难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为目标,探索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资助育人的必然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体系建设面临着标准差异、关怀缺失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明确发展型资助体系建设的关键点,紧抓经济帮扶、资助育人、能力提升、精准施策、教育公平等方面,以“五育”协同理念为指导,推动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改革创新;以项目式资助为载体,促进发展型资助体系与“五育”目标有机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实现对贫困生的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以长效监管机制为保障,实现资助工作的“五育”育人目标;以学生资助范式的三重转换为基础,开展资助育人系列教育活动,构建“五育”协同的发展型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广西高职院校认真贯彻落实资助育人理念,结合工作实际规范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精准识别不彻底、按需资助不充分、资助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为此,建议通过利用海量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识别、完善贫困生精准资助"四大保障"体系、实施贫困生精准资助"四大育人"工程、构建贫困生"四大能力"平台,来实现职业教育扶贫"扶智、强能、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田雄心  韩开焱 《考试周刊》2013,(56):156-157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大,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以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以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以"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处在转型阶段,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高等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体系,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探讨了国外高等教育的特点,对比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的相应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静  潘洪建 《比较教育研究》2019,41(7):44-50,90
探客教育源自于麻省理工学院和旧金山探索博物馆提出的Tinkering理念。自提出以来,该理念先是在美国非正式的科学学习环境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后逐步被引入教育领域,成为在科学学习中引发学习者创造力、兴奋感和创新性的潜在驱动力。探客教育在美国仍然是一种前沿的教育理念,它有效弥补了由数字技术引起的学习者尤其是儿童“利用真实的工具和材料,探索真实世界”机会的不足,成为美国实施STEM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与创客教育相比,探客教育更提倡使用“真实的、日常的生活材料和工具”创造不平凡的创意。探客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21世纪技能,有利于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对思维导图在该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比较,为今后优化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在古城扬州开展经典诵读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扬州市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现状与不足,并从诗文经典诵读与扬州地域文化内涵相互浸润、诗文经典诵读提升扬州城乡居民的人文素质与思想素质、诗文经典诵读成为特色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扬州文化名城建设这三方面进行全民诵读经典构建诗文扬州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敬梓与扬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敬梓生前多次到扬州,至欲以此作为身后游魂理想的归宿和栖息之地。《儒林外史》中很多内容以扬州为背景,不少人物以本籍,外籍寓扬人士为原型而进行典型化塑造,并涉及到诸多扬州名物和方言,吴敬梓在扬州的行踪与人际交往,构成其人生轨迹和身心总历程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儒林外史》是对包括扬州在内的广阔地域的社会时代生活的生动反映和折射。  相似文献   

16.
扬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诸多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为扬州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扬州文化旅游的发展存在着缺少经典、开发层次不深、文化旅游资源亟待整合及缺少创新等问题。据此,笔者提出了四项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扬州清曲的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清曲中有雅词的特点。究其原因,除文人参与外,是扬州的文化背景和艺人的艺术修养造就了部分清曲艺人的雅化,以及当时扬州上层社会娱乐活动组织者的审美取向决定了雅化。这使扬州清曲一方面超越了低俗、鄙俚的层面;另一方面超越了清曲的地域性局限。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两淮盐商所操盐业曾在扬州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盐业为中心的盐商经济拉动了其他众多经济行业的发展.两淮盐商对扬州城市发展及名都结构布局与地位、性质的最终奠定作用非凡.它对扬州经济生活等领域的远期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1986年,美国提出了STEM教育,在美国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下,STEM教育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系统性的协调机制和法律政策,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通过分析美国STEM教育的特点,得出对我国中学物理改革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扬州学派跨度长,人物多,线索复杂,其代表人物较难定位,说法不一:方东树首先揭出扬州学派一词,李详提出扬州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任大椿、王念孙、刘台拱、汪中、焦循、阮元等33人,梁启超推崇汪中,侯外庐推出汪中、焦循、阮元三人。考察扬州学派"能见其大,能观其通"的治学特征与学术成就,阮元无疑是该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