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去解决,所以常感觉学生不会提问题,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修订稿颁发后,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开始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然而,当面对学生,面对应试,教师往往缺乏等待学生提出问题的耐心,缺乏为他们创设提问的空间和平台。基于以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试图改善这一现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创新思维,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孩子都是国家的栋梁,教育乃是国家之根本",学生教育问题也是老师教育问题、父母教育问题。随着教育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日益突出,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问题学生应及时教育和纠正,不能够放任自流,正确处理中小学生中的普遍问题,使问题学生步入学生正轨,不再有问题。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应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彰显问题所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聚焦学生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思考;总结拓展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三个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韩浩 《教师》2012,(24):98-99
教师实事求是地秉持"生本意识"准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启迪学生心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乡接合部初中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活动单一、学生参与度较低的现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调动学生的热情,以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度理解文章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问题情境是新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从教材出发,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通过创设多种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程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祥 《考试周刊》2013,(78):68-68
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高中历史新课改基本理念中之一,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完成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出"问题化"的历史课堂,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袁东 《考试周刊》2012,(76):187+184-187,184
问题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更好地融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对二至六年级520名学生及15名任教数学老师的调查发现,学生提问的次数较少且提问的主动性不够。而通过进一步调查和分析得知,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提升需要教师读懂学生的心理,营造鼓励提问的氛围;读懂学生的困惑,激发主动提问的欲望;读懂学生的思维,拓展问题产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费时费力,见效慢,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效果差。本文就问题的设计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设探究问题的设计,从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注重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创设质疑问题要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好的问题设计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问题驱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策略。借助于情境性问题、结构性问题和闪回性问题,可以驱动学生的化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化学探究。以问题为核心、为载体、为动力引擎,能提高教师的化学教学效能,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质疑能力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金钥匙。本文围绕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通过实践与思考,总结出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问题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旨在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找准目标,带着问题去阅读题目,再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答案,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刘亚普 《考试周刊》2011,(68):223-223
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提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善提问题是教学的重点,更是育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提问是该模式教学的关键,但很多学生提不出问题,本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供一些策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许颐 《成才之路》2020,(11):56-5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要通过巧设数学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文章以八年级数学拓展课“中点四边形”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支架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问题导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以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问题导学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