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入秋 谷穗渐渐低下仰望的头 风在风中奔跑 一年的风调雨顺再作最后的祈祷 丰收也好,不丰收的也好 牛都吃它的草 突然的一声哞叫 可以理解为牛的牢骚  相似文献   

2.
北京2003年的5月,数年难得的一个风调雨顺的春天。隔三差五地天空便飘落一场珍贵如油的春雨,致使树绿草翠,枝繁叶茂;百花怒放,姹紫嫣红;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几乎没有一年不来光顾北京的黄土沙尘暴,今年却一次也没来过。  相似文献   

3.
长生殿     
一天宝初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派四海升平景象。唐玄宗李隆基做了三十年的太平皇帝.对于朝政大事日感厌倦.机务余闲.便寄情声色.贪图享乐。当时后宫中美女众多.他都不喜欢.没有一个看上眼的。后来有一女子叫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中选进宫里。  相似文献   

4.
段守虹 《世界文化》2013,(11):56-56,F0003,F0004
羽蛇神庙的精妙计算 在墨西哥东北部留存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中,有一座以羽蛇神“库库尔坎”命名的金字塔。“库库尔坎”在玛雅语意为“带羽毛的蛇神”,是玛雅人所崇拜的神,是风调雨顺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水龙,其实是草龙,因为泼水故称水龙,是人们用稻草编扎而成。水龙节,又称草龙节,即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德江土家族舞龙队伍沿街舞动水龙走街串巷,并接受民众的泼水,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水龙节发龙仪式在德江县土家族已有百余年历史,仪式的具体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火把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凉昭 《寻根》2005,(1):15-18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是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喜庆的日子。这一天,人们穿上盛装,高举着用松脂、山蒿捆扎成的火把,以本民族特有的形式狂欢游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为期三天的节日里,人们扶老携幼,涌上街头,聚会村间。千里凉山纵情欢歌,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相似文献   

7.
夕照白塔     
前言 从元朝开始,玉溪为新兴州,隶属澄江府,明清沿袭。 玉溪有座著名的红塔,原为白塔,建于元代,有破坏和修建的历史。因新兴灾祸频发,建此塔后风调雨顺。无论是历史的缘故抑或自然的巧合,此现象已传说久矣。 白塔于公元1958年被染为红塔,文笔山便被称为红塔山。  相似文献   

8.
李丽梅 《寻根》2020,(1):95-97
南京龙江的宝船遗址公园大门挂着的大铜钟被称郑和铜钟,这口铜钟高170厘米,直径100厘米,重650公斤,上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这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依据明郑和铜钟仿造的。在南京马府巷郑和府邸花园郑和纪念馆二楼展厅楼道处,还有一口铜钟,其尺寸远远小于宝船遗址公园的铜钟,当然,这里的铜钟也是复制品。既然说是复制品,那么原件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相传,大理原来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多亏了洱海中有一棵玉白菜撑住了整个坝子,大理才不会地震,不会陷落,也不再飘移,成为了一块气候温和,风调雨顺的宝地,被誉为最适宜于天下人居住的地方。这棵玉白菜丰盈滴翠,碧绿的菜叶如伞般打开托住了大理,颗颗玉液由菜心中沁出,汇成了如玉般晶莹纯净的洱海,故洱海又称之为玉洱。  相似文献   

10.
罗扬扬 《寻根》2023,(5):81-84
<正>一湘西泸溪县苗族盛行“跳香”活动。据文献记载,“跳香”活动在明代便已存在,至今仍保留在苗族人的民俗信仰中。每年九月下旬至十月中旬,苗民们便会在老司的带领下前往跳香殿跳香祭祀盘瓠,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跳香”活动主要分为铺堂、仪式、遣送三个环节。铺堂主要是将跳香堂打扫干净,摆放好桌椅、点上香火。仪式包括开坛、申法、种五谷、娱神、送神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乡村的狂欢节——社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水生 《寻根》2015,(2):36-38
鲁迅先生的《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文。作品通过记叙"我"幼时在家乡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天真率直、活泼可爱的农家少年形象,也展现了一幅江南乡村淳朴而欢乐的社日风俗画。读后,我们对古老的民间乡村社日不由多了几分向往。古代帝王为了祈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每年都要祭祀社稷之神。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之神,在周代即被奉为国家主神,列入祀典。《白虎通义·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大理文化》2010,(5):3-3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五月是青春的,五月是激情的,五月是朝气蓬勃的。回顾去年冬以来,我们遭遇了西南百年一遇的大旱。小春歉收,小河断流,湖泊干涸,人畜饮水困难。令人揪心!我们祈盼以后的日子风调雨顺、物阜民丰。雷平阳是近年来在中国诗坛迅速崛起的诗人。他的诗歌是记忆的伤怀和大地的赞歌。他的写作,既  相似文献   

