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敦煌愿文在汉语词汇史上的研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俗文学作品是研究唐、五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重要资料。研究这一时期口语词汇的语言研究者自然会一下子想起变文,"但是有一类文种,其数量十分可观,其研究价值也非常之高,却迄今未受到人们的特别青睐。这就是愿文。"季羡林先生说:"‘愿文’(还有一些别的名称)是敦煌文书中的一个大家族。但可惜过去注意的人不多,研究更谈不到。"敦煌愿文作为敦煌俗文学作品之一,与变文一样对汉语史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因  相似文献   

2.
宁可、郝春文先生等编写的《敦煌社邑文书辑校》是目前国内收集敦煌社邑文书最全面的著作,其对敦煌社邑文书的整理、校录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也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李丹禾曾撰《〈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正》一文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笔者在李文之外,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参考诸家见解的基础上,从字形、词义、衍脱、句读等方面发表了一些校正意见,希望有助于敦煌社邑文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敦煌遗书中的类书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遗书中属于可以归人类书范围的写本,主要的卷子(多为残卷)约一百多号。其中通俗性质的小类书居多,颇有历代书目中缺乏记载或语焉不详者。自出土以来,极受国际敦煌学界重视,研究者不少。我国台湾学者王三庆教授于1993年编纂成《敦煌类书》一书,由高雄市的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是为带有总结性质的巨著。至于专门性的研究论文,则年年有之,不断出现。1998年12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学大辞典》,是第~部总结性质的敦煌学研究和有关情况介绍的里程碑式著作,相信必将对作为国际显学的敦煌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相…  相似文献   

4.
《礼记》是儒家有关“礼”之“记”的资料汇编。郑玄《礼记注》是一部全部笺释《礼记》的专著,其注多存异文,择善而从;校勘经文,非常详密;又《注》文博综兼采,力求简明精确,以至于《注》文往往少于经文。《礼记注》的版本可考者主要有敦煌卷子本、石经本、刻本三大类,其中刻本以《四部丛刊》本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通过敦煌汉文写卷纸张、题记、正文内容、收藏印章、承传关系、形制、书写特征、墨迹与黏痕等方面整体上对敦煌汉文写卷作伪与辨伪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使读者对敦煌汉文写卷的作伪方法和辨伪方法有一个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6.
敦煌石窟壁画艺术包罗万象,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文章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就敦煌壁画艺术中的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供养人画像、出行图、装饰图案、音乐舞蹈、飞天、生产生活画、交通资料、建筑画、服饰画、动物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使我们对敦煌壁画艺术宝库的了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俊先生<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一书是近年来对敦煌写本诗歌进行全面而系统整理的杰作,但在原卷辨认、语词校勘方面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本文拟从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敦煌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遗留了大量丰富的民族文献,举其要者主要包括吐蕃文、回鹘文、西夏文、粟特文等多种古代少数民族文献,为我们认识历史上敦煌、河西地区乃至中亚各民族的社会活动、经济状况、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是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敦煌写本原卷影印资料、中土文献和佛经材料,运用训诂学、音韵学及汉语俗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汉语词汇史和佛教义理二维视角对《愿文集》重新校读,试作拾遗补正,以便学术界更好地释读敦煌文献并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我国学术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问世了,可喜可贺,这不仅是敦煌学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国文史学界、档案学界的一件盛事。敦煌学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经过近百年的开发研究,已发展成为包括多种学科在内的边缘学科。但遗憾的是,敦煌学研究长期没有一部比较权威的工具书,给各方面开展研究带来诸多不便。有鉴于此,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研究院与上海辞书社联合发起,成立了编纂敦煌学大辞典的委员会,开展了这项前无古人的工作。经过20余所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近百名专家学者长达10年的通力协作,终于使这部辞书…  相似文献   

