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建华 《钓鱼》2005,(12):23-23
自“台钓”传入大陆后,经过成千上万钓手的不断改进以及钓鱼媒体的大力推广,大陆钓手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钓法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垂钓方式——悬坠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代的悬坠钓法已经摆脱了最初“台钓”的框框束缚,成为了一种崭新的垂钓技术。但直到现在,仍有大批钓友将其称为“台钓”,部分钓友直到现在仍然用“台钓“的基本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钓鱼活动,众多的钓鱼刊物虽然也展开了对现代悬坠钓法的技术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建华 《钓鱼》2005,(22):29-30
自“台钓”传入大陆后,经过成千上万钓手的不断改进以及钓鱼媒体的大力推广,大陆钓手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钓法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垂钓的方式——悬坠钓。[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马建华 《钓鱼》2005,(23):28-30
自“合钓”传入大陆后,经过成千上万钓手的不断改进以及钓鱼媒体的大力推广,大陆钓手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钓法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垂钓方式——悬坠钓。  相似文献   

4.
范宁 《钓鱼》2012,(1):10-11
悬坠钓法——也称“台钓”,是“台湾钓法”的简称,属手竿淡水垂钓技术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从我国台湾传入大陆,经过20多年的岁月变迁以及大陆千万钓鱼爱好者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其在适用水域、可钓鱼种、钓术变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大提升了垂钓效率,拓展了应用范围,成为了当今淡水垂钓领域的主流钓法.  相似文献   

5.
正如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需要有理论来指导一样,广大钓友也都有一种学习先进钓技来指导自己垂钓的需求。悬坠钓法作为一种先进的钓技,一经传入大陆很快就能风靡全国就是最好的说明。十年来,《中国钓鱼》、《钓鱼周刊》等新闻媒体发表了一系列悬坠钓法的理论和实践文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钓鱼运动的大发展,给喜爱这一运动的钓友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和无限的快乐。但是遗憾的是在悬坠钓理论日臻成熟并且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有时还能在看到一些貌似正确、实则已被广大钓友证实是有问题的“钓技文章”。如发表在《钓鱼周刊》(2002年12月16日)和《海峡…  相似文献   

6.
马建华 《钓鱼》2005,(21):36-37
自[台钓]传入大陆后,经过成千上万的钓手的不断改进以及钓鱼煤体的大力推广,大陆钓手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钓法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垂钓方式——县坠钓。[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杨国威 《垂钓》2008,8(9):18-19
常听一些钓友反映悬坠钓法不适合钓大鱼,也总能在各大钓鱼网站上看到一些类似的观点,他们口口声声说“台钓”在自然水域就是鸡肋,钓钓小鱼还行。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这部分钓友实际上是在半懂不懂的情况下形成了错误的认识,本身“台钓”这一说法就已经将现在的钓技理念给局限住了。  相似文献   

8.
史为林 《钓鱼》2009,(21):24-25
笔者出身于传统底坠钓法,悬坠钓盛行后也练习过悬坠钓。见不少钓友介绍边诱边钓技法,也随之跟风。特别是拉饵风靡以来,边诱边钓似乎已成众多钓友追求的时髦的钓法。有些钓友写文章说“边诱边钓”是把鱼“装到管子里来钓”,那岂不是一种绝好的钓法么?但根据笔者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分析,多数情况下那只是钓者的一厢情愿,你不能“把鱼装到管子里”。如果说在竞技钓鱼或者为竞技钓鱼而练竿时采用边诱边钓技术,还有些道理,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钓鱼》2009,(11):26-27
2009年5月上期《钓鱼》杂志上,介绍了河南省钓友刘汉初老师的文章《“钓鲢子”常见的问题与思考》,读后感觉刘老师用海竿钓鲢上有独到的见解,剖析问题一目了然,使笔者又学到不少新的钓鱼知识。的确,在盛行悬坠钓法的今天,出现了很多用手竿钓鲢鳙鱼的钓友。用手竿钓鲢鳙鱼,最大享受就是中鱼时的感觉,手感好,刺激大,深得钓友们青睐和喜爱。  相似文献   

10.
马建华 《钓鱼》2006,(6):22-24
台钓技术经过国内众多钓鱼高手这十几年的充实和发展,逐渐衍变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悬坠钓法,并被越来越多的广大钓鱼爱好者所接受。目前,大多数对悬坠钓技术有一定基础的钓友对悬坠底钓技术已经并不陌生,但作为其中钓法之一的悬坠浮钓技术,除了一部分经常参加竞技比赛的钓友外,相信很多钓友对悬坠浮钓的机理、适合的鱼情、应用的方法却并不十分清楚,各种媒体对这种钓法的推广也不够系统。本篇参考许多高手的浮钓经验,结合本人浮钓时的一些体会进行归纳,意图对悬坠浮钓技术进行粗线条的解读,希望广大钓友给予批评指正。悬坠浮钓的定义和适用条…  相似文献   

