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耀州窑烧造瓷器最早始于唐代,当时主要烧制黑釉、青釉和白釉瓷器,后来因受五代时期南方浙江余姚越窑装饰风格的影响,开始创烧刻花青瓷,同时还兼有印花青瓷。据考古资料和实物,宋代是耀州窑青瓷发展的巅峰时期,早期种类以碗为主,中期的出土实物和传世品较多,种类有碗、盘、瓶、罐、壶、盆、炉、香熏、盏托、钵、注子等,品种丰富多样,而每种器物中的器型又往往有多种式样,晚期器物种类有瓶、罐、  相似文献   

2.
陶人 《收藏》2001,(5):44-44
“中华民族团圆壶”近日在陶者宜兴问世,“中华民族团圆壶”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题写款名,由宜兴著名紫砂陶艺家顾惠君设计监制完成。该壶壶身镌刻有400多字的小楷“台湾简介”,壶柄似一道彩虹连接壶身和壶盖,上刻台湾岛地图,台上壶盖寓意两岸沟通,民族团圆。  相似文献   

3.
以今人相貌作为模特儿,通过艺术创作,改为古人的服饰,是符合创作规律的,纪33《古代科学家(第一组)》人物画像是否也有“今人古冠”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4.
改之 《收藏》2012,(5):149-125
从紫砂壶诞生的明代开始,紫砂装饰就已出现。紫砂壶“花货”从壶身到壶嘴的多部位皆有采用仿生原理制作的;“光货”与“筋囊器”则是通过立体线条对紫砂进行装饰,此点现今也成为鉴别与考量一把紫砂器物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兵器有长、短、直、弯、环等状,型制多样,无奇不有。古人又把兵器一端或两端做成尖、锥、锯、棘刺和钩形,使兵器攻击时更具杀伤力。“钩”就是古代一种末端尖锐似剑的兵器,一般有长钩、短钩。又有单钩和双钩之分。 “钩”即钩引之用。《释名》说:“钩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又见《汉书·韩延寿传》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可见,钩这种兵器使用时,是用其似剑的弯曲部位来钩伤人体的。 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钩”这种兵器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帝的蚩尤时代。例如《东观汉记》记载:“诏令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7,(4)
梅瓶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梅瓶"呢?这是一个在学界仍有争议的有趣问题。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梅瓶的得名是因为口小适于插梅花。子仁认为,实际上,梅瓶并不只适合插梅花,一些明代图像显示,梅瓶是可以插莲花等花卉的。但是,梅瓶的得名肯定与插梅花有关。在子仁看来,文人赏梅追崇梅花的瘦和稀疏姿态。梅瓶姿态丰腴,恰恰可与瘦梅形成强烈对比,耐人寻味。梅瓶由此,从审美意象转变成一种器物名称。所以说,梅瓶得名是不断附加文化概念,慢慢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古人曰:“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积极地引导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否则就是教师之过。在我们业余训练工作中,同样必须贯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原则。这种“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技术规格和训练作风上的严格要求。对学生  相似文献   

8.
听课———是提高教学水平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好教师,应该懂得教学相长这一道理。古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学无止境,教无定法的简单含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相互学习中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体育(术科)教学作为在特定环境下对学生进行体能教育的一门学科,且动中有“乱”、“乱”中有序,始终是有组织、有规律地进行。但在实际听课过程中,“体育课堂”似乎离我们时近时远,给听课带来很大不便(指没有通讯设备),那么,怎样听(看)体育课,这里我浅显地谈一…  相似文献   

9.
余岢 《上海集邮》2006,(9):34-35
一代“怪”人郑板桥,有诗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读《郑板桥作品选》之方寸(1993-15)。在兰、竹、石的面影之后,我确实看到了这一千秋不变的七品芝麻官为人之率真。关于这“真”,前人曾评曰:“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噢,这“三真”,既是画品、诗品、书品,更是为人之品。读郑板桥作品,当学习其为人之。真”——品格之正,情感之真,人性之纯!  相似文献   

