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根据马克思提出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个重要的美学思想,从作家应怎样遵循“任何物种的尺度”和“内在固有的尺度” 两大方面论述了“美的规律”对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他的《1841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来的。在比较了人与动物的生产的区别后,马克思写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类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由此美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美的规律”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马克思在论述人具有自由自觉的物种特性时,把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加以比较,提出了“美的规律”问题: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相似文献   

4.
<正>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论点,即: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关于“美的规律”的具体内容,马克思在《手稿》中虽未系统地总结出来,但通读《手稿》,并结合人类的精神生产一艺术实践来探讨,我的粗浅认识是,“美的规律”既然是人类生产劳动所独具的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巴黎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一段涉及到“美的规律”的话。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教育是人塑造自己的活动,是围绕着塑造完美的人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必须正视“属人的存在”。当人把自身作为教育的对象时,如果将其作为非人的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著名论断,但“美的规律”不是“自在”地存在于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于那里等待人去发现的实体,而是人在改造世界、创造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建构的“规律”,“两个尺度”都不是客体(物)的尺度,而是主体人的尺度,因为人在创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必须把“物种的尺度”转化为人的尺度,即根据“内在尺度”去创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或译作“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或译作“内在固有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的这一段话常被美学书籍所引用,不少美学家据以推演论证自己的理论观点。但对这段话的含义,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美的规律”提出的具体语境,对于“美的规律”与异化劳动的思辨逻辑的关系、“内在尺度”与人的“类本质”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探讨,指出马克思是在以抽象的“人”或人的“类本质”为出发点的、以抽象的理想化的“劳动”为中介的哲学人本主义的思辨逻辑框架内提出“美的规律”的,所以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和运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的规律”论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提法是马克思美学理论中的一段极为重要的论述,然而对于其中“内在的尺度”究属谁的尺度却众说纷纭,本从比较各家译入手,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中译词和德原词义不完全对等上,根据中译词词义,则理解为“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均无不可,但根据德词义的特定含义,则“内在尺度”只能理解为“物种的尺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60周年的发展中,围绕“美的规律”的研究,已有三次大的论争。论争的焦点是“美的规律”究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还是一种生产过程中的创造规律。产生分歧的原因,与对马克思相关论述中几个“尺度”一特别是“内在尺度”的理解密切相关。“美的规律”的研究,多年来尽管存在着论争,但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总体来看,却为美的创造规律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的美学命题,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关键在于对“两个尺度”的理解上,从实践的审美观出发,“两个尺度”的统一不一定就是遵循了美的规律,要想使人类的劳动生产成为具有审美价值创造的活动,必须把内在尺度提升到精神生活需要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3.
“内在的尺度”指的是主体人的超脱肉体需要的、比种的尺度更高级的精神需要的尺度。应密切联系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状况和欧洲美学的传统去理解、阐释“内在的尺度”的含义。必须从人类生命活动的特性出发求得对美的规律的正确、深入的认识,艺术和审美活动是一种精神化的感性生命活动。美的实质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形式性、合未来性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4.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是对美的规律,含概美的标准、尺度的总体评价.也是美学界长期研究的中心内容.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创造,即是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生产,同时还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美的规律"是这两种尺度的相加、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异化劳动问题时,把人和动物的类生活做了多方面的对比,从中引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命题: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此”一词表明,美的规律和“种的尺度”、“内在尺度”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认识美  相似文献   

16.
<正> 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里,马克思为了阐述人的类特性以揭露异化劳动的本质,对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揭示出其间的本质区别,并由此提出了“美的规律”的命题。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①  相似文献   

17.
杨春生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撰文指出,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命题及马克思针对这些命题所表达的观点,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的最初构建。马克思说:“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把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这一论断,既区分了人的劳动与动物劳动的质的不同,又揭示了精神追求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动物的本能劳动不同,人的劳动产品是人“意识”的结果、“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不是专门的美学著作,但在论述经济学、哲学、共产主义问题时涉及到了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在“异化劳动”一节中,马克思在论述人的类本质的时候写道:“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版)马克思这里讲的“美的规律”是什么呢?其内涵未作具体说明,而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遗著中提到的“自然的人化”和“美的规律”,是美学的根本问题,美学研究者们都正努力探讨。时至目前,谁也还不敢说自己的理解是足够全面、正确的。我在《自然的人化与美的规律》一文附注中,特别声明非为马克思遗著作注释(见《西北师院学报》社科版1984年3期),就正表明尤无此自信。近读王人恩同志《也谈自然的人化与美的规律》(《西北师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3期),其中三分之二是对我的论点的商讨。这种学术商讨,我一向是很欢迎的,故特再论以奉答。王同志和我在认识上的分歧,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否自有人类以后整个自然界即已全面“人化”?或只“人化”其一部分,然后才再逐步扩大其范围?(二)人类生产“按照美的规律而建造”所不得不遵循的“内在尺度”,指的究竟属于主体一方面,或兼属主、客体两方面之内在固有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于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的“美的规律”的内涵,曾经引起美学界广泛和持久的争论,本批评了把“美的规律”归于客体对象,即事物自身规律的观点,认为这是对马克思的误读,章认为客体对象自身并不存在所谓“美的规律”,“美的规律”蕴涵在人类合规律与合目的创造性的活动中,是属人的规律,是人自由创造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