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诗歌称“首”和文章标“题”诗人写一首诗,作家给自己的文章安上一个题目,这种说法已人人听惯了,但诗何以称“首”?文章为何有标“题”之称?它们始于何时?这却不大为人所理解。近读郭老的《文史论集》,发觉他在解释《胡笳十八拍》的“拍”字时,顺便揭开了这个有趣的秘密——“首”的本义是头。我国古代的诗歌原来是不称“首”的,而称为“篇”(如“诗三百篇”)或者“章”(如屈原的《九章》)。诗歌称“首”大抵始于东晋元年。当时有位孙绰,在  相似文献   

2.
这个80年前的日本童谣女诗人,每一首诗都暗藏一个小小宇宙的秘密。一个人孤单的时候读什么?金子美铃的童谣,这是我的答案。一直想为这位日本诗人写点什么,总是写不出完整的一篇。虽然她的童谣集《向着明亮那方》我读了一遍又一  相似文献   

3.
深沉·广袤·真挚──读《风雨沧桑集》迟林秋当前新诗的弊病之一是肤浅。深沉的忧患意识在时下的新诗中已经十分淡漠。被誉为时代的号角呼唤暴风雨的海燕的诗人,沦为了故弄玄虚的拆字先生。于是,要读懂一首新诗真比解一道数学难题还难,大批读者远离新诗……但读徐放《...  相似文献   

4.
以书下酒     
“《离骚》少所喜,年来久未温。姑作下酒物,绝胜肴馔陈。愈读饮愈豪,酒尽杯空存。”这首诗是称赞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意思是说苏舜钦一边读书一边喝酒,没有下酒菜,就把读的书当成下酒菜了,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5.
以书下酒     
“《离骚》少所喜,年来久未温。姑作下酒物,绝胜肴馔陈。愈读饮愈豪,酒尽杯空存。”这首诗是称赞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意思是说苏舜钦一边读书一边喝酒,没有下酒菜,就把读的书当成下酒菜了,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6.
罗香林原藏《岭南三诗人墨迹》册页,内中所收黄遵宪的手迹,有致胡晓岑的书函一件,手书赠诗一件,手录《山歌》十五首及题记,以及草书《遣闷》诗一首。  相似文献   

7.
张盼 《大观周刊》2012,(5):21-21
本文就李贺的两首诗《古悠悠行》及《马诗二十三首(选四)0其九》进行分析,从中品味诗人的政治情怀与抱负。  相似文献   

8.
刘火雄 《现代传播》2018,(4):153-155
"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给孩子读首诗""我们读诗"等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的兴起,得益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以及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围绕"诗意"诉求设置媒介议程,其内容推送通常采取"画诗乐"传播模式。中国历史久远的诗歌传统一度式微后,经由此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网络复兴,并建构起数字时代新的社群化读诗景观。但是,在应对作品同质化、版权保护等方面,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首》一诗中说:“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以此抒发对前人功业的仰慕之情。读了《出版科学》数期“老编辑甘苦谈”,深有登临“胜迹”、拜读“羊公碑”之感。本人半路出家,是出版界的晚生,只可能谈点感触而已。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所收各诗人集子中,时有窜入他人之诗者,对此,历代学者多有指正。近读杜牧、许浑二集,于两人重出之诗加意留神,一得之愚,不敢自弃。现梳理成文,以就正于方家。《全唐诗》卷五二六杜牧诗中有《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一首,岑仲勉先生在《读〈全唐诗〉札记》中,考证出"川尹刘侍郎"即三川尹(河南尹)刘瑑。然考之杜牧仕履,却发现刘瑑官河南尹时,杜牧并无分司东都之事,因而得出结论说:"如云前分司东都时承瑑恩知,兹追颂其德则可,  相似文献   

11.
汾阳市     
《记者观察(上半月)》2009,(7):F0002-F0002,I000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在汾阳杏花村所作。  相似文献   

12.
飞花拾零     
杨玉环是一个水平不低的诗人,《全唐诗》载有她的一首诗,题名《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渠袅袅秋烟里。转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张云容是个宫女,善于表演霓裳羽衣舞。有一天,在绣岭宫,她为唐明皇和杨玉环表演,杨玉环看后深为赞赏,就题赠了这首诗。这一首诗能写得如此地好,可见杨玉环写诗是一位高手,她  相似文献   

