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两党曾有过两次合作。尽管由于帝国主义的干涉,国民党内的反动势力的破坏,也有两次破裂,但无论哪一次合作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审时度势,从提出“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转变策略,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建立了广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在东北进行武装抗日的策略,积极支持、组织抗日义勇军,并创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反日游击队。虽然在抗战初期,中共一度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能及时做出调整,并根据东北的革命实践提出了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这一策略不仅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也为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胡耀邦同志在首都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在历史上,国共两党已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实现了北伐与抗日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们民族的进步”。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作用及其经验教训,对发扬爱国主义,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没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正是正确地制定和运用了统一战线这个策略方针,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发动了全民族的抗战,为赢得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马列主义者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演变到完善的过程,我党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经历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这样  相似文献   

5.
浅谈全民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土匪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抗日战争时期,土匪一度泛滥.中共在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制定了较完备的对土匪的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推动了抗日战争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我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许多艰巨复杂的工作,特别是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分析每个阶段时局的特点和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对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斗争的策略,从而在“七七事变”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国自下而上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成了抗战前准备阶段的任务。 从一九三五年“八一宣言”我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到一九三七年四月中共中央“告全党同志书”宣布停止内战的目的已经实现为止,在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我党对蒋介石三易斗争口号,即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最后“联蒋抗日”。这一事实充分表现了我党审时度势,高度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是革命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范例。下面,就三个口号的背景、实质和效果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由于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以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始终实行两面政策,即一面坚持抗日,一面又实行“溶共”、“防并”和反共的政策,国民党政策的这种两面性是抗战时期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党根据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从抗战一开始,就制定了与国民党长期合作的方针,即由合作抗日发展到合作建国,并且规定了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是“互助互让”。在八年抗战中,我党始终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  相似文献   

8.
●阶段特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矛盾复杂,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演变为中日民族矛盾;服从于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关系由内战、对峙,转向合作抗日;中共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中共在遭受两次重大挫折后,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克服了党内的右倾和“左”倾错误,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国抗日民主运动不断发展,突出特点是抗日与反蒋相结合。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国共两党为了对付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走上合作抗日道路;国共两党由于阶级属性的本质区别,合作中始终存在着矛盾与斗争;中共始终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放在首要地位,在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在抗战中,政治态度和政策上具有两面性特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地旗帜下,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标明: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路线,实现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局面;制定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第七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重点掌握: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相比具有四个显著特点:1)广泛的民族性。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了抗日的中小地主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亲英美派。这既有利于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也使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2)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两党都保  相似文献   

11.
杨弢  刘乃秀 《今日教育》2007,(4S):22-22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掀起了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新高潮.一批抗日战争史研究新成果纷纷出现。这些新成果中不乏对先前研究结论的质疑和批评之声,例如:《历史教学》杂志2005年第11期刊登中央党校郭德宏教授《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一文.郭教授从抗日战争史研究角度、领导者、主战场、三次“反共高潮”、抗日人物评价等13个方面对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传统结论提出质疑和商榷.表达出有别于传统历史教材基调的“新声音”。在抗日战争史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中学历史教师是应该固守历史教材中的“老基调”.还是追随历史学术研究的“新声音”呢?历史教师如何正确把握学术研究新成果这种新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2.
罗荣桓在领导山东抗日战争地军民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了“翻边战术”思想。其通俗的表述是:敌人打到我们根据地来,我们就打到敌人后方去。这一战术原则,是对毛泽东关于敌后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原则的灵活运用与创新。它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不但在山东抗日战场获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对全国其它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方党组织(即中共满洲省委)在领导东北的反日抗日斗争中,其斗争策略经历了一番演变过程。回顾这一过程,对于全面把握全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这两个政党的抗日战争出发点与目的是不一致的,因此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出现了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抗日战场,即:中国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它领导的正面抗日战场;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与相应的敌后游击战场.这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都曾经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抗日战场的人民战争.抗日战争一开始,“我们共产党人就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或是人民的全面的战争,这样就会胜利;或者是压迫人民的片面的战争,这样就会失败.我们又指出:战争将是长期的,必然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努力,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5.
一、战争指导上和战略上的配合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创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上的新局面。毛泽东同志说:“这样就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这种“新气象”,也具体反映在国共双方在军事上的协同作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彼此协作,共同对敌,互为依存,互相配合。这种两个战场同时存在的局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也是中国抗日  相似文献   

16.
第七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重点掌握: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相比具有四个显著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了抗日的中小地主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亲英美派。这既有利于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也使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 2)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两党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国共合作成了各有政权和军队的合作,双方只能以遇事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在对中国社会各种矛盾和各阶级对待抗日的态度作了深刻的分析之后,创立并提出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这一理论是争取抗战胜利,特别是争取人民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的严重形势,党中央于八月召开了著名的“洛川会议”。会上提出了“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和“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政治主张。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号召下,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合作的力量     
12月12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69年前的今天,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经周恩来等人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斗争,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停战议和,联共抗日。“西安事变”促成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再次合作,从而凝聚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蒋桂矛盾与桂林抗战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形成,与桂系在政治上的开明进步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利用桂系与蒋介石的矛盾,正确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和推动抗战文化运动,是桂林“文化城”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