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中华武术》2007年第11期尤志心先生《再揭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一文后,触发了写此文的灵感。“四两拨千斤”一语出自《太极拳论》“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相似文献   

2.
李劼 《围棋天地》2013,(11):98-100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棋经十三篇》曰:“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围棋本与兵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两邮经典的著作都提到了“奇正”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4.
郭德才 《武当》2008,(9):44-45
我们大家都知道,道家炼养者历来对“精”“炁”都很重视。《上阳子金丹大要》曰:“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长,气长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老子河上公注》云:“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释滞》中讲:“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太上老君说:“精者,血脉之川流也。精去则枯老,是以宝之也……常行爱精,此要道也。”《太平经》中也说:“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  相似文献   

5.
李浭 《象棋研究》2008,(5):39-40
图1形势是出版于公元1801年的清代((百局象棋谱》的“四生投学”局。这是一则构思非常精妙,予实战极为有益的著名古局,被以后的《竹香斋象戏谱》所吸收,更名为“海天浴日”局;《渊深海阔》象棋谱则更名为“博浪击秦”局。  相似文献   

6.
阿句 《精武》2009,(4):56-57
《圣经》上说:“亲近邻舍之妻的,不免受罚”;《拳经》上说:“打骂武林同道的,一定成名”。  相似文献   

7.
胡鸿章 《武当》2000,(7):45-48
张伯端《悟真篇》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人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自古以来内丹功多为口授心传,品纯阳《敲爻歌》曰:“谢天地,感虚空,得遇仙师(钟离权)是祖宗;附耳低语玄妙旨(口诀),提上蓬莱第一峰(指很快结丹入圣了)”。可见口诀确实存在,只是能记述于文字而留传下来的,实为凤毛麟角。现将读《道德经》可资参考的口诀录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翁心诚 《精武》2009,(6):58-59
一、小引 近来重读司马平先生提供的《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精武》2007年第12期第8至9页),觉其所论均为太极拳术正理,朴实真切且精当。文中说:“宇宙之原动力在太极,人生之原动力亦在于太极”,“腹为人全身最中处,此处一动全身无不动矣。”文中谈了三种“非太极”。1.“一动而不全身皆动者,非太极也”;2.“一动作即见剑拔弩张之形者,非太极也”;  相似文献   

9.
严涛 《中华武术》2006,(4):18-18
太极拳散手之变化均由推手听劲而来,能听劲则散手方能用之而且适当。《太极拳论》云:“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招即是散手),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可见招熟是第一层功,懂劲是第二层功。招熟不难,懂劲最难。譬如对方打来一拳,若不先粘住,则不能听人劲;不能听人劲,则不能或左、或右、或高、或低、或进、或退而施用散手。粘住对方后,若对方手往上起,则亦随之而起,即可以左手击其胸部;若对方手往下落,则随之下落,以左手击其面部;若对方手往前进劲偏:于左,则随之向左化去其力,即可分手以左手粘之,腾出右手击其头部;劲偏于右,  相似文献   

10.
杨耀南  连璞 《桥牌》2014,(4):62-63
《孙子兵法》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言简意赅、精妙绝伦的战争宏论!区区40余字,  相似文献   

11.
胡鸿章 《武当》2004,(12):42-45
欲得金丹,须先明人身中的玄关一窍。而这个窍古来从不轻易传人,甚至不许坐私传之。是以在一些丹经中多以隐语、暗喻、巧比、行话等等方法来表述。大都以还丹为界,前后各有一个名称。在还丹前《道德经》名之日“玄牝之门,《参同契》日‘规中”’,《金丹四百字》日:玄窍。还丹后《道德经》日:“玄牝”,《参同契》日:“真人”,《金丹四百字》日“玄珠”。还丹前后这两者通称日“玄关”。  相似文献   

