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堪忧,引发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问题的思考。对1978年至1998年、1998年至2008年有关'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的研究进行检索发现,关于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研究的大部分文献基本上是2000年以后才出现的。对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的研究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如:素质教育、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武德、武...  相似文献   

2.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主要对武术套路中'力'与'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分别界定了武术套路中的'力'与'势',并分析了'力'、'势'对武术套路的影响。最后对如何提高武术套路中的'力'与'势'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武术套路演练水平的提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什么?若干年来,社会各界众说不一。人们通常从种类繁多的套路、格斗以及功法运动,或从武术流派、价值体系、挖掘整理、传承发扬等方面来论述武术,这都是小武术观。不论武术具备了怎样的属性,叫做'武术',就始终还是停止在'术'这个层次上面。武术发展到今天绝对不是单纯的'术'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武术的内容、运动形...  相似文献   

4.
为使广大武术爱好者、学者以及武术管理工作者对作为文化符号的武术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使武术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宏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解析了乔凤杰教授的专著《文化符号:武术》。首先对作为该书基础部分的'简要历史'和'重大拳系'进行了解析;然后对作为该书核心部分的'制敌击技'套路演练'做人道德'训练方法'进行了全方位解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阐述'武术表现形式体系'、'武术价值体系'概念,考证'武术表现形式体系'的形成并分析其特征,阐述'武术价值体系'中各种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双体系'的交叉影响。研究'双体系'庞大复杂的关系,有利于理清武术发展思路,摆正武术发展方向,为中华武术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竞技武术技术评价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竞技武术套路技术评价体系的划分依据以及内容进行探讨。研究指出,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评价具有'抽象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并将竞技武术套路技术评价体系划分为'动作评价指标'演练评价指标'难度评价指标'和'审美评价指标'4项指...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文化学、历史学、标准化等学科相关知识及理论,以竞技武术比赛器械为研究对象,从"标准化"的视角对竞技武术比赛器械展开理论探索。揭示了当前竞技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武术标准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提出竞技武术比赛器械发展的停滞不前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武术演练水平日益提高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观点。同时进一步总结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武术国际化传播的视角,研究竞技武术比赛器械标准化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重要性,提出相应对策,为武术器械的标准化提供切实可靠、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的依据与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8.
'大武术观'和'武术标准化'的提出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武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和多视角的窗口。文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武术当代价值与功能进行探讨,历史上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往往根植价值取向的变化,在当前大武术观思想和文化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武术也被赋予了更广的价值与功能,同时也给武术自身带来了更加宽...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淀了丰厚的美学内涵。研究武术的美学内涵,应以中华武术美学的发展历史为研究起点,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去总结出武术的美学内涵。武术美学的内涵包含三部分,即武术之美包括'意'、'象'、'象外之象',其各部分内容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难度'为研究点,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剖析武术发展演进特点及历史意义。得出:'难度'是武术发展最重要的标示;'难度'从概念的不断争议,内容的不断改变,表明竞技武术是曲折、迂回的发展;武术竞技化是限制在'中与西、新与旧'双重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1.
'少林武术甲天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少林武术,蕴涵着道家'贵柔法水'的主张,诠释着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格追求,彰显着佛教的'顿悟'智慧,闪现着兵家的'虚实相生'诡道思想,是中国传统体育的经典与杰出代表。对其文化性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少林武术,把握少林武术的文化精神,继而以理性的态...  相似文献   

12.
竞技武术奥运设项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武术的项目设置。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最具代表性和可行性的方案是:武术运动大项下设7个小项。它们分别是男子全能(拳、长器械、短器械);女子全能(拳、长器械、短器械);男子对练;女子对练;散打大、中、小三个级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浙江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调查和武术套路教练员、裁判员的访谈,了解现有标准剑器的生产、使用和管理状况,并对调查、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归纳、总结武术套路运动员剑类器械使用状况并进行分析,旨在为武术器械的人性化、合理化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技击格斗是武术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若没有这条主线贯穿其中,武术也就不能称之为武术。武术教学是武术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在制定武术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因学校武术教学存在安全不可控、思想教育不到位、竞技武术训练模式等一系列问题,技击内容的教授一直得不到深入践行。如此循环,武术的技击特性只能成为'口头语'。本...  相似文献   

15.
在大武术观的视域下,针对当下武术本质问题的长期论争,通过运用词源学、逻辑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对现行本质研究的主要症结进行了分析,在拒斥形而上学的本质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如何用实践论的哲学范式消解论争,并在此范式下提出武术本质的三个基本命题,认为:武术的本质是以人的需要为存在的存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实践存在以及塑造'人'和...  相似文献   

16.
钱国武术工作会议指出:“在学校要通过武术教学和有组织的锻炼,使部分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对武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学会一套拳术和一套器械套路。”据对二十所大学的调查,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武术师资力量弱(其中有几所大学没有武术专业教师),场地、器械得不到保证,教学课时安排少以及没有统一的武术教材等。为使武术运动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开展,特提出如下几点浅见: 第一,急需重新修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武术内容部分,增加武术教学内容和时数,并逐步做到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开设低年级武术选修课和高年级武术专项提高课。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于一九八七年一月和七月在杭州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对浙江省永嘉县武术器械厂选送的武术运动器械和武术服装进行了技术鉴定。对武术运动器械和服装的技术鉴定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为成功地开好这次会议,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作了充分的准备,并邀请了来自上海体育学院、浙江省体委、浙江省武术协会、杭州市体委等有关单位的代表组成了评委会。  相似文献   

18.
校园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小学校园中进行传承与传播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学校武术的现实境遇和'武术进校园'推广模式的多种路径进行了探索分析。研究认为:'一校一拳'可以更好地发挥拳种的地域优势,'一校多拳'具有...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于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在杭州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对浙江省永嘉县武术器械厂选送的武术运动器械和武术服装进行了技术鉴定。对武术运动器械和服装的技术鉴定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为成功地开好这次会议,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作了充分的准备,并邀请了来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明清时期中国武术技术自身的内在演进轨迹,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尝试研究中国武术由器械至身体的技术演进内在规律,文献研究表明:明代军旅武艺及民间武术器械为主的武术流派逐渐显现,表现为明代各善其技的名家器械流派、军旅武艺向民间武术器械变化的转变;拳种的兴起以及作为民间武术诸艺之冠地位的逐渐确立。由此展现出由器械至身体的明清中国武术技术演进的内在逻辑:脱枪(械)为拳的技术原点、器械理论及术语是拳法之源的理论原点、器械在拳种流派中的神圣技击地位以及器械使用演进为身体操练统一的中国文化哲学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