11.
杨秀清 《图书与情报》2006,(3):121-123,134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开启,是人类文明史的重大发现。文章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藏经洞文献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以期使普通大众对藏经洞文献有一个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12.
敦煌遗书图像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宗教与美术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单一线性的图像检索方式不利于敦煌遗书图像隐性知识的挖掘,影响知识发现的深度与广度。而关联数据能够连接多源异构资源,实现多种资源的语义互联,既能促进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又有利于提升图像内容的深入整合,同时,将关联数据应用于敦煌遗书图像在理论、实践与技术上都具备可行性。为此,本文针对敦煌遗书图像的物理特征与内容语义特征构建敦煌遗书图像层次模型,使用元数据描述后将这些元数据进行关联;同时,本文基于关联数据设计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的组织模式,其自底向上分为数据收集层、语义描述层、数据关联层与知识应用层四层,旨在改善图像检索效果并利于敦煌遗书图像的知识发现与智能查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敦煌学研究的变革,使敦煌学研究及其知识资源的利用更加便利,由于还停留在现有数据库传统知识平台与检索方式上,使敦煌遗书图像知识的价值挖掘不全面。为此,笔者对敦煌遗书图像研究进行梳理,对敦煌图像知识发现的深度和广度及其知识关联进行充分的语义描述,以利于发掘敦煌遗书图像的多元价值。[方法/过程] 通过敦煌遗书图像研究现状的考量、语义描述,根据敦煌遗书图像语义特征设计其语义特征层级模型,结合智能+关联数据技术构建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的组织框架,并深入分析了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及其组织框架中的数据收集层、语义描述层、数据关联层、资源应用层。[结果/结论] 提出敦煌遗书知识关联模型的实践价值,能够打通与外部开放数据关联渠道、提高敦煌遗书图像智能化的检索质量以及提升敦煌遗书图像知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4.
敦煌莫高窟是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对莫高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石窟文物信息进行永久性的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这些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对外合作方式: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实施“国际敦煌档案”,与大英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进行“国际敦煌项目(IDP)”,并建立“敦煌数字图像数据库”等,都为未来实施的“数字敦煌”奠定基础。落实数字敦煌的过程便是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方法,增强对石窟壁画的保护研究和改进敦煌学研究工作形式的一项技术革新的实践,对于推动莫高窟遗址的管理保护和国际敦煌学的研究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实现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的数字化及知识组织与可视化,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的传承、普及与智能化服务做出贡献。[方法/过程] 采用自顶向下方法,参考BIBFRAME书目模型及中医药学语言系统(TCMLS)构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本体模型,利用哈工大语言技术云平台LTP实现词性标注与三元组自动抽取,构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知识图谱。[结果/结论] 利用所构建的本体及知识图谱可实现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知识组织工作,知识图谱能够实现语义查询,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的智能化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徐秀玲 《兰台世界》2020,(1):149-150
唐宋之际敦煌寺院有园圃种植基地,主要是南园、东园、北园,三园不仅担负着寺院的粮食蔬菜生产,而且还是敦煌诸寺劳动时人情往来、各种活动的重要地点以及筵设时的集会地。三园在敦煌寺院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介绍1921年叶恭绰等人初步成立敦煌经籍辑存会,1925年扩展辑存范围正式成立敦煌经籍辑存会,以及之后的会务进展情况,还有该会重要的代表性成果《敦煌劫余录》,最后探讨其停顿的时间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BD08679号氏族谱文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士族发展的重要原始资料,备受学界重视。学界关于此文书年代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至今仍有不同观点。此文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书的编撰年代做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该文书的编撰年代在唐朝初期,以贞观八年(634)最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兰台世界》2021,(3):156-158
赵尔巽等修撰的《清史稿·贵州土司传》历来受到学界重视,是了解和研究贵州土司的专篇文献。然因书出众人,成文仓促,难免疏漏讹误。虽学者一再校对出大量舛误,然尚有遗漏失校处。现就新发现的六则舛误进行补校,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