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记者生涯与保加利亚结下了不解之缘。继1978-1982年第一个任期后,1990-1995年我又一次来到这里任新华社驻索非亚分社首席记者。几年的驻外记者经历,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印象。 深入采访 1999年我赴索非亚分社时,恰逢剧变后的保加利亚准备举行第一次的“自由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2.
碧血凝辉煌平凡见精神──记新华社金边分社首席记者朱昌都张锦芳3月30日,新华社金边分社首席记者朱昌都在采访时被炸伤了。当天上午8时左右,数百名柬埔寨人在柬王国首都金边的国会大厦前集会。作为时刻注视着柬埔寨风云变幻时常驻记者,朱昌都闻讯后驱车前往现场采...  相似文献   

3.
我的伯父张熙嘏先生祖籍陕西乾县,生前曾任县政协委员,多届县、省人大代表, 1970年谢世。   伯父生前曾对我讲述过自己不少的亲身经历,特别是他在 1937年秋赴延安采访一事,让我至今难忘。下面是伯父对当年赴延安采访的回忆:   那年我在西北文化日报社任记者,受社长宋绮云先生,和赵寿山以及十七师的委托,我们一行七人赴延安陕甘宁边区采访。   到达延安的第二天,陕甘宁边区招待站就安排了一个会议,在会上我们七人有幸见到了毛泽东、朱德以及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等中央高级领导人。毛泽东主席会上讲了话,对我们的来访表…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我成为新华社第10名赴柬埔寨采访的摄影记者,既感到非常幸运,又感到任务十分艰巨。当接到去金边采访的通知,我感到很突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搞国际摄影报道,对我来讲,一切得从零开始。行前我查阅了照片档案馆历届赴柬人员拍摄的照片,阅读了大量有关柬埔寨的材料,心里总算有了底。我们赴金边采访的中国记者组一行7人,我是首  相似文献   

5.
新华通讯社灿若群星的记者队伍中,原解放军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肩负少将军衔的高级记者刘回年格外引人注目。1963年7月,刘回年刚从江西大学新闻系毕业就被组织上看中,分配进新华社担任军事记者,经总政治部批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5年起担任新华社国内核心小组成员;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奉命率中央记者组赴沪工作;1977年4月任新华社上海分社代理社长兼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6.
亚运会上的日本传媒聂泽恒(责任编辑:邓俊)去年10月,我有幸作为中国体育记者代表团的一员,赴日本广岛采访第12届亚洲运动会。广岛是世界上遭受第一颗原子弹的地方,在这里举办体现和平进步宗旨的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而且这也是亚运会举办以...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跳水队赴羊城集训期间,我遇见了曾三次被评为全国最佳运动员的陈肖霞同志。在交谈中,当我们谈到有记者议论某些著名运动员架子大、对记者爱理不理、使采访很难进行时,谁知陈肖霞也是满腹苦衷。她说,我们取得成绩离不开报刊和记者们的支持,我很感谢记者对我的关心、帮助。但是,有些记者光想着自己工作方便和使文章如何精彩,在采访中或者在写报道时,给我出了一些难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以来,中东一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地区,是世界热点中的热点。在中东,无论是战争,还是和谈,都与一个人的名字有关,他就是叱咤中东风云几十年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 一访:等候12小时 第一次采访阿拉法特是1988年1月12日,我当时任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记者,那时正是轰动世界的巴勒斯坦起义爆发不久。为了尽可能快地专访到阿拉法特,我们通过各种渠  相似文献   

9.
周确 《新闻传播》2005,(1):56-57
这次我接到总社摄影部要我专程赴海地采访我国首次成建制派往海地维和防暴警察部队的任务,是我于今年4月赴拉美长驻后第三次离开总分社所在地墨西哥城。  相似文献   

10.
美苏首脑日内瓦会晤结束已有月余。我与本社驻曰内瓦分社记者任正德同志、驻莫斯科分社记者唐秀山同志一起采访了这次重大的国际事件,报道固然不尽理想,但回顾那马不停蹄的日日夜夜,却有一番甘苦滋味在心头,历久难忘。随机应变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六日上午,我到达日内瓦。当天晚上,里根总统的专机抵达日内  相似文献   

