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香港市场研究社在1991年8月29日至1992年1月31日进行调查的有关统计,《东方日报》在港拥有读者178万人,居各报之首。据推算,全港有阅报能力的人在500万左右。读者在5万人以上的报纸有:《成报》、《天天日报》、《明报》、《南华早报》、《新报》、《星岛日报》,《快报》、《信报》、《星岛晚报》、  相似文献   

2.
段勃 《传媒观察》2011,(10):62-63
科技新闻是科学技术领域新信息的传播,包括科技方面的新成果、新发明、新发现、新理论以及国家关于科技的新政策和科技界与科技人物的最新活动等等。科技新闻在我国出现较早,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1915年第2期刊登了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月食》:"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食始于酉  相似文献   

3.
查灿长 《新闻界》2007,(1):105-106,124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起源于19世纪的广州、香港和上海等沿海“开埠通商”地区,如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53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1861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上海新报》、1867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万国公报》、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及1893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闻报》等等,这些中国近代最早刊登商业信息广告的主流中文报刊,构成了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漳州地处福建南部九龙江平原,与厦门隔海相望,是福建和广东之间的交通枢纽之一。1911年9月11日漳州光复后,才开始有民办报刊,就是漳州图书仪器社出版的《录各报要闻》。这实际上是一份文摘报,不久就停刊了。1913年2月2日《漳州日报》创刊,以后又出现《漳州旬报》。这两份报刊,均因  相似文献   

5.
《传媒》2011,(9)
·1946年7月31日,《今晚报》的前身《新生晚报》创刊。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天津地下记协在该报发展了8名地下成员。·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当天,《新生晚报》出号外迎接解放,成为新中国最早的晚报。随后,旧有各报一律停刊。3月1日,经批准,《新生晚报》复刊。  相似文献   

6.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7.
段勃 《编辑之友》2011,(9):102-104
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1834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刊登的《新闻纸略论》是中国报刊中出现的第一篇新闻学专论。1876年6月上海出版的《万国公报》刊登的《论新闻纸有十益说》  相似文献   

8.
辜璟 《新闻三昧》2005,(5):19-21
近代报刊源于西方,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胫到了19世纪初,报刊已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当西方传教士来到古老的中国传教布道时,也带来了反映其意识形态的重要器具——近代报刊,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如,第一份中近代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蜜蜂华报》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最早的新闻照片出现在二十世纪初。一八三九年八月十九日,法国人路易——苦克·达盖尔公布了摄影术后,在十九世纪中叶传到中国。国内最早用照片的杂志是一九○四年创刊的《东方杂志》。《京话日报》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曾用照片揭露法国传教士杀害南昌知事的真相。一九一二年,松江女子中学创立了摄影班,专门培养摄影人才。当时的中国报纸纷纷刊载照片,《上海时报》还曾出版“图画周刊”。这是我国报刊利用照片出  相似文献   

10.
正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运动蓬勃开展,女性社团、女性报刊是妇女运动开展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女性团体达40余个,女性报刊达30余份。如女性社团有中国女学会、共爱会、女青年会等;女性报刊则有《女学报》《女报》《女子世界》等。北京地区最早的妇女报刊《北京女报》和妇女社团"中国妇人会"  相似文献   

11.
正戊戌变法时期,天津是维新派在北方开展报刊活动的又一个重要据点。严复等创办的天津《国闻报》,与上海《时务报》桴鼓相应,分执南北舆论界牛耳。它不仅是天津地区中国人创办的最早报纸,同时也是维新派在华北地区出版的唯一报纸和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张日报。【富有特色的《国闻报》】《国闻报》是在上海《时务报》创刊后的第2年,即1897年10月26日(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一日)创刊的。社址设在天津租界紫竹林海大道,由严复与王修植(菀生)、夏曾佑(穗卿)、杭辛斋(慎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报刊资源的开发,谈谈图书馆报刊工作的改革。一、报刊的产生与发展报刊在文献领域中出现较晚,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雏形——《邸报》产生于我国汉代,最初是在宫廷里流传。十六世纪欧洲才出现威尼斯的手抄新闻综合报道。世界最早的期刊是1665年法国创办的《学者杂志》和英国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伦敦公报》。第一份中文期刊创办于1815年,是由两名英国传教士和一名中国人主办的,名称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戊戌变法时期学会蜂起,才产生国人自办的期刊。报刊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自  相似文献   