13.
对《全宋诗》中曾巩、王庭珪、孙觌、李纲、吕本中、王洋、李弥逊、黄公度、张孝祥、周孚等人在其他诗人名下重出的21首诗歌进行考辨,确定重出各诗的作者是以上诸诗人。  相似文献   

14.
《宝山诗存》(下简称“诗存”)是宝山历代人诗歌的总汇,它录存了从宋代至清末民初诗人所吟咏的诗作,装订成16册,再加上编余的一些散片,计录有历代诗人600余名,诗歌3000余首,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15.
正小时候翻阅父亲吴奔星1930年代主编的诗刊《小雅》,对两个名字出现频率很高的诗人总是搞不清楚,甚至混淆:一个是路易士,一个是史卫斯。或许是两人的名字都有点欧化吧。及长,知道诗人路易士原来是父亲1930年代的老友,后去台湾,1950年代初以纪弦的名字开创了台湾现代诗派。至于史卫斯的下落,则长期不明,但我对他的好奇,却始终没有淡漠。尤其是上大学后,老师布置了一首英文诗的写作,我以《Forget Me not》为题,写了一首短诗,得到老师好评。几年后,我再翻阅《小雅》杂志,发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夫之),不仅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位大诗人和诗词理论家。他的诗词,除散失外,现今保存在《船山遗书》中,诗作有十五种,即《五十自定稿》、《六十自定稿》、《七十自定稿》、《柳岸吟》、《分体稿》、《编年稿》、《剩稿》、《落花诗》、《造兴诗》、《和梅花百咏》、《洞庭秋》、《雁字诗》、《仿体诗》、《忆得》。共667篇,1645首(其中古近体1178首,七律301首,五律七绝166首)。词作有四种,即《鼓棹初集》、《鼓棹二集》、《潇湘怨词》、《愚鼓词》。共305首(其中小令长调289首,小令26首)。王船山的诗词理论著作,仅入《船山遣书》中有《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南窗漫记》以及《古诗评选》、《唐诗评选》和《明诗评选》。王船山的诗词不仅数量可观,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在诗词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  相似文献   

17.
毛晓旭 《大观周刊》2011,(13):62-62,53
作为文艺复兴后期的玄学派诗人,安德鲁·马维尔把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以及对人世的深沉思索,结合说理的方式,采用新颖独特的意象,融入了这首《花园》诗中。本文先介绍马维尔的生平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然后结合田园诗和玄理诗的特点从大处分析此诗,再通过对文本的仔细解读,探讨此诗中“花园境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诗歌在人类文明中如此重要,但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生活节奏的加快,诗歌的受众群体日益萎缩,读者不断减少。基于这样的背景,"读首诗再睡觉"这一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借助新媒体平台,整合诗歌传播的资源,有效发挥了有声传播的优势,展现出声音审美性,培养和发展受众听觉阅读习惯,拓展了诗歌的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19.
李宏 《中国广播》2012,(12):82-86
美国作家萨姆·斯沃普(SamSwopr)在纽约皇后区教一群11岁的孩子读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的诗——《十三种方式看黑鸟》。这群孩子精力旺盛、想象力丰富,萨姆启发孩子们用同样的手法写自己观察树的诗。美国诗人派克·马利诺夫斯基(Pejk.Malinovski)把整个教学过程录下来,经过剪辑、配乐制作成广播特写《十三种方式》。整个节目没有一句旁白,全部由实况音响和音乐编织而成,音乐完美地与故事的讲述融为一体,就像一首用音响写成的诗,闪烁着孩子们纯洁无暇的智慧和无可限量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选录了"同光体"代表陈三立(1853—1937)的诗作6首。令人遗憾的是,其中的《咏小松》被鉴定为陈三立的早年诗作。所附鉴赏文章称"诗人青年时期的精神状态和抱负也就在这首借小松自况的诗中体现出来,""他的胸怀与情操,从他早期所作这首《咏小松》中,也可看出"。事实上,《咏小松》共两首,《辞典》仅收录其一:"阶庭三尺小松树,待长龙麟岁月间。霰雪纷纷冰齿齿,一尊对汝气如山。"其二:"杜陵移植草堂中,配汝茫茫笑略同。莫为旁枝发桃李,仰天倔强拒春风。"两首诗均出自《散原精舍诗续集》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