11.
1991年底,我被派往伦敦任常驻记者。当时分社配备的是AP照片传真机。通常记者采访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躲进暗房放照片。等照片干了以后,再把图片说明手写在照片的空白处。然后将照片卷到传真机的轴上,拨通电话,就可以发送了。一张照片的扫描时间大约7到8分钟。这种传真机只能发黑白照片,中间因为隔了一道放照片的过程,再加上通过模拟方式传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我和亚运会真的有缘,第一次采访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就是从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开始,此后每一届亚运会我都到一线采访(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作为组委会新闻部工作人员参加报道)。我见证了中国体育日益强盛、夺得亚运会金牌总数“六连冠”的光荣历史,也经历了中国体育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刚刚过去的釜山亚运会上,活跃着我国100多家新闻媒体派出的500多名记者,这与1982年时仅有十几家单位的几十名记者前去采访不可同日而语。从釜山亚运会报道也反映出我国体育新闻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回国以后,同行们在一起侃大山时常问我:“依你看,那些老外记者是不是有像我们那样的条条框框,是不是他们都能随心所欲,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自由得很?”回答是否定的。前几年,我被派往新华社非洲总分社任常驻摄影记者。就我接触到的外国记者来看,尤其是西方记者,大多有较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严守本国的新闻纪律,有较高的表现技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2010,(3):F0003-F0003
周确于1976年进入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工作。之后,他通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学习,成为我省及哈尔滨市最早掌握英文和电脑写作的记者;他顺利地完成了首本译作《一分钟摄影课》后,又三进三出柬埔寨作战地采访在实现采访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7日,印度洋发生海啸的次日,南方周末决定派出四名记分赴海啸灾区采访:周俊和王轶庶(摄影记)去泰国,刘鉴强去斯里兰卡,我去印尼。在南方周末20年的历史中,这恐怕是第一次同时派出数名记采访国际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6.
1995年8月11日,我到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采访了乡干部打死农民的“朱庄事件”,写了通讯《“红旗”掩盖不住的罪恶》,分别被《瞭望》、《新华社每日电讯》等报刊采用。这些稿件发表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法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先后作了批示。当我回忆这次采访经过时,一幕幕情景又历历在目。 去年8月初,我听分社记者周吉仲谈起永年县朱庄乡青年农民张彦桥,被13个草菅人命的乡干部活活打死,抛下了年近五旬的父母、年轻的妻子和不满两岁的女儿,震惊了冀南。这件事立即打动了我那颗一直关注着农村工作和农民问题的心。经过分社领导的批准,我登上了南下邯郸的列车,对此作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7.
当记者,在跑面的同时,必须建立一批采访基点。这,委实太重要了。一九六四年,我从郑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华社河南分社。在采访活动中,我发现分社的几位老同志写稿时出手快,而且总是能触及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很是羡慕。我曾向一位老同志探求“秘诀”。他直率地告诉我:要当好记者,必须既跑面又蹲点,既要掌握全省、以至全国情况,还要在心中装着“三个十”:即熟悉十个典型单位,结交十位知心朋友,想着群众议论的十个问题,并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和研究,以求找到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答案。这真是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8.
1961年1月,我还不到30岁,在新华社新疆分社当记者.一天,分社突然通知我,说中国第一支女子登山队将在当年攀登海拔7595米的帕米尔高原上的公格尔九别峰,如登顶成功,中国女子登山队将创造世界女子登山高度的世界纪录,让我担负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19.
按照贵州日报报业集团领导的安排,2011年1月5日至31日,贵州日报记者王小梅、袁天志、白荧3人.由贵阳经昆明,赴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沿途停留8个城市,开展为期26天的“新南行记”——东南亚国家纪行大型采访活动赴湄公河流域采访报道,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沿途地缘文化视像和经济贸易往来,关注当地与贵州的文化互动、交往和以多元文化交往为基础的未来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20.
待嫁记     
新华社赴巴城摄影记者的领队是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武基国。他正宗体育科班出身,又有20多年中央新闻的采访经历,中南海、白宫、白金汉宫等都留有他的足迹。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老武忙于给记者派活,错过了采访的机会。这回,老武大小镜头和胶卷也没少带,准备在巴塞罗那弥补一些北京亚运会时留下的遗憾。老武深知指挥棒的分量,每天的信息调研、统筹安排记者采访和处理记者源源不断的照片已使他应付不暇。几天工作下来,老武断定这回又是给他人作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