10.
鱼有耳朵吗?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鱼是没有耳朵的,这也难怪,因为看不见鱼的外耳和耳壳,而是有两个藏在头骨里的内耳。 “鱼耳”的构造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上部分叫“椭圆囊”,上有三个半规管,在每个半规管的一端,有一个膨大的部分,叫“壶腹”。下部分叫“球囊”,球囊有一个向后端突出的部分叫“瓶状囊”。椭圆囊、球囊上有“听斑”,半规管的壶  相似文献   

11.
汤瓶七势拳     
七势拳又名汤瓶拳,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汤瓶七势拳在回族中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阿訇都练习此拳。汤瓶七势拳练习前先口诵“台斯迷”,这是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事。起势和收势皆为汤瓶式。开始和结尾均冠以“接嘟哇”,意为真心真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  相似文献   

12.
邱向军 《收藏》2012,(10):82-87
造型特征 康熙青花瓷造型丰富多彩,器物种类之多、器型之繁杂冠于有清一朝。其造型也分琢器和圆器两大类,器物的名称根据其用途、器型变化、时代的更迭而有不同的命名。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云:“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牺尊、象尊,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  相似文献   

13.
祝华英 《武当》2007,(2):42-44
我们中国道教最高的信仰是,宇宙空间的“自然大道”。自然大道,历来被人称之为“造物主”。这主要是形容“大道”有万能的造化能力和能量,也说明“道”之二元化大能量的机能运动,能促进动植万物生命的生生化化。故道祖太上老君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足以说明宇宙中的“自然大道”是化生万物生命的“全息”之本源。何谓“全息”的生命之本呢?即“道”是统领万类生命活力的本根。  相似文献   

14.
中国集邮总公司《宜兴紫砂陶》极限片中的“清·八卦束竹壶”与邮票比较有两处明显不同:票上壶比片上壶壶嘴、壶柄上的龙头做工更细腻,形象更生动;片上壶身、壶足相连,壶由32根长竹、32根短竹组成,票上壶身、壶足不相连,壶由64根长竹、32根短竹组成。用收藏此壶的南京博物院供稿、江苏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何寿松 《收藏》2008,(8):82-82
1995年左右,我在浙江兰溪的一个章姓人家看到一把青瓷提梁式残壶,壶嘴断裂,壶盖缺失,提梁穿口破损。大概是章姓前辈觉得该壶较为名贵,或是祖传物品有纪念意义,光绪戊申年(1908年)曾到银铺用银镶之,底部银皮上有“通议第章,龙最哥窑制”字样,并有一银铺印“久和昌”“丙”。笔者因初涉瓷器收藏,粗略了解哥窑为宋元间五大名窑之一,但至令未知窑址,为陶瓷界一谜。因此一看到该壶底邮有“龙泉哥窑”字样,欣喜若狂,遂以当时半月工资购藏了此残壶。  相似文献   

16.
古人曰“世事人生一局棋”,颇能体现具有哲学意味的人生态度和境界。故此北京大学首届象棋文化周的主题就定为:象棋与人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初,在京、沪、杭地区,已有不少收藏界的人士,利用邮票(最早人们称之为“邮花”)和火柴商标(人们以雅号称之“火花”),创作出许多受人喜爱的连袂封,起初名称不一,有曰“二花封”有曰“二宝封”。笔者也参与定名的讨论,中药有味药名叫“双花”俗名“金银花”,大家同意“双花封”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18.
“广羊”辨     
章琦 《围棋天地》2010,(6):20-21
梁武帝萧衍《围棋赋》开篇有云:“围奁象天,方局法地。枰则广羊文犀,子则白瑶玄玉。”对于“广羊”一词的含义,前贤语焉不详。今人一般解作“羚羊”,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三和五百八十四收录温庭筠(一作段成式)的诗作《观棋》,其中有“黄羊枰上几成都”之句,  相似文献   

19.
《生命在于运动》杂志1985年第四期发表白云峰同志的文章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提法不科学”。作者引用《万氏家传养生四要》(简称《四要》)一书说:“养生方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  相似文献   

20.
李宝夫 《钓鱼》2010,(2):31-32
中国有句谚语叫“哪壶不开提哪壶”,指的是在人们交往中,有些人好揭别人的短。而现在,我要将这个内容换成提垂钓的“不开之壶”,变我们可垂钓的“可开之壶”。我想,这样做又能为乐趣横生的垂钓再添一些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