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魅力课堂的做法:转变教师的教材观,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转变教师的课堂现,由“一潭死水”转变为“智慧平台”:转变教师的教学观,由“灌知识”转变为“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标准孕育了新的教材,新教材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是教书,而是用书来教;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这就对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利用好教材,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现行的初中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是在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Go for it教材的基础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改编而成的.本套教材的编写理念是: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模式学习程序,把探究性的学习引入外语学习中,使学生主动融入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整体语言学习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地理教学为例,阐述了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的必要性及怎样实现“用教材教”的教学行为的基本观点,着重阐释了“教什么”及“怎样教”的观点。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等四大方面,并从“抓住主干,分类施教”、“教师示范,引导自学”和“引导创新,多元评价”三个方面,说明了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工夫。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积极转变教材观,必然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每位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近两年在参加国家级课题及“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实验、及我校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试。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高中历史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由苏州市教科院组织的高中课改展示活动在常熟举行,三位教师同授一课——“抗日战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笔者也从中深受启迪。一、教学的设计理念——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改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效果也远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好得多。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开放性理念之一的教材观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无限创造和发挥的空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念已经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付诸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课教师也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即在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的基础上,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有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从而让语言实践活动情趣盎然,让学生在个性的张扬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这个“弯”曾一度使许多教师顿生迷茫,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思路中的“教教材”,到课程改革以来的“用教材教”,体现了尊重学生数学知识构建的实质。研究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坚实基础,“走入”教材之后再“走出”教材,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用教材教”的基础是研究学情。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6.
孙盛  吕赟 《广东教育》2006,(1):26-26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7.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突破传统教学观和教材观的全新理念,也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灵活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使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学的绳索。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学中,教材被视为“圣经”,师生必须原原本本地接受,不得“越雷池半步”,即所谓“以本为本”;而新课程把教材视为教学的“材料”或“资源”之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能唯“教材”。就学生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对教师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处理,也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材不再是完成课程目标、教育教学任务的“唯一的课程资源”,不再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成为“学材”,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中去。教学《景阳冈》时,我对以上…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每位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近两年在参加国家级课题及“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实验、及我校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试。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高中历…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传统“教教林”的观念正在被“用教材教”的观念所取代.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被赋予“二次开发”的权利.运用教林进行创造性教学已成为教师的首选途径.本文结合学生的学情及已有的教学条件,基于创新的教学设计“以能量量子化一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材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