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就数学来说,有效课堂教学涉及很多因素,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教学?笔者从重视数学教材的有效挖掘、实施数学课堂的有效措施两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英语》2015,(9):4-5
中考、高考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之前,教育部宣布2016年将进行中、高考改革,而不久前,教育部再一次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虽然提得比较笼统,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巨大。最近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改革框架方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拿北京的框架方案来说,改革办法是逐步推进。这两年先改革填报志愿等规定,到2016年就会有大动作,如:中考语文学科分值从原来的120分调整到150分;英语学科分值调整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实施后进行中考的第一年,笔者认为,《规划纲要》在近期内对于高考改革的影响远远大于中考的影响,过两年后高考领域进行的改革将会渐次波及到中考改革。2011年也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八个年份。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上的各种关注、质疑与忧虑中,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义无反顾进行着课程和考试招生的同步改革。在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中,从前年的17个实验区,到去年的500多个实验区,不同程度地尝试着把学生综合素质结果纳入中考招生,取得了很多经验。2004年首批实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也已紧锣密鼓地研制出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准备迎接2007年首批实验区的新高考。让我们走进改革实验区,听听这些改革的决策者、研究者、实践者以及中考改革的先行者们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解教材论"——把教材当成高考考点的载体;3."去教材论"——完全把教材抛在一边。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我们就会发现高中语文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高中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高中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3.高中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材编写者将高中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6.
有这么一种观点:只要中考、高考不改,教学方式就无法改革;只要考试存在、课程改革就无法进行,把考试与课程改革完全对立起来。这只不过是一种守旧思想的借口。考试真的就那么可怕吗?我们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历史阶段、哪一个国家教育没有过考试?只是怎样对待考试问题而已。长期以来,人们用不正确的考试思想来指导考试,为了应试,不颐学生的感受,一切为了分数,拼命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上的各种关注、质疑与忧虑中,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义无反顾进行着课程和考试招生的同步改革。在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中,从前年的17个实验区,到去年的500多个实验区,不同程度地尝试着把学生综合素质结果纳入中考招生,取得了很多经验。2004年首批实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也已紧锣密鼓地研制出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准备迎接2007年首批实验区的新高考。让我们走进改革实验区,听听这些改革的决策者、研究者、实践者以及中考改革的先行者们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上的各种关注、质疑与忧虑中,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义无反顾进行着课程和考试招生的同步改革。在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中,从前年的17个实验区,到去年的500多个实验区,不同程度地尝试着把学生综合素质结果纳入中考招生,取得了很多经验。2004年首批实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也已紧锣密鼓地研制出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准备迎接2007年首批实验区的新高考。让我们走进改革实验区,听听这些改革的决策者、研究者、实践者以及中考改革的先行者们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闰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实施后实施中考的第一年,笔者认为,《规划纲要》存近期内埘于高考改革的影响远远大于中考的影响,过两年后高考领域进行的改革将会渐次波及中考改革,2011年也就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八个年份,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同学们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部分的学习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同学们的中考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趋势以及高考成绩.下面以2007年高考题为例,谈谈高考试卷中的初中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1.
自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必将浓墨重彩地记入中国教育的历史,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荡漾了一代人,肯定也会影响到几代人。但是,真正的课程改革实际上发生在国家层面,而当走到校园里的时候,更多地给校长老师们留下的只是改课的空间。因为高考、中考制度的滞后,因为社会、家长讲求实际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制定不仅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高考的改革也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考是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考命题的导向和依据,高考应为新课程的改革服务。仔细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可以准确把握高考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仔细研究高考,可以深入理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我们以前在研究高考时总是就高考本身研究高考,缺乏深层次意义,应该将高考试题放置到课程改革的高度上去分析,才能准确把握高考的动向和发展趋势。2003年的高…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课程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和中考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果我们实施的是新课程,而考试和评价还是老方式、老标准,那么课程改革就会前功尽弃,课程改革的成果就无法巩固。我们深刻体会到中考评价改革对课程改革的全局性、导向性作用。三年来,我们一直在积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课本承载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导向,渗透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体现着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走进教材、用好教材”;而且还要“走出教材、超出教材”.特别是以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内容的新授课,如果想要使课堂达到高效与精致,那么我想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首先要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考瓶颈的出现,中考、中招的矛盾和问题急剧膨胀,并迅速凸显出来,一时间成为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那么,中考改革具体面临怎样的问题和困境?其根本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全国统一使用一套教材的最后一年,从2006年开始全国就有使用三套教材的省市,一是人教社的JEFC教材,二是人教社与美国汤姆森公司合编的Go for it教材,三是河北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国际交流中心合编的Learning English,因此2005年的中考命题将会具有对新旧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为下一年的考试改革作一定的铺垫,所以非课改地区2005年中考的试题命制将会参照2004年课改实验地区的试题及各项政策,命制的试题也将会向课改实验地区的试题命制靠拢。以便更快地适应和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和更利于教材、教学的改革,故2005年的英语中考命题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各自相应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统编教材的发布以及各省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统编教材内容大幅度增加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中越来越多的体现,这就要求一线教师真正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将课前预习和学生主讲相结合,是落实这一理念、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高章满 《辽宁教育》2001,(11):51-53
数学教育进入了21世纪,随着课程、教材、教学、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数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数学教育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难点.尤其是创新教育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最为实际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认真的解决,这一问题解决得不好,会直接影响数学素质教育.为此,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初中竞赛简读本● (数学分册、物理分册、化学分册 )立足提高中考解题能力 ,着眼竞赛一试水平。既有竞赛知识讲析 ,又有优秀赛题精讲巧练。使用本书 ,中考竞赛两不误 !●高考分项解题能力新导精练丛书 (物理 )●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主基调、主旋律。而解题能力更是高考考查的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上的各种关注、质疑与忧虑中,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义无反顾进行着课程和考试招生的同步改革。在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中,从前年的17个实验区,到去年的500多个实验区,不同程度地尝试着把学生综合素质结果纳入中考招生,取得了很多经验。2004年首批实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也已紧锣密鼓地研制出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准备迎接2007年首批实验区的新高考。让我们走进改革实验区,听听这些改革的决策者、研究者、实践者以及中考改革的先行者们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