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氏七日谈》署名专栏在《南方日报》第七版(“都市生活”版)刊出半年多来,受到各方面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在党报上打出个人署名的专栏,不仅在广东报纸中是新鲜事,即使在全国报界里也为数甚少。这就引起新闻界朋友普遍的兴趣。《章氏七日谈》刊出时间虽然不长,但以其独到的题材和构思,以及别具一格的文风,已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们高兴地看到,继《南方日报》开辟署名专栏之后,省内其它新闻单位的署名专栏纷纷出台,《粤港信息日报》一下子就冒出了3个。正是“一花引来百花开”,这是岭南新闻界同行互相促进、锐意经营报纸的可喜现象。无疑,《章氏七日谈》是一个众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周末通讯”,是《三门峡报》要闻版今年开设的一个新栏目,一“亮相”便使读者念念不忘,如今它几乎成了读者每周必看的“电视连续剧”,专栏中不少通讯常常受到剪报者的青睐。抓热点,抢时效,重反馈,是我们办好这个栏目的“三板斧”。一、抓热点。一周末通讯固然应该是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但抓住群众所关心的热点进行报道,则能给人以响鼓重锤之感,其效果是闲云野鹤式的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在开办“周末通讯”专栏之初,就把分析改革形势,研究读者关心的热点,作为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使农村中一部分人率先富了起来,这势必波及城市,尤其是在职职  相似文献   

3.
据笔者了解,全国有相当多的图书馆学刊物都辟有“图书馆志”或图书馆介绍”的专栏,十分重视该专栏对广大读者,尤其是图书馆工作者所起的作用。这是由于刊物利用“图书馆志”专栏向读者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的概况的缘故。例如: 《江苏图书馆工作》辟有“图书馆志”专栏,1983年第1期的专栏里介绍了“扬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和“前进中的南京中山植物  相似文献   

4.
杨亚军  韩波 《新闻传播》2005,(11):28-30
2003年12月12日,《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版创刊。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兴峰在当天的创刊会上对该新闻版块的运作提出要求,“我们要做读者‘必读的新闻’,关注读者的‘衣食住行’,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最后一个年终报道,《哈尔滨日报》准备推出“漫画九五”和“新千年·新亮点”两个专栏;报业集团所属《新晚报》同时为读者奉献“哈尔滨百年珍藏版”。 我们认为,总结、报道我市“九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是最符合2000年特色的年终报道,特殊之年应有特殊之举。因此,我们选择了《漫画九五》这一活泼的方式。《漫画九五》从贴近读者的角度,以较  相似文献   

6.
对专栏服务功能“专一性”的再认识宋文伟如今,报纸上的各种专栏真可谓百花争妍、百态千姿,但真正枝头独俏、被读者公推为有特色的名牌专栏却比较少。是机缘不好、抑或我们的编辑少费了什么心血,还是我们的办报思路跟不上读者对报纸需求的胃口?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专...  相似文献   

7.
1998年7月,湖北日报《文化大观》副刊“文化聚焦”专栏再获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好专栏奖”。至此,该栏目在此项全国性评比中夺得“三连冠”。 “文化聚焦”是湖北日报在读者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栏目。1998年,我们以“创精品,保拳头”为目标,较好地实现了专栏“追踪文化热点,着眼文化建设,注重舆论引导,有助问题解决”的编辑方针,专栏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础上,又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得到了各方的好评和读者的认同。 1997年底,我们对这个已有3年历史的骨干栏目进行了认真回顾总结,认为报纸专栏的生命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要出新,已有的成功经验不能丢,而在选题和形式上,又要适应读者的要求进行改进和革新。进入1998年,“聚焦”专栏变化较明显的是,将过去文章2500字左右的篇幅,压减为1500  相似文献   

8.
怎样让新闻摄影这一翼“飞”起来?杨兴锋“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是我们办报所追求的目标。从南方日报近几年的实践看,新闻摄影这一翼已经开始实实在在地“飞”起来了。新闻摄影这一翼在南方日报“飞”起来,有这么几方面的表现:1.报纸上来用照片越来越多,所占篇幅...  相似文献   

9.
让理论走向大众的成功尝试今年4月,1996年度广东新闻奖评出,专栏一等奖得主之一是南方日报理论版《新论丛》里的一个专栏,名曰“活个明白———经济学告诉你”。理论版也能问鼎全省新闻最高奖,这着实令人既惊诧又欣喜。惊诧的是,理论版向来难得在全国或省级新闻...  相似文献   

10.
“写作漫谈”专栏是探讨各类文体(包括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政论等)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的百花园,是研究写作一般规律、学习写作基础知识的园地。她既有别于“业务研究”(主要是新闻业务研究),也有别于“作品赏析”(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评介一些作品)等专栏。办好这一专栏,有助于提高采编人员和通讯员的基本写作素质。本期发表的《曹雪芹写“笑”》就是一例。为了探索和界定这一专栏的内涵和特征,本刊拟筛选一些相关文章陆续发表,同时欢迎广大作者和读者也能推荐和撰写此类文章在本栏发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报业界,关注民生,迅速连接新闻信息的“热线报道”成了很多媒体夺取竞争高地的重要手段。几乎各家报纸都开设了“热线新闻”报道或“报料新闻”专栏、专版,以此架起一座与读者联系的重要桥梁。几年前,《汕头特区晚报》也开辟了“读者来电”专栏。这一改革措施,一下子拉近了报社与读者的距离。有力地推动了办报人与广大读者的互动,使报道在社会的影响更迅速、更广泛。  相似文献   

