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技成果转化与大学生机会型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有机结合起来,以科技成果进行机会型创业理应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然而,我国高校大量成果长期处于"睡眠"状态,迫切需要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把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大学生创业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利用大学科技成果自主创业.要实现这个目标,要从构建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建立创业项目库,设立创业基金,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制定和完善创业制度等方面为大学生机会型创业营造有利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2.
郭必裕 《煤炭高等教育》2012,30(3):10-12,25
大学生利用高校科技成果进行机会型创业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创业风险,发挥知识优势进行创业的重要举措。为提高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的成功率,文章在对大学生机会型创业初创期项目的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阐明高校好项目,很快由企业转化,大学生所利用的科技成果往往是阶段性的成果。从初创期技术成果的产品化、生产工艺设计及营销模式策划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大学生机会型创业初创期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及市场创新特性,提出扶持大学生创业初期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表明,研究生进行的科技创业数量虽少,但成功率较高。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生进行科技创业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型大学应该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重视研究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加强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技能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运用熵权法对高校科技成果进行评价能更科学地反映高校的科技创新水平。以辽宁省27所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熵权法的高校科技成果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发现:科技资源投入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转化效率,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产出的关键因素;综合性大学和部属高校的科技成果水平相对较高;各高校的科技成果水平呈现出区域性差异;各大学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办出特色,特别是应该集中优势资源主攻某一项或某几项指标以拉开与其他高校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寻求新的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大学生创业进行深入探讨,认为高校科技成果应用到大学生创业实践当中,不但能够提升创业的技术含量,减少创业风险,树立创业信心,还能开拓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途径,最后根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我国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历程与成效,发现当前我国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许可转让、自办实体、委托开发、作价入股、创办科技园等模式;分析我国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科技成果水平总体不高、产学研互动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导向与激励不足等问题,借鉴介绍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提出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明确导向与激励、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等促进此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承担着较多的科研项目,产出了大批科技成果.从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角出发,探索构建教学、科研和创业三方互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力求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难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地方综合性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评价机制不完善、科研经费不充足、专业团队未形成等问题。推进地方综合性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必须转变观念,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改变评价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搭建创新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
宣勇  张鹏 《教育研究》2012,(4):43-49
与传统大学相比,创业型大学呈现出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兼顾的二元价值取向。创业型大学更加注重经世致用的创新与创业文化的培育;注重对学校外部的反应性与适应性,注重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和知识生产过程的效率与效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注重研究现实问题的导向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注重以社会服务带动学术发展。只有准确把握创业型大学的核心特质才能实现向创业型大学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的问题,文章基于界面理论,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切入,选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11个条件变量以及2个结果变量,构建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实力指数、投入强度指数和研究合作指数三个方面进行实证测算,同时采用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为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思政教育理念引导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同行”和紧密融合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导向依据。在阐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环境、人才培养资源和人才培养教育产出3个维度构,建了融入思政元素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群组G1法作为评价方法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赋权,采用非线性加权方法设计了评价模型。在上述评价体系基础上,以A大学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思政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种子期是大学生利用高校科技成果创业的起始或上马阶段,技术成熟、性能完美、市场需要的项目,是创业成功起步的关键。为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大学生机会型创业,文章在对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种子期项目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高校好项目,很快由企业转化,大学生所利用的科研成果,往往产品不成型、工艺不成熟,还需深度研发。通过剖析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种子期项目的培育的过程和机理,提出有效培育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种子期项目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科技园作为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平台之一,是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从组建成果转化队伍、整合优质成果资源、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搭建成果转化桥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为其他大学科技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举措。  相似文献   

14.
大学章程能反映大学使命,而大学使命会影响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对36所"985"高校的大学章程进行文本分析,获取关键词"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频次,并针对关键词频次的数量多少总结出中国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视的五种类型。结果表明,中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态度基本一致。但为了让我国企业缩短技术追赶期,就需要中国高校在大学章程中体现出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功能和使命正经历从传统的教育提供向知识创造和社会服务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兴起的创业型大学已经成为加快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业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和载体,其背后反映了大学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文章对国外创业型大学实践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大学治理结构对大学科研创新的影响,并据此对我国科研体制创新提出可资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合理性与现实性,认为高职院校有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现实需要和独特优势,并已呈现出了一些开创性实践。要实现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政府须权利下放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院校要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入手、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正常教育教学体系内。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形成了各高校的鲜明的特色,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但通过对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层次较低、对高校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河南省应积极组织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到高校成果转化中来,鼓励高校教师面向社会需求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并进一步维护职务科技成果权益,提高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削弱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改革高校科研评价体系、采取高校适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强化技术转移机构运营权责,从源头上提高和保障科技成果市场的有效度,能有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环境优化机制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有利于明确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以J公司和L大学为例研究分析,指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接力特性,从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信息交互、对接辅助以及环境优化等方面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归纳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促进机制,最后从创新平台、参与性、交互性以及价值实现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高校科技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创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河南省高等院校科技创业存在着诸如科技成果先天不足、管理体制滞后、科研任务繁重和精力分散、创业意识不强、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明晰现状、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着力进行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和管理创新是高校提升其科技创业能力、服务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