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背景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学习分数的第二节课,根据分数意义的整体设计,本节课侧重于分数的“测量”理解:从测量的角度体会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对于分数产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知识。此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一课后,教材设计了联系生活情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例,从习题数量、认知水平、选材背景和呈现方式等四个维度比较分析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浙教版和沪教版等五种版本教材的相关内容,为教材习题编写提供思考与建议:关注不同学生,设定习题数量;关注分布结构,注重习题层次;关注素养导向,联结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4.
一、初读教材:山重水复疑无路全国各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都将“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安排在二年级。比如,人教版和西师版安排在二年级上期;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安排在二年级下期。《认识角》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的内容。同其他几个版本教材的编排顺序大致相同: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折叠、描画和操作学具等活动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再联系生活实际依次呈现。  相似文献   

5.
“元、角、分与小数”和“认识分数”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和分数。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能扩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及其应用的范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胡老师借助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来和大家谈一谈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及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小数和分数.感受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无论您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教材,相认这都会对您的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课前思考: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和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使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体积的含义,在动手操作中渗透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是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形成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内容中时有渗透。如“搭配中的学问”一课(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涉及的有序思考、画图连线的策略,“生活中的推理”(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牵涉的列表的策略.以及“体育中的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图解、列表的策略等内容。下面我以画图的策略为观察点.以两道习题为载体.来具体分析学生的画图意识。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三节。本课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对前面所学“圆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小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初学用字母表示数.学生会因不习惯而感到困难。因此笔者在设计教案时,对教材提供的情境进行了再加工,注意从最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同时对本课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整数知识的重要阶段.其基础是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同时.它要为以后学习更大的数打下基础。“生活中的大数”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胡老师借助这个内容,分为三个问题,来和大家谈一谈怎样帮助学生认、读、写万以内的数,感受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无论您正在使用的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相信都会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试用北师大版七年级至九年数学新课标教材以来,发现了一些优点与不足。优点体现在:新教材图文并茂,兴趣盎然;为学生提供线索、交往的时间与空间;材料取舍得当;增加了反映时代要求的内容;强调应用,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减少了繁琐的计算,增加了观察和动手实验。其不足体现在:教材的知识体系呈现形式为螺旋式上升;教材应用有局限性;有部分表述不准确的问题;学生负担加重,教学体系也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图形之间的关系”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安排的“图形的认识”总复习的第一课时。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理清知识脉络、查漏补缺、拓展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但目前很多复习课存在着“简单重复”“整理形式化”“满堂灌”等现象,更多的是“炒冷饭”或“大杂烩”,有的甚至是“题海战术”。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以下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如何让复习课有“新感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形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价值和目标定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案例背景 “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单元中的学习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分析与思考】“体积与容积”是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范畴中较为重要的一节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容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转换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  相似文献   

15.
谢媛媛 《小学生》2010,(7):63-65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4—56页。(二)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教材编写的主线: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一自主操作、解决问题一观察思考、理解算理一巩固应用。教材创设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教学情境,第一次是2只猴子分48个桃子,学生已经会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在这里主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组合图形面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计算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组合图形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成的,受学生生活经验、思考方法和解答习惯的影响,他们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除巩固所学的知识外,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有这样一道练习题,题目如下。 本题的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列出算式: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2×3.14×3×10)=53(个)。则无法让学生深入体会如何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片段一:感受“面在体上”、“面从体得”1.从“体”上找“面”。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体,能不能从上面找到你认识的图形?(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边说边摸。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从一个面上揭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让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19.
陈晓玲 《广西教育》2004,(4A):38-39
教材说明《角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P64的内容。教材通过一幅街景图,引出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议一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相似文献   

20.
课前思考 “比赛场次”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会了用连线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搭配的问题,初步感知了列表法,能用连线、排列、图解等策略解决比赛场次中的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