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古希腊的一个国王用一种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解开这个结,谁就可以征服世界.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能解开,后来一个22岁的青年不假思索地抽出长剑,只见寒光一闪,这串结被一剑砍断.这个青年的名字震古烁今,他就是亚历山大大帝.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寓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取舍之间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整个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的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要问:文化创意的源头是什么?创作与出版是否真的能够成为各种文化创意的源头?如果出版人对这类问题无法以肯定的答案回答,那就不能怪学术界与民间不把出版业真正当作产业来发展.出版业如果能够反躬自省的话,就知道自己行业里,无论是出版业的定位,或是出版品的内容,都无法给自己行业一个能够自我肯定甚至是自圆其说的说法,又有谁能够把这个行业当作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4.
文宣亮 《记者摇篮》2012,(11):24-25
英国著名媒体人乔治·奥威尔曾在那个著名的政治寓言《一九八四》中说过这样的话:"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历史。谁控制了历史,谁就控制了将来。"互联网无远弗届的扩张性,令其凝结了历史、现在和将来。在全民皆上网的今天,电光火石般席卷互联网的微博,让人不禁感叹:微博,正在成为"全民皆兵"的新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5.
我所想让"告别"的,当然只是"新闻策划"这种提法或者说这个词儿——所以特意给它加个引号。何出此言?不妨从"新闻策划"由新到滥、由香到臭的遭遇谈起。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新闻策划"这个词,但是我到现在仍然认为这绝对是个好创意——尽管这创意  相似文献   

6.
学术类图书销售周期长,读者面较为狭窄,较之大众化读物,素有"出版难、发行难"之说,要解开这个"结",为学术产品找到市场突破口,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图书出版和发行理念,找到一条真正适合我们的具有现代出版营销理念的出版营销策略.笔者所在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产品结构中,学术类图书占到了80%.在"阳春白雪"中取得双效益,坚定不移地弘扬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特别是高端学术成果,成为全社经营过程中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全能作家,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寓言作家。他的丰富多采的散体、诗体寓言作品,均堪称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它们一向散存于苏轼诗文集中,未有人钩辑裒集成册,供读者阅读、鉴赏。我的几位爱好寓言的朋友,常这样巴望着:谁能将东坡寓言搜集选注,那真是功德无量啊!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一位男士急匆匆来到泸州市龙马潭区档案馆,他焦急万分地说:"真是怪了,我明明只结过一次婚,说我重婚,我要查档案"。馆务人员耐心询问,得知这位男士姓王与其妻不和,两人想离婚,到江阳区民政局办手续时,民政局工作人员说在全国婚姻登记系统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我同郑桓武谈话时,他告诉我说:“有一个叫王老虎的军人,他带了一批部队,在仙桃镇占地为王,谁去就打谁,杀人如麻。”我向县政府的几位科长打听,几位科长也异口同声,说王老虎是一个杀入魔王,残暴无比,但我又听人说,日本人的部队过来,他也打。从后面一条中,说明他是抗日的,一个抗日的军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于是我动了去采访他的念头。我把这个念头告诉了郑桓武,他大为吃惊,而且坚决反对,他认为一个重庆来的记者,非被他活埋不可,说年纪轻轻,风华正茂,何必冒此危险。我说,我和这位王老虎无怨无仇,素不相识,我去采…  相似文献   

10.
策划改变命运,创意引领未来;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正在来临;主宰21世纪商业命脉的将是创意,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取得先机……这些年,此类理念不绝于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创意的经典案例、一个个奇思妙想的策划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时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激励我作为一个出版人对这个板块密切的关注和不断的耕耘,策划推出了《创意中国》系列丛书,并有些许的积累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档案部门不会有谁将其列入"热门"单位.但是只要我们奔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去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身升温,就会得到社会的赞同.从我局近六年的历史发展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2.
王兆福 《传媒》2007,(4):50-51
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今天,少儿报刊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各种媒体注重以"内容为王"来赢得读者,这就对少儿报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谁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谁就拥有了创办一流报刊的主动权.少儿报刊面临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3.
"忽如一夜春风来"。频道专业化操作思路在全国各电视台迅速铺开,新闻频道成为人们探索的热点,不少电视台已经起步。但是,纵观已设立的新闻频道,真正办得好的并不多,多数新闻频道空洞无物,生硬呆板,收视率偏低。业内不少人士将原因归为信息资源不足,并为无米下锅而烦恼万分。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迅速扭转局面?这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报道模式更新:解开信源危机的死结当惊呼信源危机的时候,我们实际已经来到了信息时代。处于信息之"海"却收获不多,实  相似文献   

14.
尚杰 《网络传播》2007,(6):89-89
2005年10月,《互联网周刊》报道了这样一个新闻事件。事情的起因源于英国一个名叫Alex学生的大胆创意。从小就喜欢奇思怪想的Alex在前年的8月26日突发奇想,只用10分钟就建立了一个名叫百万首页的网站(milliondollarhomepage.com),然后将这个网站的首页平均分成1万份,每一份只是一个小小的格子,他宣称每个格子卖100美元,  相似文献   

15.
一 预设(亦称"前提")在语用学诸分支中用途是最广的,是语言应用中的逻辑规律问题. 诗人心释写了这样一首<怀人>: 谁说他已将月儿独占 醉酒人的话最不可靠 我在桥上举杯 圆月一样落在了我的唇边 醉酒,吹牛说月亮为他独有,说他举杯可以将月亮请下来,那还有谁?中国人一看便知.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汤国基,1983年大学毕业,至今已有20多年了,然而却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世人觉得蹊跷,直到最近查阅他的档案才解开这个谜.原来,在他的档案里有一句这样的话:"该生有时有精神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问:从您1997年提出"本体意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但从您的历史回顾中看,其实早在之前十几年就已经有了"本体意识"的萌芽了。宁:更准确地说,关于新闻史研究要寻求自身特性,我早在1981年一篇题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方法的若干问题》[1]的文章中就已经有过论述,只是当时还没有明确使用"本体意识"这个概念。有这个想法是受到王中的启发,他多次和我讨论过新闻史研究特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内容重要,还是渠道重要?这就像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谁都有自己的答案.在纸书出版的时代里,关于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我曾和一位图书公司的负责人聊天.我说,这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因为有的公司属于内容驱动型,比如磨铁,自然内容为王;有的公司属于渠道驱动型,比如日知、唐码,自然渠道为王. 那么,在数字出版时代呢?在数字出版还没有成熟的赢利模式,还没有谁能够通吃天下的时候,谁又有能力驱动着数字出版的发展?打个比方,无论是内容还是渠道,在数字出版的大潮里,其实很像两人三腿游戏里的两个人,在内容与渠道尚不能达成和谐、举案齐眉的时候,谁的力量大、谁的步子大,谁就占主导.而另一个人,就像瘸了一条腿,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19.
1.谁最听话父亲回家时,带了些糖果回来准备奖给最听话的孩子。他问:"孩子们,这个礼拜谁最听妈妈的话?"大儿子抢着回答说:"就是你呀,爸爸!"  相似文献   

20.
李清飞 《新闻记者》2003,(12):29-29
最近与某报朋友聊天,在谈到报纸运营的一些问题时,他强调"内容为王",而且不少传媒界人士都这么认为,但我不认同这个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