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党报刊发的各类新闻稿件中,典型人物报道往往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好的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强化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增强党报的影响力,使读者读后产生共鸣。但如何才能让典型人物报道出彩,把典型人物写“活”、写得耐人寻味,这是摆在我们很多党报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在当今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传递社会信息的媒介之一——广播,对科学成果的宣传、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更是义不容辞,因此加大对科技报道的力度,使科技报道既有丰富的思想深度,又能贴近听众,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这几年我写科研方面的新闻报道,我认为要想写一篇关于科研成果的报道.说难亦难,说易亦易。但是要想写好一篇好的科技报道,则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3.
崔飞燕 《新闻窗》2009,(6):100-101
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中,飞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正发挥着巨大作用,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传递社会信息媒介之一的地市党报,要充分发挥其舆论工具的作用,加大对科技报道的力度,使科技报道既有丰富的思想深度,又能贴近读者,深入浅出地宣传科学知识,提高广大读者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4.
把科技报道写得让人喜爱些──浅谈科技报道的写作徐耀光研究一些成功的科技报道,我们就不难发现它之所以深受群众喜爱,主要是因为它们恰当地处理了科技新闻中准确性、通俗性、生动性、知识性和学术性的关系,使之突出科技特点而又不乏生动.那么如何把广播科技新闻写得...  相似文献   

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作为地方党报的科技报道就更不例外了。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越来越重。因此,媒体在科技新闻的报道上更要力求实现“三贴近”。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经济报道,首先应该是融思想.社会、生活、文化、甚至民俗民风为一体的报道.写得太直、太白就容易使人产生太硬太死的感觉.而一篇经济报道又往往因为写得直白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赋予经济报道一些形象、一些色彩、一些情感,便会增加其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科技报道在读者的心目中,容易与枯燥、平板、深奥、难懂联系在一起,因为科技本身往往是某些理论、技术上的突破,所以这种报道往往也写得比较艰深.其实好的科技报道完全可以写得通俗、形象、生动.科技本身是来自生产又服务于生产,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因此,写科技报道应尽量将科技与生活、与生产联系起来,就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请看有机硅,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用品,科技工作者在研究中有所突破.那么应如何反映这项新的科研成果呢?某报曾为此发过一篇知识性介绍文章,读来通  相似文献   

8.
党报党刊的内参报道是报纸宣传工作的耳目,它利用畅通无阻直达最高决策层的渠道,发挥“为领导同志掌握真实情况服务、为领导同志科学决策服务”的作用。所以,一个新闻工作在积极完成公开报道任务的同时,还应了解内参,熟悉内参,以高度的责任感写好内参。  相似文献   

9.
县报是最基层的党报,是农民的报纸,因为它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农民。当好农民的代言人,为农民服务,是县市报人的职责。为农民写评论,替农民说话,为农民撑腰,农民才认识你、信任你,你的评论才有读者和市场。铜山是个有18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铜山日报作为基层党报,拥有众多的农民读者。而我作为农民的儿子,与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感情纽带。从当记者的第一天起,我就抱定“要对得起农民”这个信念,至今已写了上百篇评论。我为什么十多年如一日甘为农民写评论呢?这里面有三个原因:一是热爱评论事业,钟情于评论写作。评论社会现象,针…  相似文献   

10.
康贻华 《传媒观察》2003,(10):40-41
党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报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履行职责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靠一篇篇报道(包括文字、图片)共同体现的。只有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多写多登耐看的报道,让读者感到“管用”、“想看、要看”,党报发挥作用才有了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的采写,是对记者新闻敏锐性、思想深邃性、采访深入性的高强度锤炼。“深入成就深度”、“高度决定影响力”,是党报深度报道题中应有之意。把受众关注的地方热点新闻写深写活,做成独家深度报道是增强地方党报优势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的采写,是对记者新闻敏锐性、思想深邃性、采访深入性的高强度锤炼."深入成就深度"、"高度决定影响力",是党报深度报道题中应有之意.把受众关注的地方热点新闻写深写活,做成独家深度报道是增强地方党报优势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丁小平 《青年记者》2010,(16):66-66
社会新闻是晚报都市报纸的主打新闻种类,也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点,写好社会新闻,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才能写好社会新闻?笔者认为需要注意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报人在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方面做过多年的探索,但这一问题迄今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对国内一些优秀经济报道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自身在经济报道中的实践,我认为应从社会新闻角度入笔,来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也就是说,软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是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的有效方式。党报要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 一、重新认识党报的经济报道 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生产型经济报道,远远无法适应新时期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使党报改革经济报道,以多种生动活泼形式报道经济新生活,使新闻报道跟上经济生活变化的步伐。 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是党报贴近经济生活的具体体现,也是读者向党报提出的新需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读者迫切需要了解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新知识、新内容。例如,过去人们有了钱只知道存银行、买东西,现在可以买彩票、债券、股票等投资,因此读者需要可读性强又在行的社会经济新闻释疑解惑、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新闻是晚报都市报纸的主打新闻种类,也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点,写好社会新闻,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才能写好社会新闻?笔者认为需要注意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写内参:记者的职责江岸党报是党的喉舌,要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向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与此同时,党报还应该是党的耳目,及时向领导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工作中的问题,帮助领导正确地作出决策。所以,各级党报,一般都设有编发内参稿件的机构,有...  相似文献   

17.
王一彪 《新闻战线》2023,(21):17-18
<正>评论是媒体的灵魂,体现着思想导向、价值追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有机组成部分,党报评论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养成读人民日报时政报道和重要评论”的习惯,这是对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也对包括人民日报评论在内的党报评论提出更高期许。进一步做好党报评论工作、高质量写好党报“楷体字”,我们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我们深刻认识到,对于党报评论,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这些年来,人民日报评论把握“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向着“政治家写评论”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8.
王桂林撰文讲,一般说来,写好科技新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科学性,使科技报道具有科技内容、科学价值,并准确无误。科学性是科技新闻的灵魂,离开了科学性,就无所谓科技新闻。首先,要有科技内容。科技报道不仅要求报道科技成果,而且要求说明其科学原理和意义。即使是报道科技会议、科技展览等新闻,也要侧重报道科学上有什么进展和动向;报道科  相似文献   

19.
刘安泰 《新闻前哨》2001,(12):28-28
追求党报政治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统一。这不仅是新闻业务的要求,也是新闻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 要实现党报政治性与可读性的统一,需要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指导与艺术的关系。 党报要报道新闻,还要宣传党的中心工作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宣传则是主体向客体灌输自己的主张,因而二者要“分家”。还有人提出,新闻报道要淡化政治,淡化宣传,多写不带宣传味的所谓“纯新闻”。 诚然,党报也是新闻纸,报道日常新闻是它的基本任务。新闻事业的特性当然是传括新…  相似文献   

20.
科技报道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报实现指导性的重要使命之一。但当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科技新闻宣传工作的时候,总感到科技新闻报道的面还不够宽,往往还是就科技谈科技,就生产力谈生产力;一般动态性和工作性报道多,高质量高品位的报道少;介绍一般科技知识的多,分析性强的深度报道少。 科技新闻宣传怎样才能取得突破?党报科技报道怎样才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认为,既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有质的提高,以质的提高求重求深,从而使党报在科技宣传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基本思路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在抓好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