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题:汉族民歌赏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嫱乐与民族》)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听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概况,学会辨别民歌的体裁,感受民歌的风味。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歌鉴赏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高中学生听到的、嘴里哼唱着的几乎都是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对传统民歌的学习与鉴赏不是很感兴趣,觉得传统民歌"土气",更谈不上喜欢和热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高中民歌鉴赏课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和演唱传统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鉴赏教学中发现,高中生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对民歌不喜欢听,不会唱,不愿去了解.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学会鉴赏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民歌,应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中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中国民歌鉴赏"采用五种属性分类的形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简单易行的教学立意。作为音乐鉴赏教学的切入点,学生可以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极大丰富了"民歌"的思维想象、感受及体验过程。从而体现了新课程的音乐课堂教学"生本观";通过对"中国民歌鉴赏"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好的提升改变学生对学习"中国民歌"的某些陈旧观念、态度;使学生能通过新学会的民歌"分类"方法,洞察到"中国民歌"内涵的真实性、趣味性和传统性。从而达到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民歌的热爱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一、追溯音乐起源,发现美 以民歌为例,不同时期的民歌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不同地区的民歌叙述着不同地方的风情。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歌,我专门上了一节题为“走近民歌”的音乐鉴赏课,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的起源和发展,从民歌的曲调、节奏及演唱形式几方面,帮助学生鉴别民歌的不同体裁。通过教师范唱、听赏,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山歌、小调、号子的不同特点,最后归  相似文献   

6.
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歌《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分析:汉族民歌按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可以划分为八个色彩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本课所指"南国风"包含了南方色彩区(西南、江浙、闽粤台以及南北过渡色彩区(湘鄂、江淮)。其中,《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分别为西南、江浙、湘鄂三个民歌色彩区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7.
李冰 《教育文汇》2005,(5):53-54
以民歌为例,不同时期的民歌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不同地区的民歌叙述着不同地方的风情。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歌,我专门上了一节题为“走近民歌”的音乐鉴赏课,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的起源和发展,从民歌的曲调、节奏及演唱形式几方面,帮助学生鉴别民歌的不同体裁。通过教师范唱、听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正>一、案例背景2015年10月我参加了市优质课在本区的选拔,当时没有规定哪一年级,哪一课,发挥的空间很大,我选取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泥土的歌》(一)进行设计。本课是在初中音乐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先从我国汉族民歌入手,了解汉族民歌中的三大主要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这三类体裁对于我们生活在城镇的孩子是非常陌生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中国汉族民歌,怎样让他们喜欢这些民歌,以及怎样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清晰分辨汉族民歌的  相似文献   

9.
汉族民歌体裁丰富,民歌中的衬词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它与民歌优美的旋律融为一体,令人称绝。文章介绍了汉族民歌衬词的分类及其在民歌中的不同作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汉族民歌中衬词的状态以及对其性质的分析。而对民歌中衬词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汉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点,对继承优秀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中较为重要的分支是民歌,民歌在世界音乐中是一块绚丽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里珍贵的智慧宝盒。本文将从高中音乐民歌鉴赏教学的现状入手,结合笔者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从遵循教学理念和研究民歌特点的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有效地提升民歌鉴赏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索,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我国文化精髓,从而使民歌鉴赏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创新的活力源泉。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民歌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分析与鉴赏,是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也是音乐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从民歌本身的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民歌的内容和特点,以激活教学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相同教学内容:江苏民歌《茉莉花》。不同课程标准:老音乐课程标准(江苏省初中音乐教材第二册); 新艺术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出版社艺术教材第七册)。老音乐课程标准下的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歌曲《茉莉花》的教学,让学生熟悉这首著名民歌,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表达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参教学建议:教学中可通过录音、录像或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了解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29):149-150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将文化理解纳入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当中,希望通过音乐教学,加强学生文化体验、拓宽学生文化认知、提高学生文化认同。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模块,本文以音乐鉴赏课《高山流水志家国》一课为例,分析高中音乐鉴赏中文化理解的体现,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在音乐鉴赏课中提高学生文化理解上,以文化浸润促进高中生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4.
乔国海 《学周刊C版》2011,(11):206-206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中,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相似文献   

15.
教材:湘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本章节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本节课通过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大少数民族民歌的鉴赏,体验、归纳其音乐风格特点,探究民歌的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语言  相似文献   

16.
黄玉松 《广西教育》2013,(18):95-95
音乐能带给人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欣赏音乐,人们能提高个人艺术修养,修身养性。音乐教师应该以高中音乐鉴赏课为平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学生学会多角度鉴赏音乐。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上好音乐鉴赏课呢?在此,笔者介绍一些自己的教学经验。一、课前准备开设音乐鉴赏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更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民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音乐课程标准》把弘杨民族音乐定为教学理念之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通过"创新"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些了解使学生爱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感受、领悟民族音乐的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在《茉莉  相似文献   

18.
高中音乐教学主要以鉴赏为主,音乐鉴赏是对学生音乐感觉、艺术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赏析音乐作品,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思想以及艺术涵养,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形成学生自身的音乐艺术涵养,享受在音乐世界中体会无限的快乐。本文针对高中音乐作品鉴赏课展开讨论,分析了音乐鉴赏教学的科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音乐鉴赏是中职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能够直接显示学生的音乐水平。在对中职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新颖、创新的方式,在充分调动中职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课程学习的同时,提升中职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达到中职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析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分析出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和构成,以及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特点。其次分析出高中音乐鉴赏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最后分析出高中音乐鉴赏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地感知音乐的美,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