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8日、9日,三秦大地一场特大暴雨铺天而至.全省29条江、河发生洪水,13条江、河出现了超警戒流量,4条江、河出现了超保证流量,其中汉江支流旬河柴坪站洪峰流量最高时达54990立方米,接近"千年一遇".暴雨给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和西安市部分地区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洪涝灾害,大片农田被淹,许多房屋倒塌、损毁,全省共有510多万人受灾,150多人死亡,300多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元.佛坪、宁陕等重灾区一度对外交通、通讯、供电全部中断.陇海铁路灞桥段铁路大桥被洪水冲垮,致使交通大动脉中断,造成300多次列车滞留,近万名乘客滞留西安.  相似文献   

2.
2015年5月18日—21日12时,赣州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暴雨袭击,洪水肆虐,所到之处一片汪洋,交通受阻、电力中断、房屋倒塌、农田被淹、群众被困,一时危情四伏。面对灾情,赣州广播人打破日常播出机制,启动应急响应,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为市级应急广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6月17日-23日,鹰潭大地上暴雨肆虐,洪水泛滥,45万人口受灾,22万人被洪水围困,铁路中断,311条公路被毁,121处圩堤损坏,186条供电中断。余江告急!贵溪告急!龙虎山告急1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鹰潭,给鹰潭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场与天斗、与水斗的抗洪战争在鹰潭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  相似文献   

4.
杨清  任皓 《中国广播》2008,(4):11-13
2008年1月13日凌晨,一场五十年不遇的持续特大冰雪灾害突袭湖南,致使全省122个县市中95个县市出现冰雪灾害,390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全省电网大面积受损,多个城市的电力、交通、通讯中断,全境14条高速公路3万多台车辆、10万司乘人员被困风雪途中,受灾最为严重的郴州市连续十多天停水停电……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02,(4)
一场突然袭来的灾害,既是对灾区干部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和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灾区所在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组织指挥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新闻媒体反应能力和报道取向的一个检验。6月8日、9日暴雨引发的洪水,使陕西30多个县、30多个乡镇受灾,造成重大损失。陕南的佛坪、石泉、宁陕等县的灾情达到历史罕见的程度,洪水过后第四天,佛坪县城的淤泥还有1米多深。  相似文献   

6.
一场突然袭来的灾害,既是对灾区干部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和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灾区所在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组织指挥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新闻媒体反应能力和报道取向的一个检验。6月8日、9日暴雨引发的洪水,使陕西30多个县、30多个乡镇受灾,造成重大损失。陕南的佛坪、石泉、宁陕等县的灾情达到历史罕见的程度,洪水过后第四天,佛坪县城的淤泥还有1米多深。  相似文献   

7.
贵州望谟县于2006年6月12日子夜遭受重特大洪涝灾害,降雨量为2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50年一遇,降雨强度为80年一遇,破坏力为百年一遇,给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境内望谟河、油迈河、乐旺河等20多条河流上下游河段均被淹没,全县30人死亡,22人失踪,20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受灾人口16万余人,成灾人口14万余人。全县交通、供电、供水、通信、闭路电视、银行网络等设施损毁严重。  相似文献   

8.
四川电视台的同志们在这次特大洪水袭来的危急时刻,抓紧时机,及时拍摄了反映灾情和抗洪救灾的电视新闻,使各级领导和全国人民能够迅速地了解到四川灾情的情况,给予了有力的支援。中央和四川省委领导同志表扬他们立了一功。 7月13日下午,成都市暴雨还在下,洪水正在涨,四川电视台新闻部负责人林元有和两位记者就冒雨出发了。他们顺着府河,从成都市南门绕到北门,一路上拍摄了府河洪水泛滥,沿河两岸交通中断,以及居民受灾的情景。这时,驻内江的记者刘力元正站在齐膝深的泥水中拍片子。江水往上涨,他就往后退;水涨到哪里,他退到哪里,把江水淹没了内江制药厂  相似文献   

9.
全国性的大水,灾害频发。今年天气怎么了?群众在关注灾情的时候,心存各种疑虑,等待求解。今年7月20日,辽宁日报刊登一则报道:《长江洪水大,多亏有三峡》。21日再次刊登报道:《抵御超1998年洪峰,三峡顺利通过“大考”》。两条报道,让人眼前一亮。报道证明:到21日20时,三峡工程共拦洪61亿立方米洪水,下泄流量减少到4万秒立方米左右,大大减轻了下游压力。报道解除了群众对三峡工程的猜测。  相似文献   

10.
1998年8月,就在长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特大洪水的同时,台前县遭受了3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雨涝灾害,全县一片汪洋,平地积水半米以上,且长时间不能排出,致使全县秋作物几乎全部绝收。与此同时,金堤河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洪水,水位超过历史最高记录0.35米。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与洪魔涝灾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最终取得了胜利。我作为县记者站站长,自始至终参加了抗洪除涝救灾的报道,有幸成为这场抗御特大自然灾害的见证人。这场雨涝和洪水,对全县经济是一场巨大打击。对刚遭受“96·8…  相似文献   

11.
见义勇为 7月6日9时,安徽省肥西县上派河洪水暴涨,大桥被淹,公路中断,受阻群众达4000人。7日早晨,当地30多名青年自发组织成抢险队,护送两岸群众过桥。  相似文献   