13.
△最早的副刊是上海《字林沪报》一八九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逐日随报赠送的附章《消闲报》.△最早的白话报是一八七六年三月由申报馆间日出版的《民报》.△最早的画报是一八七五年由范约翰编辑在上海出版的《小孩月报》.△最早由中国人自办的晚报是一九一五年进步人士简书在上海创刊的《爱国晚报》.△最早的女报是一八九八年创刊的《女学报》,它是维新运动的产物.△最早由中国人自办的儿童报纸是一九三○年六月一日在浙江绍兴出版的《中国儿童时报》  相似文献   

14.
李岚 《历史档案》2006,(1):92-98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是最早的中文报纸之一(晚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经历了清末、民国直至上海解放,历时77年零26天,出版25600(25599)期的《申报》,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段勃 《编辑之友》2011,(8):122-125
中国新闻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1834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刊登的《新闻纸略论》是中国报刊中出现的第一篇新闻学专论。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出现专门以新闻学为研究内容的学术团体。紧接着,戈公振在上海发起成立了报学社,黄天鹏在北京倡议成立了北京新闻学  相似文献   

16.
小资料     
我堂创办的最早的报刊 《新青年》;《新青年》是我党最早的中央机关报。自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新青年》就成为该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报。主编为陈独秀。 《向导》:我党公开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向导》周刊。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主编为蔡和森。 《热血日报》。我党最早创办的日报是《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是我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主编为瞿秋白。 《妇女声》:我党最早创办的妇女刊物是《妇女志》。1921年12月13日创刊于上海。该刊是中国共…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校校报改革发展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校校报的诞生分为三个时期:民国时期、共和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校校报是随着中国高校的诞生,发展应运而生的。中国高校校报诞生最早的应该是《北京大学报》,1917年11月16日由蔡元培先生创办,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报刊之一。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批知名老大学的校报都是大约在20年代前后随着高等院校的建立和发展而诞生。共和国建设时期,创立了许多高校如吉林大学、重庆师大、中国农大等,  相似文献   

18.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钋和镭。是谁,是什么报刊最早把这新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介绍给中国民众的呢?长时间以来,人们多以为1903年鲁迅发表在《浙江潮》上的《说钼》一文,是最早向中国人民介绍镭元素的文章。其实不然。最早向中国民众介绍这方面知识的,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杜亚泉先生和他创办的《亚泉杂志》。  相似文献   

19.
在最早一批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近代化报纸中,1874年2月4日(同治12年12月18日)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以其独树一帜的言论而名重一时,享誉海内外。这份由著名报人王韬主编的报纸,在创刊后的头10年中(1874—1884),发表了数以千计的各类言论。这些言论题材内容之广泛,思想内涵之丰富,表现形式之多样,在当时的中文报刊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它们代表了当时中国报刊言论的最高水平。因此,在中国报刊评论的发展史上,《循环日报》的言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理所当然地受到众多新闻史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第二期揭露了1982年《奥秘》画刊上发表的《猴子报案——一个真实的故事》,是纯属虚构。去年,《解放军报通讯》也曾以《猴子三闹军报》为题,披露了《猴子牧猪》,《猴子捡燕窝》等三篇都是失实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诸猴大闹各报的“风波”虽然平息,但小小猴子,竟能登堂入室,数闹各报,引起读者抗议,逼得报刊“更正”,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文责自负,主要责任当然应该由作者承担。但我们的编辑为什么总是受“猴子”的骗呢?为什么从众多的稿件中总爱挑这些东西编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