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从人类学视角对贵州安顺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进行解析,认为他们的村落选址、村落建筑设计、水利工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习俗是他们对生态环境文化适应的成果,是他们用文化手段适应外部环境的文化选择。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主义文化观是一种以平等、互补与和谐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文化的观点.在生态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进行大学外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推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在生态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来进行大学外语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同文化间的互补和尊重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彝族葛泼人不断适应生存环境而延续至今。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葛泼人的生存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他们的自然崇拜乃至自然生态观。而这种自然生态观恰恰反映在他们传统的丧葬仪式中,通过他们的丧葬仪式,传承传统生态文化观,实现对生存空间的适应,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人与人之间和谐平衡的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观:不仅仅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而且把全球文化看作是多元互动、多元共存、多元发展的,它们构成一张相互关联、动态发展的生命网.在阐释生态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对生态文化的现状如许多文化资源逐渐灭亡、科技文化下的精神危机等问题进行的分析,提出建立自己的文化信心,在吸收异质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民族发展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把生态危机的产生放到近。现代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并且从当代的文化变革中寻求克服生态危机的方案。文章系统地论证了近、现代文化如哲学、宗教、经济学、科学技术等向人们提供了一种片面的征服自然的文化观,逻辑地证明了片面的征服自然文化观“外化”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必然性,进而站在现实的角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以现代自然科学成果为根据全面地对征服自然文化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最后文章介绍了当代从征服自然的文化观到生态文化观的变革中政治,经济、教育、哲学等方面,从中找到全面确立生态文化观(人,社会的生态化,生态的社会化)是克服生态危机的理想方案。拟分四部分阐述:一、近、现代文化向人们提供了征服自然的文化观二、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征服自然文化观的必然后果三、对征服自然文化观的理性批判四、从征服自然的文化观到生态文化观  相似文献   

6.
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自我调适能力.按照民族学、人类学传统的村落研究方式,以三门塘为个案,分析北侗村落社会内部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变迁的基本特征,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北侗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生态重构的基本策略,旨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满族文化中有灵禽崇拜的传统,以生态文化的视角审视满族鸟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动态变化造就了文化现象的嬗变,而业已成型的文化观念又对自然生态产生着影响.重视民族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态文化观之间的冲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树立新的生态消费方式,以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带动对传统生态文化资源的现代化利用,促进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转型,助力全民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组织最核心和最重要的部分。基于对幼儿园生态文化观内涵的理解,人们可以在理论上探讨建设幼儿园生态文化的目的及作用机理,从而寻求园本文化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可以在实践上通过创造各种文化环境生态美,营造幼儿园生态文化,强化自身的自组织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是社会经济等复合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不仅具有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而且可视为一个区域性的、抽象的生态系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哲学观,本研究对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内容进行了逻辑性阐释,对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培育目标等进行了实践性分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奠定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登  李长泰 《考试周刊》2013,(74):25-26
农业科技的应用使农村传统文化生态受到了正面或负面的一些影响,农村传统文化生态慢慢消失,古老的村落风貌也失去了应有的特色。本文从农业科技视阈的角度对农村文化生态如何建设进行研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文化生存范式理论对贵州安顺鲍屯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思考,在分析鲍屯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与开发所存在的困境上,对鲍屯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以及旅游产品项目策划提出对策,从而为地方政府对鲍屯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有“状元村”美誉,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秀水村古村落、古街区和状元楼等古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以耕读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生态现状及价值分析,提出了“一主线,两立足,三项保护和提高,三建成,两特点,国家名村,幸福镇”的文化生态保护目标及“加强对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文化生态保护组织机构、制定文化生态保护规划、强化文化生态保护工作、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宣传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培训”等六项保护措施,对秀水村文化生态保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诗论中,生态真、生态善、生态美,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它们以真情为纽带,以自然为本原,构成了联系发展的、互惠共生的文化精神生态群的基本要素。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以钟嵘五言品诗为限,以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评诗为例,从生态真、生态善、生态美三个层面对文化精神生态中的生态诗论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苗族聚居区山岭连绵,沟壑纵横,林木茂盛,由此决定了武陵山苗族的家居环境必须与亚热带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相适应。文章从村寨选址、对自然环境气候的适应以及民居建筑工艺等方面,分析了武陵山区苗族民居的生态智慧,对武陵山区苗族的生态意识进行了研究,希望为现代村镇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Having enjoyed remarkable economic success, China’s natural environment is being increasingly degraded, and with it, the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ers and environmentalists have responded by exploring whether cultural resources can provide a means of understanding ecological systems. This article reviews philosophical Chinese concepts of tian-ren-he-yi and ecological time, and ponder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current ecological challenges. A motif of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tian-ren-he-yi perceives the cosmos as an organic, mutually reciprocal entity in which human beings coexist harmoniously with nature. This entity does not unfold by following a cyclical pattern, but rather through a process of transformative harmony with the flow of time. In contrast to the linear time constructed by community life, this view of ecological time can reveal the new dimension of rhythm. To enhance children’s awareness of their responsibility for caring for the environment, we must protect their rights to a safe and healthy place to live, ensure that they have free access to nature, and demonstrate the pedagogic value of an anthropocosmic worldview and ecological time.  相似文献   

16.
试论武陵山区苗族民居中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苗族聚居区山冷连绵,沟壑纵横,林木茂盛,由此决定了武陵山苗族的家居环境必须与亚热带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从村寨选址、对自然环境气候的适应以及民居建筑工艺等方面,分析了武陵山苗族民居的生态智慧,对武陵山区苗族超前的生态精神进行了研究,为现代村镇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高校德育建设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体系的支持、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优化,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生态失衡现象,进而开拓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高校德育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价值观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学生,面对着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价值选择。通过对北京市中学生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矛盾与多元。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恰当定位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台州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在开发中却存在人为破环严重,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品开发层次低,生态文化品位不高,海洋文化产业及其设施的生态化建设薄弱等问题。生态文化视野中的台州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应实行生态性规划与开发,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管理,深挖文化内涵,提高生态文化品位,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及其设施的生态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