11.
盘江客 《钓鱼》2006,(6):28-29
早就有写悬坠钓法在湖库等自然水域易获丰收的体会,但总因忙于其他钓法的研讨,而迟迟未能触及到这个话题。最近有了个契机:新年的两个月里,在与垂钓有关的媒体上读到3篇关于用悬坠钓法在自然水域中钓鱼的论述文章,有说优势的也有说缺陷的,细观其文其理有的却与我的实践与体验相悖。这儿我不想就对错是非求个明了,但我愿意把我接触悬坠钓法近十年来在自然水域中休闲野钓的真实体验告诉钓友们——悬坠钓法不仅遇到大鱼的机会最多,而且钓鲫鱼白条等小型鱼也是最具优势的!或许我们的钓鱼先哲们(暂且这样尊称吧),在创立专门应对土鲫的“台钓”时,…  相似文献   

12.
甯夕雨 《钓鱼》2005,(6):21-21
去年本刊第10期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悬坠对钓鱼的种颠覆》的文章,文中肯定悬坠钓的优点,赞扬了悬坠钓在钓鱼技术革新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和对垂钓运动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让我们明白,现代悬坠钓在我国垂钓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王大禄 《钓鱼》2006,(18):10-11
(四)悬坠钓在钓鱼运动中的地位 悬坠钓的推广,风靡大陆,加之近几年来把池钓鲫鱼作为全国性钓鱼大赛的主题时,悬坠钓的名声就更响了。一时间,钓界对它的推崇,媒体文章的大肆宣传,名人对它的溢美之辞不绝于耳。对它的评价之高让人头晕目炫,说它是什么“世界一流”钓技、“最佳”钓法,甚至说“悬坠钓”要“颠覆”整个钓鱼,“罢黜百家,独尊悬坠”,从而成为钓鱼运动的“霸主”。  相似文献   

14.
悬坠钓从台湾引进大陆以后,带来了整个钓鱼运动的革命性的进步。大陆众多钓手在实践中特别是竞技比赛中,把台湾钓手程式化的钓法与传统钓的优点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更加科学实用的竞技钓法。作为悬坠钓的核心——浮漂的使用即如何调漂,越来越为广大钓手所关注。从廖心阳先生的《台钓秘诀》,到王佩珩先生的《悬坠完整调漂法》、  相似文献   

15.
台钓之我见     
一、关于叫法。 我们通常说的台钓,即台湾钓法,即近年来台湾钓友到大陆参加比赛时使用的手竿齐竿线悬坠长脑线底钓的方法。传统钓法是相对台钓而言的大陆钓友传统使用的手竿齐竿线落地坠 短脑线的钓法(其中包括立式漂和七星漂钓法)。这两个钓法名称叫得科学不科学?只要大家都这样叫,没有必要去考证。黄瓜、  相似文献   

16.
刘定龙 《钓鱼》2008,(20):26-27
从技术层面看,竞技钓的基础是台钓,台钓的基本特征是悬坠搓饵底钓,所以也有不少人习惯性地将台钓法称为“悬坠钓法”。需要提出的是,竞技钓法早已不局限于悬坠,这是竞技区别于台钓的一个重要方面。熟练掌握悬坠搓饵底钓技术,无论是钓鱼比赛还是钓鱼休闲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黄少武 《钓鱼》2004,(13):15-15
目前,悬坠钓法已被广大钓友在垂钓中普遍运用。悬坠钓法也在垂钓实践中显现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5,(15):24-24
李喜东,钓友戏称”小鱼王”,1963年出生,湖南株洲人,是大陆地区较早接触悬坠钓的钓手之一,老鬼钓鱼学校教练队长。1985年从部队退伍后在湖南株洲钢厂工作,曾任该厂工会钓协秘书长、湖南省钓鱼协会技术部部长。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3,(23)
有人说:钓鱼,不就是休闲“鱼”乐吗?可看山东济南44岁的女钓手孙明玲钓鱼,感受到的却是两个字:认真!孙明玲做人、做事都是认认真真。1990年,她自己创业,开了济南广利渔具店。可自己都不会钓鱼,没法向钓鱼人介绍钓具性能、使用方法,怎么办?她下了决心:认真学钓。于是,漂亮的孙明玲不怕风吹日晒,和钓友们一道去钓鱼,虚心向钓友们请教传统钓技法。渐渐地,钓技提高了,对钓具耳熟能详了,渔具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1997年,台湾悬坠钓法风靡齐鲁大地,不断追求的孙明玲又开始认真学习悬坠钓技法,从师于当地的悬坠钓高手刘保顺,很快掌握了悬坠钓的基…  相似文献   

20.
钓友们谈到的台湾钓法,即长脑线悬坠底钓法,据有关资料介绍,只不过是台湾省众多钓鱼方法的一种,严格地讲,它只不过是台湾钓鲫术中的一种。由于长脑线悬坠底钓法在自然水域有诸多的局限性,因此在垂钓中使用的人不多。不说它整套标准钓具的昂贵价格令人望而止步,就算一系列规范的以“快”为中心的动作,也不是一些只在书本上获得一点初步感性印象的钓友们在短期内能摸索掌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