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最近,我们全家人都在看电视剧《茶馆》,我们被《茶馆》里演员高超的演技和精彩的内容吸引,每晚准时"进入"茶馆。我在图书馆找到了老舍的原著《茶馆》,发现电视剧与原著里的内容有很大差别。更让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电视剧里要把茶馆掌柜的上吊改成自焚呢?  相似文献   

2.
孙江 《现代语文》2006,(5):68-68
老舍在《答复(茶馆)有关的几个问题》一中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有完全叫老套子捆住。”大量的事实证明,古今中外高明的艺术家总不断地致力于艺术的探究与创造,在探索中奉献出自己的艺术精品。老舍在《茶馆》的艺术创作中所作的“新的尝试”,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中外观众与评论家的热烈赞誉。《茶馆》不愧为中国话剧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3.
《茶馆》这出戏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迂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僚馆》。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传统的语文课,在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中,戏剧可以说占了很大一块比重,《雷雨》《茶馆》《一只马蜂》《日出》等话剧以其特殊的感染力为现当代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此次新教师汇报课,我选择了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作为我的汇报课题,想借此提高学生对话剧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并鼓励学生走进戏院,感受戏剧的无限魅力。课前,我为同学们播放了由北京人艺排演的话剧《茶馆》,让他们对该话剧产生感性认识。在第一次试讲中,我企图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情节、人物性格、戏剧冲突、戏剧主题)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一知半解的表情告诉我这堂课有多失败,沉闷的课堂气氛也让我失去了信心。正当苦闷之际,我的教学师父郝晓霞老师给我指点了迷津,她认为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知识灌输的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枯燥,学生参与性不高,主体性发挥不足,同时在学习的效果上,也令人担忧。一堂课必须有重点,教师也应该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师父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为何一定要面面俱到呢?我大可以截取一个方面作为重点,以此展开,层层深入。以这种思想为出发点,我将《茶馆》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并通过分析人物的悲剧命运,得出戏剧冲突,再从戏剧冲突中自然地过渡到戏剧主题。这样整堂课就连成了一条锁链,一环扣一环,思路清晰而完整。重点和思路都有了,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呢?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转念一想,话剧是舞台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我何不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自演一演《茶馆》中的某一片段呢?于是我挑选了戏剧冲突比较强烈的一个片段让学生去琢磨体会,最后在课堂上为我们呈现一场话剧盛宴。  相似文献   

5.
《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的话剧代表作之一。它被公认“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舞台上出现的第一流作品”,西方评论界称它是“带着中国民族风味的艺术,是东方话剧的奇迹”。全剧共有三幕,课文所选的是第二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欣赏。一、你们读过完整的《茶馆》剧本,或者看过《茶馆》电影吗?请说说全剧的主要内容。(学生说不全,由老师作简要介绍。) I 参考答案《茶馆》通过写北京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茶馆老板王利发、民族资本  相似文献   

6.
问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 ?答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 ,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 ,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 ,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 ,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 ,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 ,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 ,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这样 ,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问 :你怎么安排这些小人物与剧情的呢 ?答 :人物多 ,年代长 ,不易…  相似文献   

7.
《茶馆》当年差一点要脱眙换骨——周总理看了《茶馆》,“有完全不同的建议”。他对焦菊隐和于是之说,不赞成老舍写的那三幕。为什么呢?。不典型。。什么是典型呢?  相似文献   

8.
人渴了坐到茶馆,学生求知若渴会坐到教室。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创造欲,我在讲《蛇与庄稼》一课时,联系课文训练项目“注意事物的联系”大胆地探索创新,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本为依据,变课堂为“茶馆”,让学生畅所欲言,我尝到了“教者轻松,学者愉快”的甜头。  相似文献   

9.
谈课堂板书     
一我到一位朋友家去,见上小学五年级的小芳正在做语文作业:抄写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暮江吟》。我问小芳:“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知道啊,是‘白记义’,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我记在练习本上了。”我拿过小芳的练习本,见上面写着:《暮江吟》的作者白记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王卫……我看着“白记义、王卫”这  相似文献   

10.
吴斌 《班主任》2021,(2):71-71
今年,我新接手一个六年级班。开学不久,有老师反映部分学生作业存在字迹潦草、乱涂乱抹问题,于是,我决定利用保存的上几届学生的练习本,开展一次“好的学习习惯从写字开始”主题班会。班会开始,我对学生们说:“老师以前带过几届学生,保存了一些他们的练习本,想请大家看看。”说完,我拿出其中一个作文本,打开请学生们看。  相似文献   

