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专家们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那种经常“自己来”、“自己拿”之类的要求越来越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家长忽视了给孩子创造自我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对一直处于顺境的孩子做过于严厉的批评,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思维方式与背景经历的不一致是造成两者意见相左的重要因素。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注意孩子的承受能力,注重教育的方式,一次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给孩子心灵投下阴影,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3.
当很多家长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蛊惑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开始在社会上盛行,我们以权威形象自居,无视孩子的心灵需求……家长、老师是身不由己地被某种不良文化裹挟着、朝着错误方向前行,还是擦亮眼睛、深思后再行动?请看教师和家长的体会。方幼红老师1.尊重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发展,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那种漠视孩子现有发展水平的超前教育,其实牺牲的是孩子童年的快乐,牺牲的是孩子的自尊自信。如过早要求孩  相似文献   

4.
尹晓兰 《早期教育》2001,(12):12-12
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常有家长反映说他的孩子又说谎了。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说谎的是孩子,根子却在家长身上。  相似文献   

5.
孩子要上小学了孟繁德孩子要进入小学学习,这是家庭中的喜事,也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孩子入学前,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我仅就“家长自身的思考”和“孩子的准备教育”这两方面,与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家长自身的思考一、要具有小学生家长的角色意识。准备入学,...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母子连心”。孩子和家长的情绪是相通的,所以,要消除入园分离焦虑,必须从孩子和家长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具备了阅读能力的孩子是优秀的”。每次与家长交流怎样使孩子学好语文时,我都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多看课外书。家长却无可奈何地说:“家里的课外书买了不少,可孩子就是不愿意看,真是急死人了。”其实,家长们也深知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不惜血本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从几元一本到几百元一本的,只要孩子开口总是尽量满足。现在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放假期间,一些家长让孩子报名学这学那,到老师那儿补课。假期本是孩子沐养身心的时间,却被一些家长看作是给孩子“大补”的好时机,使本该充满乐趣的假期,让孩子望而生畏进而生厌。家长们这样做,无非是望子成龙心切,怕孩子读不好书今后到社会上站不住脚,生活艰辛。所以一些家长平时让孩子玩的时间就不多。他们却不知自己是在扼杀孩子的童真,让孩子感到孤独和压力重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孤僻、不善社交、抑郁的性格,容易出现心理危机。而要在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除应具备丰富的学识外,还得具备乐观开朗、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9.
湘君 《家教指南》2006,(11):48-49
孩子发愁,家长跟着愁,甚至,家长比孩子焦虑得还厉害。这是不可取的。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家长先要把自己打捞出情绪深渊.孩子的气质与行为方式,说到底受家长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李茜 《家教指南》2007,(4):46-47
经常能听见家长们抱怨,孩子越来越难管、又和她顶嘴啦!可能很多家长对孩子顶嘴都持这种反对意见,而我则不然。我认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顶嘴,引导得好,将远远胜过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因为孩子的顶嘴是孩子向家长这个权威提出的挑战,这需要胆识、机智,而辩论赛往往是事先定好的选题,方向和意义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
“我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即使是学习上的困惑,也不敢请教老师。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知为何特别怕老师。老师,您说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是好?”这是学校教师在开家长会以及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常碰到的问题。为师者究竟应该怎样帮助家长正确消除孩子的“惧师”心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孩子。那么,孩子惧师原因何在?一是性格的使然。“惧师”的孩子多属于内倾型性格。内倾型孩子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消极孤独,常有自卑自责、思想狭隘等倾向。其症结在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障碍,而影响他与人交往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胆…  相似文献   

12.
哭是孩子发泄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哭会上火,对孩子百依百顺,滋长了孩子的任性;有的家长干脆厉声呵斥让孩子突然终止哭泣,这样压制了孩子情感的表达,使他们的情感不能充分发泄,心理不能健康成长。怎么对待孩子的哭呢?  相似文献   

13.
在多数家长和教师的眼里,电视差不多是“教唆犯”。它的主要功能是拉孩子远离课本和作业,侵占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电视还破坏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孩子回到家,往往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视。父母跟他说话,他心不在焉,多问几句还就烦了———他正沉浸在“情深深,雨蒙蒙”之中,家长扫了他的兴,他能不烦吗?于是家长只好在吃晚饭的时候教育孩子,所以晚饭时间是中国家长给孩子上“政治课”的“法定时间”。其实,此时训导孩子是最不好的,既没有效果又影响食欲。可是家长似乎找不到其他时间,吃完饭孩子去写作业,家长自己可能也要看电视…  相似文献   

14.
车曲劲 《山东教育》2006,(11):62-62
教育专家提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过分呵护剥夺的是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才是成长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家长给孩子检查数学作业的方法都很单一,而且模式也比较固定,基本上都是孩子完成数学作业后将作业本交给家长检查,家长如果发现错误就标出来让孩子去改。但是,这种方法很可能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觉得检查作业是家长的事,与自己无关。而且这种检  相似文献   

16.
家长可不可以“打孩子”?“打孩子”是有益还是有害?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家长,教育家,部很关心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林金炎 《教书育人》2006,(10):55-55
都是为了孩子,家长也是,班主任也是,这就是家长们心中的好班主任。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孩子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长甚至老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只是一页页地讲,一本本地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解读孩子     
徐龙 《教育艺术》2005,(1):9-10
孩子是多元方程,有着多种解法。教育是一门艺术,更需诗化、艺术化、哲理化。“百年育人”道出了育人的艰辛和复杂,尤其面对今天的孩子,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则显得更为重要。“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夙愿,但针对孩子的教育,多数家长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薄弱学生的家长,更是恨铁不成钢,甚至在教育过程中有偏激的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乃至悲剧的发生。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无论教育成功的家庭还是教育失败的家庭,都有着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20.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作文能力孙丽娟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时,学生犯愁,家长着急。有的家长应急的措施往往有两种:一是家长叙述,孩子听写二是买一大堆《作文选》,让孩子“参考”。其实,这样做只能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大脑越发呆板和迟钝。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