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商品的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是不是商品经济的一个规律?如果是一个客观规律,那么到底是不是价值规律?原玉廷同志在一九八九年《经济问题》第八期《关于价值规律的几点质疑》的文章中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对此我就这个问题发表浅见,愿向原玉廷同志讨教.所谓价值规律到底是什么?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的大量论述,可以概括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即按照等价的原则进行交换.”  相似文献   

2.
自从《经济研究》1979年第8期发表了孙冶方同志《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之后,该刊和其他刊物陆续发表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文章,读后很受启发。但感到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现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孙冶方同志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3.
抽象劳动和价值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范畴。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两个范畴的讨论比较活跃。对于抽象劳动的看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部分同志认为,抽象劳动是指“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的一个方面,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它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最近彭迪先同志在《马克思论抽象劳动》(《经济研究》980年第9期)一文中对这种观点作了详细的论述。另一部分同志认为,抽象劳动是劳  相似文献   

4.
晓亮同志在《学术月刊》上发表了两篇讨论“生产力”范畴中包不包含精神因素的文章(见《学术月刊》1982年第9期,1983年第9期)。这两篇文章对于学术界深入探讨“生产力”范畴,科学地分析、研究它的内容、结构,不无重要意义。我们读了晓亮同志的文章很受教益;但对他在这两篇文章中所发表的基本观点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以下简称《经济问题》)一书,适应教学的急需,于一九七九年九月初,在《经济研究参考资料》第142期上发表,人民出版社现已出版。《经济问题》自从发表以来,不断有同志来信和来访,询问编写意图、指导思想和结构安排是怎样考虑的等等问题。作为编写者之一,想就这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粗浅看法,供同志们参考。《经济问题》是根据于光远同志的倡议,由教育部政教司组织编写的。参加编写和讨论的有全国许多高等学校的教师和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这本书是集体劳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二期发表了李大伟同志的《本质范畴的现行定义及解释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质疑》明确提出,当前国内绝大多数哲学教科书中关于质和本质的定义是错误的,“不是黑格尔、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有关思想的正确表述”.此前,李大伟同志在《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上发表的《试评教育本质争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以下简称《出路》)中也曾提出过  相似文献   

7.
鲁洁教授在1996年第2期《教育研究》上发表了《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一文,提出并肯定了教育的超越性本质。之后有的同志在《教育研究》1997年3期上发表文章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讨论与研究,特发表南京师大教科院方面的一组文字,并欢迎持不同观点的同志来稿。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文》1978年第4期发表了张寿康同志《说“结构”》一文,接着又连续发表了几位同志讨论“结构”问题的文章。我们认为这场讨论,对于汉语句法结构的科学研究,对于汉语语法教学的指导是很有意义的。下面,我谨就词组与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严修同志在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谈目前流行的一种病句》一文,引起了语文工作者的关注。同年第三期《中国语文》发表了一组短文,对严文提出了不同意见。徐世英同志在本刊一九七八年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病句”不病》的文章,也表示不同意严文的看法。接着,严修同志在一九七九年第一期的本刊上发表了《“‘病句’不病”吗?》的文章,对徐文逐点进行了答辩。本刊发表了徐、严二位同志的文章之后,陆续收到了各地许多同志的来稿,或者对徐文的观点,或者对严文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意见分歧很大。我们十分感谢各地同志对本刊的热情支持,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这些文章不能一一发表了。为了处理好大家的意见,我们同部分作者进行了研究,后来请来稿者之一的李裕德同志对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中的意见起草一个综述,几经讨论,现在发表出来。暂时我们就不准备再讨论这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当代国内外的新情况,始终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在讲到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时,明确指出:“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页)但是,有些同志却认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已经过时,再提不利,并公开发表文章论证(见《国际共运史研究》1993年第1期发表的肖枫、马志良同志《关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文选》的精神实质,对于上述论点很有辨析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于 2 0 0 1年第七期刊登了张善厂同志撰写的《与同行商榷“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曲线”》一文 (以下简称张文 ) ,深受启发。下面 ,笔者就自己对价格曲线图的理解谈点浅见 ,以求教于同仁。张文是就一道试题而发表看法的。为了说明问题之便 ,现将原题抄录如下 :试题 :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哪一条曲线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示意图 )最科学地描述了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情况 ?(最佳选择题 )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曲线图的内涵教材中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 ,有以下内涵 :   (1 )价格与供求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一关系引起商…  相似文献   

