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看过这么一件事:日本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老师数过了,这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们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2.
筛选亮点     
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我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高兴。”的确,在常人眼里这幅画似乎一无是处。然而这位女教师却从寻常中发现了不寻常。可想而知,其影响力和感染力不仅是对那位小朋友,而且对于全班小朋友都是巨大的。这不仅仅出于她的细心,更缘于她的爱心。一个外国男孩从小极端害羞而且生性胆怯,几乎没有朋友,十分自卑。一天…  相似文献   

3.
一本杂志上登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图案都没有。孩子们“哄”的一声大笑起来。这位教师却微笑着向大家说:“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  相似文献   

4.
杂志上登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孩子们“哄”地一声大笑起来。这位老师却微笑着向大家说:。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画家’。我们为他在这方面的出色表现而高兴。”在大家如潮的掌声中,“小画  相似文献   

5.
筛选亮点     
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我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高兴。”的确,在常人眼里  相似文献   

6.
善于发现     
杂志上登载了这么一件事: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 “教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高兴。”的确,这幅画看似一无是处,然而这位女教师却从中找到了孩子的独到之处。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7.
积极性写作评价的行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看过这么一则材料: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学生的美术作业时,举起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不规则的横竖道道外,什么也没有。可这位教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们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感到高兴。”那位小朋友的脸上顿时露出了花一般的笑容。我想,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能像这位女教师这样,能睁大眼睛寻找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善于实施积极性的评价策略,那定会激发起学生的作文热情,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么如何进行积极性的写作评价呢?一、尊重…  相似文献   

8.
有一则案例上说: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老师要求他们画一棵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副画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相似文献   

9.
先看一个教学片断片段。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学生看了老师的眼睛很长时间,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眼睛里有个我!”这位年轻的老师生气地说:“什么有个我?坐下。”于是又问另外一位学生,这位同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回答:“老师眼睛里有眼球。”老师大大夸奖:“这个小朋友观察仔细,回答准确。”  相似文献   

10.
学会发现     
杂志上登载了这么一件事。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 “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  相似文献   

11.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12.
大班“点点认路”的集体活动正在进行,红、黄、蓝、绿四队以小组的形式为点点找记略的标志。记路结束,带有记路图的版块展示了出来。老师先请红队介绍自己的记路理由,当一位代表介绍完后,老师说:“真不错!红队小朋友想要老师怎样表扬你们呢?”红队中一位幼儿率先说:“要老师抱抱。”另外几位幼儿也赞同说“拥抱”。老师说:“好啊!”非常热情地拥抱了红队的六位小朋友,小朋友也大胆地回抱老师。孩子们一脸喜色,有的头靠在老师肩上,有的脸贴在教师胸口,感觉得出,孩子们心情非常舒畅。当黄队介绍完后,老师说:“黄队的小朋友想老师怎样表扬呢?”  相似文献   

13.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国内的一位小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学生画一颗圣诞树.这位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惊叹不已,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高的,可美国老师的评价是:“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想象力、创造能力差。”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位美术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国内小学生,到了美国上的第一节课是美术课,老师要求他们画一栋房子,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画技法让美国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吃惊,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照片上的一模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作品时,这位小朋友却想了半天都无从下笔。这位小朋友的绘画水平在国内属于中等水平,人家评价我们"中国的小朋友临摹能力非常强,创造能力却很弱"。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国美术教育专家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还  相似文献   

15.
有这么一个教例,很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玩味和反思。 课上,语文老师向小学生出示了一棵洋花萝卜,问道:“这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小手如林。“是白色的。”“是粉色的。”这时,老师向第三位小朋友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接着,又问第二个问题:“这萝卜是长在哪儿的?”从小就生活在城里的小朋友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听课和观摩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演唱歌曲前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等会要有表情地唱”或“我看看谁最有表情”;小朋友唱完后老师就问小朋友:刚才唱歌时谁最有表情啊?于是小朋友就说:XX小朋友最有表情。老师又问:他的表情怎么样?小朋友说:“很好呀,他一直都是笑笑的。”于是老师也表扬这位小朋友:“你真棒,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社会课。课题是“你从哪里来”。课文告诉小朋友,人是母亲生的,母亲从怀孕到生小孩子很不容易,我们要关照孕妇,孝敬母亲。为了上好这一课,这位执教老师还特地请来了一位孕妇,回答小朋友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母亲怀孕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这位孕妇从走进教室到离开教室之前竟没有人请她坐下讲!一位教低年级数学的老师,刚把“萝卜”、“白菜”(用纸做的教具)贴到黑板上,“啪嗒”一声,一只“萝卜”掉在地上。一位小男孩连忙跑到黑板下拾起来,双手递给了老师。没想到,这位老…  相似文献   

18.
一位阿姨带着幼儿园的孩子去赏花,她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说说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为什么喜欢呀?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抢答:“我喜欢红色的花,它像太阳。”“我喜欢粉色的花,它像妈妈的脸。”“我喜欢黄色的花,它像我的裙子。”“我喜欢……”突然有一位小朋友问:“阿姨,您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花呀?”这位阿姨停顿片刻回答:“我最喜欢小朋友们。因为你们在阿姨心里是最好看最美丽的花!”  相似文献   

19.
曹建林 《广西教育》2012,(29):90-90
回想起张齐华老师的《认识分数》一课,最后的那一幕一直让我难以忘怀,8个小朋友平分蛋糕,学生很快联想到分数八分之一。这时又来了一个小朋友,其中1个小朋友将自己的一份掰开,一人一半。老师问:“想到哪些分数?”一位小朋友说:“二分之一。”老师追问:“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吗?”学生摇摇头说:“是八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场下听课的老师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想,这掌声更多的是送给这位学生的。是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而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20.
杂志上登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孩子们“哄”地一声大笑起来。这位老师却微笑着向大家说:“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画家’。我们为他在这方面的出色表现而高兴。”在大家如潮的掌声中,“小画家”的眼里噙满了泪水……的确,这幅画看似一无是处,而女教师的这番表扬,严格意义上讲也有牵强附会之嫌。笔者认为,如此“牵强附会”实属难能可贵。确切地说,这是一种保护——以常识为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