12.
乾隆养生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练习又名《热身练习十八式》,是本人在研究乾隆的“十常四勿”、《老子按摩法》《养生十六宜》《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导引养生功》等古现代养生术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理论、现代医学和运动生物学原理,在总结本人十几年养生体育练习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因为,乾隆寿高89,是中国古代皇帝中的寿魁;他一生健康,87岁还外出狩猎,终生不带眼镜,无疾而终,理念上,他有极其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即“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16字秘诀。因此,本练习假托乾隆之名而作。其特点主要有:1、结合医理,言而有据;2、全身锻炼,动而有度;3、简便有序,易学易练;4、动在缠绕、行在梢节;5、动息结合,动缓息长;6、神形相依、绵绵若存。其作用主要有:1、集中思想、预热身体;2、畅通经络、宣导气血:3、调理先天、补益后天;4、平衡阴阳,协调脏腑;5、强健筋骨,愉悦身心。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朱伯伦 《武当》2006,(12):38-38
《易》曰:“天地阴阳,五行一气——乃元气也,元气运行万物生成。”又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从《河图》上看,天有五象,地有五行,阳在内阴在外。”人是天地万物之一,自然也是“负阴而抱阳”,自然也是“阳在内阴在外”。而人是“三才之一,万物之灵”,又潜伏着另一面,即“背阳腹阴”,亦即“负阳而抱阴”。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陶喻之 《收藏》2006,(9):124-125
从前读台湾女作家施叔青的系列短篇小说《香港的故事》(图1),对于其中在1985年巴金主编的纯文学刊物《收获》转载而反映香港收藏家生态,感情景况的《窑变》一篇印象深刻。其中的女主角方月是一位气质不丹的博物馆女职员,她因与美籍丈夫分手而从台北南下,后跟身居港岛“上只角”(高档住宅区)半山的陶瓷收藏家姚茫发生一段若叩若离的情愫。  相似文献   

15.
品“弈”     
弈,造字者专为围棋造的字,妙极! 专为围棋造的?有根据吗?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弈,围棋也。”《新华字典》说,弈只有两个解释:1,古代称围棋;2,下棋。意思就是,作为名词,弈指围棋;作为动词,弈指下围棋,都只与围棋有关,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意思。当然,你有无穷大的权利嘲笑,这样的理解“不会举一反三,很不与时俱进”,然而,我有近乎零的义务替造字者说一句“可爱的实话”:问那个年代,象棋、军棋、跳棋——“是何东东”?  相似文献   

16.
贵刊2008年第6期42页排局“顶天立地”第10回合黑走将6退1被抽车是一步盲棋!应改走车9平7反捉红马,黑胜定。经研究,该局既非红胜,也非黑胜,而是一则和局。今重新整理招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认为《金瓶梅》的作是王世贞。其理由是:小说中隐含王世贞“yan州、息阉居士、九友斋、王元美、藏经阁”等名号;书中有王世贞家乡太仓的影子;“金吾戚里”有“我嵌在里边意”;王世贞对《金瓶梅》讳莫如深,无异“此地无银”;《全瓶梅》风与王世贞一致。  相似文献   

18.
赵巍 《中国钓鱼》2001,(5):16-16
秦岭南部山地.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满目苍翠。境内多河谷山溪,溪水清澈见底,其中生活着大量的小型鱼类。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清流,给寂静的空谷添上了无限生机。沿溪而上,溪流中布满大大小小的青石,清流萦绕其间,正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所记述的那样:“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憷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相似文献   

19.
李国兴 《武当》2008,(5):8-8
以“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为宗旨的《武林大会》,已迎来了她一周岁的生日。据《中国电视报》报道:在新的一年中,《武林大会》又有新的规划。如“加强运动员的训练,迅速提升技击技法;逐步放开头部的击打限制,使比赛更激烈;考虑增加女选手参赛;加大项目的整体包装,使之更时尚”等。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标志着《武林大会》正走向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师传为据,以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视角,研究老子及其《道德经》,认为“柔弱胜刚强”与“刚强胜柔弱”乃是老子提出的一个伟大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