12.
怎样认识《多余的话》的主要倾向及其性质,这是评价瞿秋白的关键。粉碎“四人帮”以后,史学界的同志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倒了“四人帮”一伙强加在瞿秋白同志身上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使秋白同志所蒙受的不白之冤得到了昭雪。但在重新评价秋白同志的历史功过的过程中,对《多余的话》的真伪问题及其主要思想倾向问题,有些分歧,现将这些分歧意见整理发表,并将《多余的话》全文作为附录刊出,以便于深入开展讨论。近年来,学术界发表的论文中,涉及到《多余的话》评价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篇:《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第三、第十二期,先后发表了李洪林同志的《打破党史禁区》,陈铁健同志的《重评多余的话》,王维礼、杜文君同志的《应当全面评价瞿秋白》。一九七九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史资料》(丛刊)第一辑刊载了蒋铃、马鸿生同志合写的简讯《关于瞿秋白的评价问题》。一九七九年本刊第一、第二期先后发表了王关兴同志的《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批判“四人帮”对瞿秋白烈士的诬陷》和王亚朴同志的《怎样看待〈多余的话〉》。一九八○年三月廿一日,丁玲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我对〈多余的话〉的理解。。一、关于《多余的话》的真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董继斌同志在《经济研究》1986年第1期发表的《关于“价值序列”的几点异议》一文,对该杂志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万解秋同志的文章——《价值、理论价格序列问题初探》提出商榷(以下简称董文和万文),从理论和逻辑上对万文中所提出的“具体劳动时间概念”以及价值序列的层次关系,阐述了自己的不同见解。读后深受启发。我同意董文所作出的“‘具体劳动时间’这一概念是错误的”和“关于‘具体劳动时间(经过社会抽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的归结,……其命题及序列构成  相似文献   

14.
戚其章同志在《历史研究》1981年第6期发表《方伯谦被杀是一桩冤案吗?》一文,对拙作《丰岛海战》(《历史研究》1980年第4期)提出一些意见。本文将就戚文所提意见,对丰岛海战作些补充说明,并讨论方伯谦被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刊1981年第五期发表了沈德仁同志《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一文后,收到了几篇同沈文讨论的文章。这里发表许北海同志一篇。鉴于篇幅有限,今后不拟开展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哲学党性原则问题,哲学界作了一些讨论.黄枬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1年第10期)和《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2期)上发表的两篇文章,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使讨论前进了一步,读后深受启发。但是,我觉得黄枬森同志关于哲学党性原则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特提出来就教黄枬森同志及其他持有相同观点的同志.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后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讨论,这些讨论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统计核算以及就业政策等重大现实问题,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实践意义。这场讨论除“文革”期间中断外,历时二十多年。“文革”前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何炼成同志在《经济研究》1963年第二期发表的《试论  相似文献   

18.
《群言》八八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高擎洲同志《也谈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问题》一文,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认为当前开展这个问题的讨论很有必要,很有意义:有利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  相似文献   

19.
燕国材同志的《凯洛夫〈教育学〉属于传统教育思想范畴》一文(载《教育研究》1987年第6期),给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以下简称《教育学》)扣上一个“传统教育思想范畴”的帽子而加以全盘否定,我认为是不妥当的。现就燕文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发表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教育学》不是凯洛夫个人的著作 燕文把这本《教育学》叫做“凯洛夫《教育学》”,是不确切的。 这本《教育学》我国翻译出版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48年的,一个是1956年的,不知燕文指的是哪  相似文献   

20.
<正> 如何制订社会主义商品价格,是自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以来就颇有争议的问题。苏联较早意识到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存在,在三十年代就开始了这一问题的争论.在我国最早见诸于众的是1959年《经济研究》第九期上发表的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一文。这篇文章从社会主义利润等问题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价格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