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情况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
白永兰 《青海教育》2012,(Z2):71-7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材与学情分析卞强"平行与相交"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教材按这样的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先教学平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再教学垂直,从  相似文献   

4.
朱俊銮 《小学生》2012,(9):30-30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概念的深刻内涵,用学习、生活经验来解读展现概念内涵,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目标】1.把数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知道平行关系。2.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让学生去找一找图中和身边的互相平行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5.
"平行线"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苏教版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教材这样编排:先教学"平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再学会画平行线.教材中这样对"平行"下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平行线.所以本节课,"认识平行线"是教学重点之一,而理解"同一平面内"则是难点.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且会灵活应用 ;2 .定理的教学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由定理的引出使学生知道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应用是重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是难点。〔教学方法〕本节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 )复习回顾让学生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并画出图形写出数学表达式。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八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要求使学生:1.认识角、角的分类、度量角、画角;2.掌握射线、垂线、平行线的概念,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相似文献   

8.
针对"平行线的判定"常规教学的不足,从HPM的视角来设计和实施本节课的教学:利用重构式,从学生对平行线的认知起点出发,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机会,与数学史上数学家们对平行线的认知相呼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和基本性质;采用附加式,展示历史上平行线符号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课后反馈表明,这样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了融入数学史的"探究之乐""知识之谐""方法之美"和"文化之魅""德育之效"。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空间观念的载体之一,也是空间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并结合操作、观察、思考过程进行语言训练,使空间观念呈现得更清晰、更深刻。既可以反馈学生对空间观念的落实程度,又是增强学生空间观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那么,通过怎样的语言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一、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性质是直观几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举例说明几何外形,说出名称,可以使抽象的空间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直观认识。如教学"平行线"概念时,就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例子导入,引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类比平行线的判定研究平行线的性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确认得出关于同位角的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简单推理得出关于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性质.设计既层次分明,又梯度合理的"问题串",让学生拾级而上,逐步突破思维和表达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教学内容: "台球桌面上的角"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丰富的图形世界"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之后,将要探索数学的"空间与图形"又一章新知的开端.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探索平面图形的线、角关系,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图形想像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淄博市中考题第19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此定理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数学基本定理之一,但对其证明,学生得分率低,究其原因是没有理解平行线问题中"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平行线是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三线八角中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因此巧妙构造平行线可以实现角的转移,将图中一些顶点分散的角,通过转移,建立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从而使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初三《几何》(第二册)§6·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节内容,先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引出,次而又分三种情形证明了这个定理.本人觉得这样安排,使定理的证明太繁,学生不易接受.于是本人做了如下的改进:一、先讲这个定理的推论(把它作为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通过学习省实施素质教育中强调"五严"的精神,深刻领会到就是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那么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呢?有人认为减负增效是一时矛盾,是一对平行线.认为"减负"就是"减效".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6.
<正>在讲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平行线的特征》一课的时候,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容易将"平行线的特征"与之前学过的"平行线的条件"混淆,也即所谓的"前摄抑制"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笔者采用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以期和同行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四边形既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又是"空间与几何"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是本章一节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判别;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别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设计教学时应立足于学生的"学",通过让学生动手、观察,经历发现、说理、完善等过程,培养其操作说理、观察归纳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旧知去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在课堂上采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8.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简称"三线八角")的教学,一方面是为平行线的学习提供必要准备,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叙述方便,属于概念课范畴.笔者一直认为在课堂中只需强调前提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以及讲清"三线八角"的位置特点,而学生只要会在简单图形中辨认"三线八角",就可以说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就在这种认识下,笔者所教的班级"意外"发生了.  相似文献   

19.
1 课例反思时时有——"案例研究"的呈现1.1 通过研究案例来说明"案例研究"案例1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进.人教社高中课标教科书《数学》(A 版)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的第一节课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参见案例3).第一,教师引进:提出如何"等分线段 AB"的问题.由学生的作法(参见图1),教师提出找"理论依据",从而引进"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课题.第二,现场评课时,有教师提出用课本例题代替"等分线段 AB",作为基本问题,牵引全课,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后(前后呼应)解  相似文献   

20.
快乐考生     
关于平行线相交的BT讨论科学证明一楼:当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时,两条平行的光线因为宇宙不对称原理导致其空间作用力扭曲,夸克产生变化,时间在空间里逆转。理论上他们就会相交:二楼: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在温度非常高时,两条平行线将被无限放大,就可以重合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