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玲女性小说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精神退场、欲望泛化的都市男性中心社会里对理想爱情福州追求的幻灭。其小说充满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觉醒,双重痛苦-希望的同时在失望,进攻的同时在退守,建构的同时在解构。对于40年代海派女性小说影响深远:施济美、张爱玲、苏青等无不从她那里吸取过艺术的营养-思想资源和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坛上,女作家苏青的创作无疑是反传统的.她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揭示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争取人格和经济独立的艰难困苦,大胆宣泄女性的情感需求和性爱要求.苏青的写作是独立于男性话语的女性写作,她的小说创作立足于女性的躯体和欲望,表现了一定的女性意识,强烈地渗透着女性对人格独立、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北平的梅娘与生活在上海的苏青的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将焦点对准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梅娘关于沦陷区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展示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各个侧面;而苏青小说主要集中在长篇。因此,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从“断片式”到“全景式”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与苏青的散文都是一种对琐细生活的描述,从中倾注了对世俗人情人性的关怀,而对女性的解剖尤其独到:二人的散文体式具有“私语”的特征,其中张爱玲十分机巧地采取多种“反常规”策略来组织文章,而苏青则实话实说,直白坦率。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以后,现代语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从男性本位文化中崛起。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对社会生活和女性本身进行初步的探索和书写,但只有到了苏青的笔下才获得一种有意识的书写姿态。她从一己体验出发,聚焦于历史淹没的女性世界,对男权世界进行大胆而深刻的颠覆,对女性生存和理想问题作出了“苏青式”的大胆而质朴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在沦陷区“言”与“不言”的环境中,南北女作家苏青与梅娘坚持书写女性,展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对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文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在区域文化的背景下,南北女性呈现出不同的生存姿态.  相似文献   

7.
苏青作品中所呈现的对女性的实际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它所彰显的女性意识,她对传统的大胆反叛,弥合了中国女性解放肇始——“五四”女性解放的内在精神在此前所造成的裂隙。但在男权社会的强大历史惯性支配下。苏青的女性意识也不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8.
苏青作品中所呈现的对女性的实际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它所彰显的女性意识,她对传统的大胆反叛,弥合了中国女性解放肇始--"五四"女性解放的内在精神在此前所造成的裂隙,但在男权社会的强大历史惯性支配下,苏青的女性意识也不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突破性描写的禁区,但他的男性本位意识压倒了女性的主体性.对女性形象的书写存在种种空白与缺席。沈从文勾勒了一系列美丽女性,大胆地言说了她们的心理渴求,但仍落入了男权文化的巢臼。这种镜中花、水中月似的书写,是男性的异性想像,体现的是男性的期待、欲望、体验。  相似文献   

10.
苏青散文观照20世纪40年代上海殖民社会下女性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展现了无觉醒意识的女性和有了觉醒意识的女性的生活现状和精神困境,表达了对女性的生命关怀,进而间接地批判男权文化的专制和女性自身的精神痼疾。  相似文献   

11.
老舍清醒地认识到 ,在下层市民中 ,女性的命运尤为悲惨 ,社会丝毫不给她们自立的机会 ,而贫穷与困顿一步步扭曲了正常的人性 :它荡涤了人的廉耻之心 ,它稀释了家的温暖亲情。女儿们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觉的物 ,被作为商品卖出去 ,这注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她们的悲剧命运是世袭的 ,在家族中一代传一代 ,任何个人的挣扎都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现了许多许多女性形象,这其中有男作家笔下的子君、繁漪、静女女士,还有女作家笔下的莎菲、贞贞、亚倩等,她们丰富了中国文学人物长廊。但用比较学的观点,我们就不难发现,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侠小说和古典艳情小说与西方骑士小说和罗曼司大致相当,中国女性武侠则与西方“女吉诃德小说”调侃的对象文本相似。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澄清当前的“雅”“俗”之争,还有助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文本生产和样式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女性话语是女性文学的本质属性,将最终决定女性文学的定义和发展。只是长期以来,研究者习惯于把女性话语和女权运动纠缠起来,在政治的层面上来分析女性文学,而不是真正地回到文本中去,揭示出女性文学的本质。论文试图通过“时间”、“意象”和“成长”等几个大框架来具体阐述女性话语的这一属性。  相似文献   

15.
弹词作为“女性文体”的特点表现在作者、接受者、传播者、内容、形式等五个方面。弹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自觉是多方面的,而尤以女性的参政意识最为突出,这与中国的文学传统、当时的社会思潮、社会风气、文化氛围等因素密不可分,对后世的女性文学乃至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徽州妇女文学作品中,蕴含难得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文学活动中的平等意识、女性的自我映射与同性关注、抒发女性情感与生命体验、对男女不平等和女性生存困境的喟叹与反思这四个方面。这些女性意识既体现出清代女性文学的时代共性,又具有徽州地域文化的特性,对近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奠基与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20世纪初叶,进入自觉的历史时期以后,女性文学自我深层意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纯洁的女儿国和神圣爱情梦想的破灭;男女分盟与女性的孤独与漂泊;理性文明的崩塌和魔女、怨妇的出现。论文从这一视角对中国女性文学纵深意识的演进轨迹作历史考察,并对冰心、丁玲、张爱玲等的历史地位和有代表性的若干现代女作家的创作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评论。  相似文献   

18.
女性抑郁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抑郁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个群体存在共有的人格特征,如:悲观主义、理想主义、内部归因、人际交往被动、依赖、受暗示性强等。造成这种人格特征的原因主要是早期的生活环境决定的,同时也离不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奥塞罗》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之一,其中女性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苔丝德梦娜和爱米莉亚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她们是当时社会妇女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个性,是本剧中的关键性人物。  相似文献   

20.
阐述中国古代对女性思想的禁锢,论述现当代中国女性国画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举例说明女性国画家更喜爱表现女性形象、花卉题材,更关注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指出女性国画家所面临的创作困境和未来创作的发展方向。倡导女性国画家要坚定信念,坚持创作,多参加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