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2,(3)
“杨佴旻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材料基础上,融合西洋绘画的构成及色彩因素,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探索不但在中国,也在世界绘画领域发现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崔兰珍 《收藏》2010,(12):52-55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度繁荣时期。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同时又相互影响、吸收、渗透,使宋代绘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宋代商业的发展也大大超越了前代,大小城镇兴旺发达,纸币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空前盛况,在中国历史上十分引人注目。基于这种社会状况,宋代的艺术市场空前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12,(3):84-84
界画,是中国绘画宝库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门类,是以宫室、楼台、亭阁、屋宇等建筑物以题材,用界尺划线的绘画,亦称“屋木画”或“宫室画”。  相似文献   

4.
闫立群 《收藏》2009,(12):54-59
张大千(1899~1983年)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绘画大师,他的绘画作品深受海内外广大书画爱好者喜爱。近年来,艺术品市场上张大千绘画作品的收藏热度不断升温。现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张大千绘画作品的数量、艺术品市场的流通量以及收藏家手中的藏品数量,其总和已远远超出张大千先生一生绘画创作的总量,由此,在收藏界曾引发了有关大千绘画作品真赝与辨伪的“魔道之争”,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中国绘画有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之说,绘画作品只有具备摹之形传其神,才能真正达到绘画作品之天趣。武术套路的演练,作为一种表现其独特技击美和艺术美的运动形式,形神兼备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形神兼备"是两者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6.
王刚  徐小阳 《收藏》2013,(9):58-63
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当属徐悲鸿先生无疑。徐悲鸿先生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写实主义绘画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策勤 《收藏》2011,(11):37-41
广东国画研究会是民国时期广东画坛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活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绘画团体。其高扬"正名分、绍学统、辨是非、别邪正"的旗帜,致力于维护中国绘画学统,树立国画的宗风。画会开展了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尤其是岭南地区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蔚华 《收藏界》2011,(8):91-96
清代花卉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组成部分,在西安博物院书画藏品中占有相当数量,它是绘画艺术的珍宝,现选其中五幅作以赏析:  相似文献   

9.
程宏谊 《上海集邮》2007,(10):33-35
俄罗斯绘画艺术从古代到现代,形象地展现了这个伟大民族纯朴、刚强、热爱生活的个性。在苏联时期,以及现在俄罗斯联邦发行的绘画题材邮票上,风格多样的绘画作品汇成了—部微型的俄罗斯绘画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1,(3):154-155
著名旅美画家谢天成简介 196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2年至1994年间随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学习绘画艺术。1995年定居美国洛杉矶,曾在美国各美术学院讲授“中国绘画六法论”。  相似文献   

11.
张楠 《收藏》2012,(19):178-180
"逸"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唐宋时是以老庄思想为主,追求散逸适怀的文化品格;元明清则是以禅宗思想和审美态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力求清虚冲和为理想境地。佛道思想的这种混杂,在中国绘画史上一方面扩充了"逸格"的内涵,另一方面又强调作为人本因素的集合对于绘画本身的主宰。中国绘画的"逸格"从唐代开始就被赋予了  相似文献   

12.
朱浩云 《收藏》2006,(12):64-65
众所周知,宋元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无与伦比的地位,有人将宋元绘 画视作中国绘画的最高峰。康有为早年在上海美专演讲时曾说:“周游全球,敢说世界绘画的高峰在中国,在宋代。”可见评价之高。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文人的水墨画占据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无论是学院还是社会上,都提倡吴昌硕、齐白石。  相似文献   

13.
王志军 《收藏》2010,(8):66-71
任何一个民族文明的发展与飞跃都离不开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中华文明的发展也离不开对其他文明的兼容,而绘画艺术为文明的缩影,更直接地反映了这一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在宋元时期达到巅峰以后,逐渐复归平寂,其后的800年间学画者非宗宋即习元,鲜见创新,西方绘画艺术虽几叩其门,但难起波澜。  相似文献   

14.
张凯 《收藏》2011,(7):58-60
林风眠(1900~1991年)的艺术生涯,演绎了东方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发展,不仅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行的参考,特别是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进程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且给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提供了现实的例证,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1,(7):150-150
谢天成,祖籍广东信宜。196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2年至1994年间随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学习绘画艺术。独创竖立泼墨山水和人物技法。1995年定居美国洛杉矶,应邀在美国各美术院校讲授"中国绘画六法论"。  相似文献   

16.
乔志强 《收藏》2014,(9):30-35
民国时期的中国画坛,上承清代“以地别为派”的余绪,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三大地域性的绘画流派,即以金城为首的京派、以吴昌硕为首的海派和以高剑父为首的岭南派。相比较于具有较为浓郁商业活动色彩的海派和以提倡“折中中西”为鲜明艺术主张的岭南派,京派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大本营。在京派绘画的发展和民初的北京画坛,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  相似文献   

17.
张凯 《收藏》2009,(3):36-38
八大山人和石涛代表了中国绘画艺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们在曲折坎坷的艺术人生中,凭借高超的绘画技巧、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无畏的创造精神,锻造出了明清朝代更迭之际中国花乌画和山水画的经典风貌,影响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数百年。八大山人和石涛的作品在市场上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现状却是其赝品充斥,鱼目混珠,从历史研究与当前收藏看,二人作品不仅存在着有待研究的空间,而且在收藏市场上具备无限的升值潜力。  相似文献   

18.
贾宝源 《集邮博览》2013,(12):31-33
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坚贞、清高的特征,成为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中国历代画家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它们干姿百态的绘画佳作,其中有一些还被搬上了方寸。  相似文献   

19.
何循真 《收藏》2006,(10):62-63
古代绘画赝品多难鉴定,非高手一般不敢贸然收藏,近现代绘画名家精品价位已不菲,升值空间有限;所以,今天大多数收藏家,投资家都年上当代绘画这一块。全国有上万职业画家,当代绘画产销两旺。火爆的市场刺激了画家的“创作力”,有的画家一天能画十几张相同的作品,比画百元大钞还快。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的画师承其父,喜欢表现秋景,有清逸灵秀之气,创造出了空灵悠远的艺术境界。他的散文具有绘画美,表现为意境的绘画美、意象的绘画美、写景构图的绘画美、色彩的绘画美、写景状物的绘画美。他的散文创作渗入了绘画意识和技法,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可视性的绘画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