13.
正远古是一个多神的时代,人类崇拜天、地和祖先。先民祭祀天神,是祈愿风调雨顺;祭拜土地神,是祈盼粮食丰收;祭拜祖先,是祈求先祖在冥冥之中保佑部落人畜兴旺,四季平安。于是,随之而来的是,狩猎成功要拜"山神",阻止洪水泛滥要祭祀"河神",为了抵御入侵的敌人并战胜对方要祭拜"战神"。上述一切,被学术界视为是史前先民为满足生存的需要,在对自然  相似文献   

14.
伟大作家的出现,莫不与其所处时代、国情、个人才能紧密相关。犹如麦种入土结实,它决定于品种的优劣、土地的肥瘠、是否风调雨顺。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荒凉的村镇斯特拉福特。作为演员兼作家,他在伦敦前后达20年。在这期间写下的37个脚本,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作。莎士比亚堪称为文艺复兴的大气候所熏陶,乘着伊丽莎白时代文化的波涛,畅游于文学海洋的蛟龙。在莎士比亚之前,欧洲大陆各国人民,已经从千年的沉睡中苏醒了过来。当时,欧洲出现了诸如意大利学术、艺术的复兴,火药、磁针、印刷术的利用,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发现东方航线和美洲新大陆,  相似文献   

15.
神游埃及     
提起埃及,人们自然会想到金字塔、神秘莫测的狮身人面像、庄严的神庙、举世闻名的苏伊士运河……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达7000年的国家,其古文明遗迹随处可见。古埃及农业非常发达,特别在法老王朝的早期和中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建有大量的神庙、宫殿和陵墓。由于埃及气候炎热干燥,树木稀少,建筑物多以石料为主,虽历经数千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仍有相当一部分保存了下来。史学家根据已出土的文物数量推断,现存的文物只是全部文物的三分之一,尚有七成埋在地下,可见古埃及文物之多,是其他文明望尘莫及的。埃及文明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6.
金昌社火     
正金昌社火,分永昌社火和金川社火。永昌社火主要以民间祭祀送春为主,春官出行,各类仪仗陪同,鼓乐齐鸣,富有传统特征;而金川社火时代气息较浓。这两个地方的社火均流传了数百年之久,尤其是永昌社火已经成为当地人最重要的祭祀和拜神的民俗活动,集中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金昌每年自发组织的闹社火活动,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在以农业文化为主的金昌地区,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人们对古老的  相似文献   

17.
江海风情     
古远的汉代,每年除夕。皇宫都要举行一场奇幻恢弘的戏剧性仪式叫“大傩”。一位号称方相氏的“神人”,戴着黄金四目的面具,手执长戈与盾牌。率领120位男童。高举火把在宫廷各处奔走呼号。搜寻追逐。将不吉祥的“阴气恶鬼”驱出宫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些人类童年时代的游戏。是先民意图改变命运的自觉。在看似迷信的雾霭中。透露出人精神的亮点。这种极具戏剧意味的傩仪漂流在历史长河中。浸润了长江与南黄海交汇的江海平原,繁衍成为一种祭祀仪式泛戏剧化样式——童子会,又称香火会。  相似文献   

18.
行贿与受贿风气严重地腐蚀了我们社会的机体,破坏着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成为当前最叫人头痛的社会顽症。探究一下古来就有的“行贿”“受贿”意识,未尝不是一件值得思索的事情。黑格尔说,某个“地方的自然类型和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类型与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历史哲学》)。一方水土养一方入,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厚的资源,对农耕生产十分有利,我们的先民早就在这片沃土上播下富饶与安康。开发农业要有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风调雨顺,二是人旺族兴。最怕的是水旱天灾和外扰人祸。当人类的自身力量还不能征服自然力的时候,便产…  相似文献   

19.
马紫展 《寻根》2009,(1):102-104
“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浚县正月古庙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该庙会的日客流量是数万人次;而对应如此庞大人群的“神”亦可谓众多:浮丘山上有干佛寺、干佛洞,大伍山上有万仙阁;前者“灵石”雕像996尊,后者原塑有9000多个神祗,现在也已恢复了3000余位,再加上其他寺庙的仙、佛,数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在香烟缭绕中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丁兴旺,锣鼓声、鞭炮声里,数十种民间文艺形式互相穿插,高效地体现着“人神共娱”或“名为娱神,实为娱人”的灵性宗旨。  相似文献   

20.
阳光 傍晚五点半、六点,四月的阳光还是一片片不停地洒下来,铺在山脚、铺在田野、铺在村庄、铺在街道,与一年最热的时节相比,四月的阳光多了份素雅;与一年最冷的时候相比,四月的阳光多了份温暖. 是因为四月的阳光下是油菜籽,是连绵起伏的收获. 说到油菜籽,自然要说说油菜花了.我总觉得油菜花是与阳光最暖昧的花,仿佛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熟识,一种一见钟情的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