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普普 《新闻窗》2007,(4):24-25
人物专访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采访类型。人物专访按被采访对象或行业,可以分为对国家政要人物的采访,对企业家的采访,对娱乐界明星的采访,对文学、历史学者的采访,对艺术家的采访等等。而政要人物专访是指对活跃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的领导阶层这个特殊人群而做的专门采访,这些人物的决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张婴 《视听纵横》2002,(5):83-84
我是浙江电视台社教部《帮助》栏目的一名编导,从《帮助》栏目开播之日起就一直和社会上处于弱势的困难群众打交道,以前曾做过农村栏目——《田野的风》,主要也是侧重于人物类的节目。我觉得在这类节目中,人物采访是节目成败的关键。其实在一般的电视节目中,都离不开人物采访,尤其是以人物命运为主线的节目中,更要进行大量的人物采访。因为从知情人物或新闻人物那里获取的新闻材料最直接,最具体。但是我们平时也会发现有些人物采访空洞、套话,缺乏深度,似乎说不说都没什么太大关系。这样的人物采访不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到底怎么样的人物采访才能吸引人呢?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能揭示人物内心真实情感和想法的采访,以及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采访是最有魅力的。在形式上,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重要性进行简述,从电视采访的含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选题、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策划、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拍摄、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同期声、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故事化等关键因素,旨在通过优化电视人物专题采访的基本流程,有效的提高采访的质量,促进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峰  黄娟  王霞 《新闻传播》2004,(5):48-48
笔者从事记者工作十多年了,接触了大量采访对象,其中,多数采访能顺利完成,然而,由于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新闻采访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式各样极具特性的人物,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十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对于经验丰富的记者而言,实际采访时总会想尽一切方法接触采访对象,并且积极地与采访对象拉近彼此间的关系,所以,整个采访过程就显得十分活泼、有趣,记者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中总会提出常人想不到的问题,而获取到常人难以获取到的答案,充分体现出了创造性人物采访具有的魅力。本文主要对人物采访技巧的实施途径及方法进行了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会倾听     
黄炜 《视听界》2008,(2):110-110
从事人物专题采访的记者或许会有这样的困惑: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如何把他们写活、写透?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走进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的重要性。成功的采访离不开技巧,尤其是人物采访更是如此。记者要想挖掘出生动鲜活的感人细节、采访出富有深度的稿件,采访前准备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在多年的采访实践中深深体味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没有经验的记者做人物报道,一般会花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8.
电子信息资源采访工作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采访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本文借鉴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采访经验,对国内电子信息资源采访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物采访是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人物进行的采访。作为新闻采访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篇好的人物采访报道,不仅可以让读者看到更多丰富多彩的人生,产生较好的情感共鸣,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还有助于提升媒体的知名度,最大限度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本文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如何做好人物采写工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余昌顺 《视听纵横》2004,(6):118-118
电视采访由于其依赖设备的程度较高,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与被采访对象进行触膝般的交谈。我们不是为交流而交流,需要用摄像机记录这种交流,并使这种交流符合“我们的要求”。庞大的采访设备是对“场景”的一种破坏,被采访对象面对它多少会产生拘谨,如何将这种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是我们电视记,尤其是社教节目的电视记需格外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在人物采访中这个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怎样才能使人物处于“自  相似文献   

11.
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解读人物的贴近性,同时也赋予了采访者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与写作的灵活性。有人说人物专访是“眼睛的采访”、“耳朵的采访”、“口舌的采访”“心灵的采访”,因为采访要用口舌去问,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心灵去感受。而这看似简单的“看、听、问、感”却是大有学问,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采访经验,试就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访水平的高低现在被看成了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东西,甚至有时让人感到难以捉摸,采访语言的运用技巧变成记者个人的法宝,带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既然采访活动是一种语言交往行为,那么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就可以作为我们采访活动的指导。下面就针对采访时语言的有效性问题做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人物采访中运用情感引导是记者提高自身采访能力的体现,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两者之间进行交流需要进行情感引导。其在进行人物采访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决定采访过程的质量。在人物采访中融入情感,可以缓解采访过程中的紧张气氛,有助于让记者轻松采访,使采访对象积极配合记者采访,使两者建立友好的关系,做到与采访对象相互动,了解情感引导在人物采访中的价值[1]。  相似文献   

14.
杜娟 《记者摇篮》2004,(8):45-45
采访前的准备充足与否,对报道是否成功影响重大。在多媒体和媒体多的环境中,新闻资源开放、信息渠道多样、新闻同质,这在人物专访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即便在这种状态下。一些人物专访栏目或版面还是形成特色,一个重要原因是找到了自己的独特性.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而访前准备与个性化的表述或者说制作是形成其独特性的极为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吴天丽 《视听》2016,(6):62-63
采访是一部纪录片的奠基石,是整部纪录片的心脏。对于人物专题片来说,采访的质量会严重影响整部片子的成败。本文从纪录片的采访入手简单论述人物类纪录片在采访时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物采访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线新闻记者必经的途径,是砥砺记者功夫的磨刀石。人物采访的成败或深浅,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与采访者的能力、用心程度及采访对象的配合默契与否等密切相关。笔者担任过十多年通讯员与二十多年专业记者,采访过大量人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方方面面,当中不乏明星名人,更多的是三教九流的草根人士。多篇人物通讯与特写获得全国优秀副刊作品奖、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网络采访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本文论述了国外网上采访的历史,国内网上采访的条件与环境,书目资源供应商的特点以及网上采访与传统采访模式的比较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物报道是受众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新闻体裁,办好人物报道栏目对媒体来说甚为重要。人物采访是做好人物报道的重要环节,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人物采访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人物采访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面对采访人物如何获取自己想知又未知的信息,就需要在采访中运用一定的技巧。而人物专访,又是新闻采访中最见功力的形态,它记录的是记者与被访者面对面的对话过程,善用采访技巧的记者可以把一次人物专访做得水到渠成。面对不同的被访者,采访技巧仍然千差万别。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记者如何在做人物专访的节目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岂止是读书需要"源头活水",在常见的人物专访报道中,记者的采访提问同样也需要"源头活水"。人物专访比常见的新闻报道要详细生动,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人物专访中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需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提前制作采访预案,围绕主题设计问题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常见的人物专访报道,记者要围绕主题精心设计问题,拟订采访提纲,制作采访预案。对于采访一些知名的公众人物,记者在事先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