12.
有独特个性,上乘水平的专栏、专刊是报纸的“拳头产品”.实践证明,一个好的专栏,可以吸引一批读者.难怪有位老报人曾经说过:“专栏、专刊,半壁江山.”没有专栏,报纸缺少个性;没有专栏,就好像电影没有特写镜头一样,使人感觉平淡乏味.当然,要使所有的专栏成为“拳头产品”是不可能的,但一张报纸若有一至两个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专栏,报纸将增色不少.那么,报纸如何办好专栏,使它成为“拳头产品”以吸引读者,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这两年,不少报纸在一版开辟了《快讯》专栏,很值得称道。《快讯》专栏的新闻,以迅速及时、短小精悍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但也有“快讯”不快的现象。如2月8日辽宁日报的《辽宁快讯》专栏,共发5条新闻,除一条发生在2月6日外,其余4条均为2月5日发生的事,而且其中两条还是在沈阳。2月18日南方日报的《岭南快讯》里,排在头条的新闻是《我  相似文献   

14.
有特色的专栏是报纸的拳头产品,一个精品专栏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道迷人的风景。那么,如何才能办好专栏.使其发挥特有的诈用呢?笔者结合要闻版上的专栏,谈点粗浅的看法。“专栏”就是把若干具有共同性的稿件集中编排,组成相对独立、自成格局的局部版面。要闻版上的专栏是版面上的‘叫。特区”,也是版面编辑的“优质产品”。办好要闻版上的这一“小特区”,大概得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其一,明确指导思想。某个专栏在版面上起什么作用,应当十分清楚。指导思想明确了,专栏的目的性、针对性才会比较强,才会形成专栏的局部优势。比…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党报上的“读者来信”专栏,有不少办得虎虎有生气,有表扬也有批评,既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揭露错误的作用,又密切了报纸和群众的关系,很受读者欢迎。但是,我们也发现,有的报纸,“读者来信”专栏虽也时时可见,但若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每一期来信的总是那么几个“读者”,无非是名字时而写三字,时而写两字,或化个别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纸如何把法制宣传引向深入,更快地推动全民普法的步伐?这是大家经常思考、不断探索实践的新课题。近两年来,我们盐阜大众报开辟了“大家断案”这一专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收到来稿近万篇,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7.
“三峡热”带给宜昌市新闻界的活力是前所未有的.在宜昌市,报台林立,竞争呈白热化.在激烈的竞争中,《三峡晚报·星期六》专刊越办越兴旺,成为宜昌市民最受欢迎的“周末刊”之一.不用行政手段,市民们自觉自愿掏钱订阅“星期六”.“星期六”上有一批市民喜爱的“名牌专栏”,恐怕是其原因之一.在最近的一次读者问卷调查中,三峡晚报最受欢迎的专栏,前三名均是星期六专刊上的“名牌专栏”:社会短新闻、警世钟、大特写.就像厂商创造名牌产品一样,报纸上的“名牌专栏”也有一个创造经营的过程,无不渗透着编辑们的匠心.纵观星期六专刊经营“名牌专栏”的过程,有如下几点突出地方:准确定位 坚持“三贴近”星期六专刊是1987年全国周末刊刚刚兴起时创办的.初期只模糊地认为:这张报应是趣味性、娱乐性、服务性很强,供读者茶余饭后欣赏的一道:“文化夜宵”.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加之一年一度“热心读者”的问卷调查后发现,星期六专刊仅仅停留在“休闲文化”这一层面是不行的.自费单订星期六专刊的众多读者,大都是普通老百姓,一般是不可能看到公费订阅的机关报的.他们要求在专刊上全方位了解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类信息,因此,星期六专刊也应和正刊一样,强调“三  相似文献   

18.
品牌专栏是一张报纸的“拳头产品”。五年来,衢州晚报“温暖在线”专栏已在读者中形成了一种传递温暖、传递信念的合力,体现了主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一个品牌专栏的培育,就是一个持续的议题设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借鉴了企业营销中的CS理念——顾客满意策略,坚持以读者本位为导向,造就了该专栏今天所拥有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上海海港报》有个读者批评专栏叫“引以为戒”,从一九七八年恢复办起,这个专栏,至今已坚持了十年。在今年的上海市报纸新闻栏  相似文献   

20.
李时新  杨淼 《新闻传播》2023,(18):26-28
桂林《救亡日报》专栏“读者论坛”以抗战为主题,发动来自广西各行业的读者来函提供话题,引导大家开展讨论。专栏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提供了多维的视角。除了读者对话,专栏还通过编读问答的形式,回复读者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发挥专栏动员抗战、舆论监督以及化解个人困扰的作用。“读者论坛”专栏与读者建立广泛的联系,让读者抒发己见,体现了群众办报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