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淼孙 《出版广角》2016,(15):58-59
2016年,全国各地的特色民营实体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文章以这些生命力旺盛的特色书店为例,分析探讨新出版业态下民营实体书店转型发展模式,希望能给民营实体书店的转型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兴媒体与移动电商的迅猛发展,给实体书店带来诸多挑战,也为实体书店的品牌构建和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单向街书店作为实体书店成功转型的代表之一,它不仅利用新媒体进行了出版品牌与理念的宣传,还有效地实现了全媒体的营销并获得成功.文章以单向街书店为例,对其品牌构建的手段以及新媒体营销模式进行探析,以期对当前实体书店的新媒体营销和出版品牌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传统书店应对网上书店冲击的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书店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实体书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书店和网上书店作为不同的售书模式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存在着很多的差别.在网上书店强大的压力之下,传统书店应该转变观念,找准定位,拓展经营渠道,提升服务质量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连锁书店与独立书店的竞争态势连锁书店近年来在美国图书市场中发展迅速,它们拥有雄厚的资金,以逼人的气势抢占市场份额,扩大自身规模。连锁书店给独立书店带来了巨大压力,许多独立书店营业额不断下降,力不能支,纷纷倒闭。1.连锁书店的竞争优势连锁书店与独立...  相似文献   

5.
舒童 《出版经济》2004,(6):16-17
读者是书店又恨又爱的人。恨的是书店要使出浑身的解数,不断地使读者满意;爱的是读者给书店,带来生存和发展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6.
刘蕊  马玲 《东南传播》2012,(1):35-36
网络时代,传统书店遭遇生存危机,蓬勃发展的网上书店和电子书的冲击使得传统书店纷纷倒闭,网络给传统书店带来的到底是致命的威胁还是无限的可能?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书店倒闭的原因,提出传统书店可以从开办网店、营造氛围、明确定位、多元经营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应对网上书店和电子书的巨大冲击,从而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给专业书店带来了很大冲击,但传统的关于品牌推广的理论学说、概念对其仍然适用。文章从品牌定义战略、品牌经营战略和品牌传播战略三个方面,探讨媒体融合时代专业书店的品牌推广策略,指出专业书店的品牌定义战略应围绕读者、竞争对手和自身的差异点展开,经营方面应慎重考虑多元化经营给核心业务带来的影响,品牌传播方面要把AIDMA模式和AISAS模式整合起来设计接触点,高效传播品牌信息,获取品牌利益相关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给全球出版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实体书店的销售码洋大幅下降.后疫情时代,政府、出版机构、书店从三个维度合力弥补书店损失,措施包括政府扶持、出版机构帮扶和书店自救.为了摆脱困境,需要落实扶持政策,推动书店发展;改进线上营销,重视新型人才;小众即为大众,培养定向客流.未来,实体书店将转变理念,创新经营,表现在O2O模式转型升级,全场景阅读迅速延伸,书店下沉和乡村书店的兴起,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丽 《出版广角》2015,(17):36-38
实体书店在经历倒闭潮之后,并未就此轰然倒塌。本文总结2015年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实体书店在转型道路上的三种探索模式——“书店+”模式、“阅读服务+”模式、“书店+互联网”模式,以期给传统实体书店转型带来新的发展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计算机技术和媒介技术的冲击下,实体书店纷纷转型,但仍存在市场定位模糊、对新媒体认识不足、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融合给实体书店营销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受众角色转型带来新的传播格局;受众生活形态改变带来新的图书消费需求;受众图书购买行为改变带来新的营销契机。研究这种变化,对于实体书店改善目前的营销现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子书是书籍的数字媒体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便于携带、使用方便、而且占用空间很小,在终端设备(例如专用阅读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上可以大量存储,不用占用太多实体空间,非常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另外,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出版物的版权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网络如此便捷的今天,电子书用户能够用更少的钱去购买更多的书籍,价格优势也是很多用户选择电子书的一个重要原因。电子书格式也是丰富多彩,各有所长。常见格式包括TXT、PDF、EPUB、STK、CAJ等等,本文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EPUB格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1它与传统出版最大的区别就是阅读载体的不同,即,数字出版是以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屏阅读”终端为载体的;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更加快捷方便、形象直观,并且可以多向交互。    相似文献   

13.
&#  &# 《出版与印刷》2015,(3):7-10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单位快速检测论文学术独立性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8年开发完成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1、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2、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3等三个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免费提供给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社科期刊出版单位和高校使用。与此同时,万方数据和维普网也先后开通了相似功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  &# 《出版与印刷》2015,(2):42-44
广告文案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是广告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志。优秀的广告作品是将广告创意物化,通过广告文案的形式表现出来。广告中可以没有画面、没有语言、没有声音,但是不可以没有文案。文案是作品的点睛之笔,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本文拟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改革等三个层面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文案创意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  &# 《出版与印刷》2015,(2):16-17
编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成为“有心人”,以“双效益”为基点,要经常推敲自己头脑里储存的信息,同时收集、发现外界游散的新信息,整合为可能成为选题的构想。笔者从自身的编辑工作实际出发,以我们社的图书为例,谈谈自己对选题来源的浅薄认识。我认为编辑的选题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获得。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印刷行业而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工业4.0进程的持续加速,带来了业务模式和商业环境的诸多改变。未来,印刷行业将与其他行业一样,其商业机构只有两种生存方式:要么自建生态圈成为引领者,让自己和合作伙伴在这个生态圈生存发展;要么成为他人生态圈的一部分,并努力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与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就此开展密切合作,近日,国内首家大型全媒体出版印刷智能云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是凤凰新华印务依托方正电子雄厚的IT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全媒体出版印刷智能服务平台;凤凰新华印务也利用这一平台成功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生态圈,其经过多年筹备的全球一体化战略也终于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出版物以及其他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模式正悄然发生改变,出版发行企业的私人定制成为亮点。在2014年上海国际印刷周上,3D打印、绿色印刷及可实现图书等出版物私人定制的数字印刷技术成为展会一大亮点。本文在对数字印刷的概念、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今时代数字印刷技术在出版发行企业私人定制方面的应用亮点。    相似文献   

18.
&#  &# 《出版与印刷》2015,(4):58-60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面向未来的教学方法,在高职相关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案例教学进行理论探析并积极研究适用于高职教育的案例教学实践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不难发现,几十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大多因循陈旧模式,缺乏实质上的变化。对高职教育而言,教学过程中的对实用性和互动性要求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  &#  &# 《出版与印刷》2015,(4):55-57
形成性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被国内外教育工作者重视并广泛运用。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和发展形成性评价,发挥其更大的教育价值,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更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和尝试,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就《美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并结合形成性评价考核的效果,探讨在教学设计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发起的“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在沪成立。该联盟是全国首家成立的区域行业职业教育联盟,由长三角地区相关新闻出版职业院校、企业、科研院所本着自愿、平等、互利原则组建,是集教育教学与培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对外交流、人才培养与项目合作为一体的新型区域职教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