12.
今年夏天,一场特大暴雨袭击蓉城,河水猛涨,洪水肆虐。成都22个区(市)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灾群众达数十万人。灾情发生后,驻蓉武警和解放军部队官兵进行抢险救援工作,仅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就出动71次,援救被围困的群众。在这场与洪水搏斗的激战中,成都电...  相似文献   

13.
今年夏季,南昌市经历了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洪水。如今,洪水已经退去,硝烟也已散尽。作为这场抗洪斗争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回眸这80多个不平静的日日夜夜,心中顿时涌出了许多感慨。6月,连日的暴雨袭击使南昌市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潦河、锦江以及滨湖地区的大小圩堤频频告急,素有“洪水走廊”之称的南昌市,又一次面临着巨大洪水的考验。6月22日晚,抚河水位以每小时10多公分的速度急剧上升,到6月23日下午5时,最高水位已达33.08米,形势异常严峻。6月23日21时,我突然接到台里的紧急通知,要我火速赶到台里集…  相似文献   

14.
6月18日,黎川县山洪暴发,数万人被困。 6月19日,资溪县城被洪水围困,多处山体滑坡。 抚河流域连日暴雨,抚河发生有记录以来最大流量的特大洪水。6月21日晚6时30分,抚河唱凯堤决堤,造成唱凯、罗针、罗湖和云山4个乡镇受淹,10万多人受灾,昔日的农桑鱼米之乡顿时成为一片汪洋泽国。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不遇的灾害性冰雪天气让河南不少地方交通严重受阻,连霍、京港澳等多条高速公路通行不畅,尤其是河南与陕西、湖北两省的交界路段,大批车辆滞留,大批人员被困。交通疏导成为应对灾害、维护稳定的关键。1月17日到21日,河南省公安厅、交通厅、气象局和河南电台联合成立了“道路交通临时应急指挥中心”。公安交警、  相似文献   

16.
上高是座落在赣江支流锦江河中游的一座小县城。近几十年这里涨洪水有个规律—每十年发一次大洪水。1993年正是发大洪水的年头。六、七月份连降暴雨发洪水,竟然出现三次洪峰。第三次洪峰到来时,我们采访丁重灾区泗溪良田村,发了一条新闻特写《冲不垮的是精神大坝》,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条新闻特写有很强的现场感、同步感,观众参与感,很容易调动人们的情绪。一位从不称赞  相似文献   

17.
1983年7月31日,陕西日报摄影记者胡武功结束了在陕南的采访,就要赶回报社了。突然间,风雨交加,汉江水奔腾吼叫,一场特大洪灾在安康县城发生了。灾情就是命令!摄影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惊天动地的抗洪抢险场景,使胡武功毅然投入这一战斗中。胡武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拍摄了近百张纪录灾情、反映抗洪斗争的新闻照片,并择优于8月3日、8月8日分别在陕西日报、人民日报和中国日报上发表。其中之一的《洪水袭来之际》(见本期封二),在荣获中国日报1983年度摄影比赛一等奖之后,在全国新闻摄影1983年作品展览中,又荣获中  相似文献   

18.
7月21日中午至22日凌晨,特大暴雨降临北京,致190万人受灾,交通大面积瘫痪。截至23日17时,因灾死亡人数达到37人。北京市气象台于21日上午启动暴雨蓝色预警,随后,下午14时和18时30分分别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和暴雨橙色预警,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雨夜的北京,10万参与抢险、救援、排水的市民和干部,无数爱心志愿者和交通参与者,站在了大雨中。乃至普通市民所体现出的"最美精神",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博,传递着灾情,也传递着救援信息,激发了这个城市每一公民的责任与道义。虽然北京市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抗击这场暴雨,也涌现许多感人的故事,但道路被淹、市民被堵、人员伤亡依旧成为暴雨留给人们的心头之痛。新华网刊发了评论文章《追问北京暴雨下的应急  相似文献   

19.
华冰 《新闻实践》2011,(7):62-62
近年来,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频发。那么,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广播媒体应采取什么样的报道策略,才能扬长避短,有效发挥信息沟通、舆论引导和公益服务作用呢?2011年的第一场大雪从1月18日开始至20日,低温雨雪肆虐浙江达60多个小时。受大雪影响,全省13条国省道、354条县乡道交通中断,诸永、杭宁等9条高速限流、封道。跨地市以上公路班线共计停班4429班次,山区和支线共停班14988班次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在六月下半月遭到特大洪水的侵袭,东江地区发生了解放以来全省最大一次的灾情。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人民英勇地开展了抗洪和救灾的斗争。在这场变化急剧、发展迅猛的抗洪斗争中,报纸必须迅速而又准确地反映这个斗争,鼓舞几百万同洪水搏斗的抗洪大军的斗志,并把党对抗洪斗争、生产救灾工作的意图和方针政策迅速地传达出去。南方日报以战斗的姿态,坚决地执行了这个任务。这一次抗洪斗争最大的特点,就是客观情况的发展极其迅速,变化十分急剧,报纸的报道必须首先适应这个特点。广东省各地在六月十一日先后开始下降大雨和暴雨,南方日报在十四日开始进行抗洪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