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采用超等长训练之一的跳深练习提高排球运动员弹力.研究表明跳深练习对提高弹跳力有效、可行,为排球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出色的弹跳在比赛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出众的身体素质却是增长弹跳力的基础,但是许多队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之后,身体虽然变得更强壮,但弹跳力和身体的灵活性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姚明就是一个例子。这是因为力量训练具有多重效应、必须明确训练目标,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姚明是以牺牲灵活性而增加力量的。猛龙队的克里斯·波什原来是豆芽菜类型,在进入NBA后,仿造贾巴尔当年的训练方式,双腿绑沙袋进行跳绳训练,力量和弹跳都有所增强,这也是NBA球员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在健身房里练习力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弹跳力是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在篮球竞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弹跳力的高低能反映出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腿部力量训练是提升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常训练中,通过腿部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弹跳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篮球运动员对腿部力量训练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在训练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在进行篮球运动员腿部力量训练时,一定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明确腿部力量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就腿部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弹跳力提升的效果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积极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篮球事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以及篮球运动发展的大趋势日益明显,弹跳力训练已经成为专项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篮球队日常训练工作显然要将其视为重点关注对象。基于此,文章在分析青少年篮球队弹跳力训练的意义基础上,明确了青少年篮球队高效落实弹跳力训练的两个基本侧重点,并围绕训练目标的制定:要以青少年身体发展规律和特征为基本立足点;训练内容的选择:核心力量与下肢力量训练作为主要的对象;训练手段的采用:要将“以赛代练”的原则加以深层运用;训练评价的开展:注重“双主体互评”的组织与实施四个方面,将日常训练工作中的可行性实施方案做出明确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弹跳力对于高考体育训练来说,是身体各项素质中的重要部分,是提高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运动员弹跳力的好坏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发展弹跳力的关键在于肌肉用力时做到爆发有力,特别是下肢和腰腹的肌肉力量得到充分有力的伸展后,才能做到发力时伸肌充分伸展,收缩更为有力。在基层教学和训练中,提高弹跳力的方法途径很多,除负重(杠铃)等器械练习外,徒手的训练手段就成了农村中学提高弹跳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少儿训练中,一般身体和基本技术训练应占较大比重。我国老一代高水平举重运动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强调身体训练的作用,60年代后则少安排或不安排身体练习,集中于专项训练。80年代,一般身体训练被逐渐取消或占很小比重,训练内容进一步趋向专项化,方向性十分集中,减少了转化过程,增加训练量,提高了力量训练强度。专项辅助性训练内容的选择,经历了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要想提高跳远成绩,必须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的训练,如速度力量、弹跳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这些素质的训练,必须选择那些在动作形式和用力结构与跳远相近似的专门的练习方法,才会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8.
陆佳  王东 《体育教学》2002,(3):33-33
发展弹跳力的关键在于肌肉用力时做到爆发有力,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充分用力伸展后,又能做到瞬间的充分放松,这样才能在第二次用力时伸肌充分伸展,收缩时更为有力。跳跃是由伸膝、髋、躯干肌群和屈足肌群爆发性收缩完成的。它的用力性质属于速度力量,也称爆发力。所以,发展弹跳力应与提高上述有关肌肉群的力量结合进行。结合教学与训练的体会,介绍以下提高弹跳力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功能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对功能训练的研究却相对滞后.通过回顾功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概括出竞技体育中功能训练的3个基本理念:强调训练动作,而非肌肉;强调动作练习的整合;强调动力链,重视“弱链”效应.仔细审视功能训练,发现它既非理论创新,又非方法改良,而是一种训练理念,主要目标是以身体整体性为基础的多关节、多维度、多肌群参与的动作练习,促进运动员肌肉平衡,发展神经肌肉协调配合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功能训练是一种身体训练,属于一般训练范畴,准确理解和把握功能训练是操作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弹跳力是少年排球运动员应重点发展的身体素质。在弹跳力训练中应充分考虑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弹跳力素质训练的规律以及排球运动的专项特点。通过文献分析对排球弹跳力的定义、青少年运动员生理特点以及发展弹跳力训练的方法手段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三维测力台系统和红外光点运动分析系统同步测试的方法,定量测试分析运动员杠铃负重量半蹲练习过程中,人体对地面的跨伸力、对杠铃的作功率和杠铃在人体作用下运动的加速度、末速度、动量等参数指标与负荷重量的相互关系;及各参数指标的最大值与弹跳力的相关关系。为继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发展弹跳力的力量素质训练内容的定向化、负荷重量的定量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运动员的弹跳力和滞空能力越来越重要。许多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后,身体虽然变得更强壮,但弹跳力和身体的灵活性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有所下降。殊不知,力量训练具有多重效应,必须明确训练目标,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综合地针对全身的力量训练是增长弹跳力的基础。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对弹跳力影响最大的是腿部肌肉爆发力,特别是小腿三头肌的爆发力对弹跳力影响最大;其次是腰腹部肌肉爆发力,因为你必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腰去推动你的整个身体与你的腿同步提高,如果腰腹力量太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始采用的超长性抗阻力等张收缩训练,从运动解剖生理学角度,结合排球起跳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分析了该法对发展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练习效果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孙鹏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4):443-444
弹跳力是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应重点发展的身体素质。在弹跳力训练中应充分考虑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弹跳力素质训练的规律以及排球运动的专项特点。通过文献分析对排球弹跳力的定义、青少年运动员生理特点以及发展弹跳力训练的方法手段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同训练方法对发展弹跳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弹跳力的关键在于训练中如何提高最大肌力和动作速度这两个方面。青少年肌肉力量相对薄弱,但肌肉的收缩速度快,加之灵敏、协调性的发展已进入高峰期,若在这一年龄阶段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促进中学生弹跳力的有效增长。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在不断摸索提高弹跳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并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对比来检验各种训练方法的有效性。这些训练方法大致可归类为以下三种:静力性力量训练、动力性力量训练和超等长力量训练方法 (跳深练习 )。据国内外已有的实验报告指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这几种训练方法对发展弹跳力…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练习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如练习质量的好坏等,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身体的(身体各种素质、疲劳、伤病等);同时也有情绪方面的。身体上的原因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处理:一是采用恢复体能;二是通过治疗解决伤病所出现的问题。而由于情绪原因所导致的训练质量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教师上课过程中语言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阶段,身体各功能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在进行力量和弹跳力练习时往往要以徒手与轻器械练习为主,但一些教师喜欢单纯用深蹲跳或蛙跳练习来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弹跳能力,结果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对练习失去兴趣,同时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体育课教学与训练中,以两人合作兴趣跳练习形式来练习,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协调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跳远速度训练与弹跳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跳远项目速度训练和弹跳力训练的特点,列出了发展速度和弹跳力的训练方法,并提出如何更好、更艺术地把发展速度和弹跳力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徐言平 《中华武术》2007,(11):54-55
身体训练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与手段,全面提高与改善运动员的形态、机能、健康和素质水平的训练过程。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它是高度竞技能力的决定性前提,是高速度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多年来,少年儿童武术训练实践证明.只通过身体训练来提高运动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一些专门训练加以补充.才能促进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家在武术专项训练中已总结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基础功练习方法.如: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骨骼中有机物含量相对较多,无机物相对较少,弹性较大硬度相对较小,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容易骨折,但是容易变形。弹跳力的练习往往是在身体承受各种外力和身体本身重量的作用下进行的,练习时方法安排不当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在训练时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科学合理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