11.
在鲁迅的现代小说《呐喊》与《彷徨》25篇小说中,有四处写到酒店和两处写到茶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一)"酒店"与"茶馆"在鲁迅作品中频繁地出现,不只是起着"道具"作用,而是显示了鲁迅作品的特色。老舍曾说过:"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酒店也应作如是观。我也曾在拙作《论鲁迅小说的乡土色彩》(《鲁迅研究》1985年第11期)说过:"鲁迅往往把绍兴一带的小酒店和茶馆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酒店、茶馆是群众闲谈之地,它是社会的一角。它象一面多棱镜折射着社会,因此,  相似文献   

12.
丛红菊 《山东教育》2008,(12):18-18
开学了,孩子们的心还没有从惬意的假期生活中收回来,练习本上一向整齐的字多少有些凌乱。这不,学生小凡把练习本递给我,上面的字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横七竖八地躺在纸上。“这样可不行,回去认真点重新写。”我看着他的眼睛说。“怎么不行,我就只能写成这样……”他嘀咕着,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节选了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二幕。剧中茶馆和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等人物的命名,无不蕴含着深刻寓意,教学中适当启发学生思考这一问题,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原著及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王晓维 《语文知识》2005,(10):29-29
1.老舍《茶馆》:先后相继关了门。《茶馆》第二幕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先后”与“相继”语意重复,应去掉一个。2.唐弢《琐忆》:不期而遇地晤见。文中有这样一句:“我却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不期而遇”与“晤见”连用语意重复,应改为“我却与鲁迅先生不期而遇了”。3.汪曾祺《胡同文化》:羊尾巴、狗尾  相似文献   

15.
高语课外自读文章,意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多种尝试。或比较阅读或互出测试题或仿写或设计板书等等,对《茶馆》的教学,我让学生用“一句话评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做法:课前让学生预习并通读全剧,上课时,我拿了几份《中国电视报》,给学生念了几条”一句话评论“栏中的例子,让他们借鉴此  相似文献   

16.
几天前,列拉在课堂上打开自己的练习本,畦地一声哭了起来。课停下来了。列拉在嚎啕痛哭。泪珠滴到打开的练习本上,标出错误的红扛抹满了泪水。“我不想学数学了!……我老是出错!……我的本子里光是红道!”当然,我安慰、鼓励了小姑娘。但在我面前出现了红墨水和培养孩子的个性之间的联系问题。我忆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忆起自己怀着怎样的激动  相似文献   

17.
吴瑞国 《湖北教育》2004,(21):27-27
开学的第二天。我正准备分发抄本,忽然发现有一捆练习本的上面及边沿都打湿了,且湿得较厉害。有个同学说是刚才他把一捆本子扛在肩上,到一楼楼梯口时,恰逢楼上往下面扫雨水,所以把本子及自己全身都淋湿了。直觉告诉我,这本子不能轻易发下去,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对同学们说:“这里有一捆被打湿的练习本,我数了一下,  相似文献   

18.
<正>闹闹市成长小学三年级学生金巧巧,最爱读诗写诗。一天早自习,她坐在教室窗户边,听见外面有声音,脑袋一偏,眉头一皱,笔杆一动,“沙沙沙”在练习本上写出一首题自为《声音》的诗。诗的最后写道:“我爱听声音/我听着声音成长。”《声音》获得全国少儿诗歌大奖  相似文献   

19.
解应用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突破了学习难点。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的方法有多种,现归纳如下。1.根据实物演示编题例如:教师把6本练习本交给1个学生,把4本练习本交给另1个学生,然后启发学生编题。又如,在贴绒板上,先贴上5棵柳树,再贴上8棵杨树,要求学生编题。利用实物演示也能指导学生自编复合应用题。例如,教师给小光20本练习本,再叫起3个学生,然后对小光说:“给每个同学6本,剩下的留给你自己。”教师问大家: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  相似文献   

20.
教 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性质”。教学目标 :能理解、掌握和运用小数的性质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主动探求精神。课前准备 :多媒体 ,实物展示台 ,学生尺和记录卡。教学过程 :师 :同学们 ,你们经常去商店吗?(指显示屏幕)在商店里你看到了哪些商品?这些商品的标价是怎样的?[教学调控]电脑屏幕显示出在几个商店里练习本的几种不同形式的标价的情景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回答问题。生1 :我看到小卖部里练习本的标价是5角。生2 :我看到百货超市里练习本的标价是0.5元。生3 :我看到文具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