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应该使人类的精神冒出火花。谁渗透了音乐的意义,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贝多芬日前,由文化部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顺利闭幕,文化部副部长李洪峰,波兰驻华大使塔德乌什·霍米茨基,福建省及厦门市有关领导及著名音乐家吴祖强、周广仁、鲍蕙荞等为获奖选手颁奖并出席该届赛事的闭幕式。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在音乐上是个巨人,可其本人却是个矮子。从一张描绘贝多芬行走在维也纳街头的画上就可以看出,他的身材明显地比旁人小。辛特拉对贝多芬作了一番形象的描述。他说贝多芬的身高只有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带有各种头衔人物的包围之中。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这几位不是别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相似文献   

4.
2013年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先生(1868~1940)诞辰145周年。蔡元培先生毕生倡导美育,是贝多芬音乐的爱好者和弘扬者,曾于1 9 2 9年3月2 2日作《贝多文(Beethoven,1770~1827)》七绝四首(贝多文,通译为贝多芬——笔者注)咏赞这位世界音乐的巨人。蔡元培先生四首《贝多文》及诗后注释内涵丰富,颂扬贝多芬的音乐成就和精神品格的同时,亦可使读者从中一窥诗作者的音乐观、艺术观和美学观,不失为研  相似文献   

5.
初见贝多芬的面模:上世纪50年代,青岛市第一中学篮球场东北角有两排红砖平房,前排是体育和音乐美术教研组,后排有两间是供学生绘画活动的美术组,这里有许多我少年时代的珍贵回忆。红砖房对面是音乐教室,教室墙上有贝多芬的画像及名言:“音乐当使人们的灵魂爆出火花。”这些都是音乐、美术教师赫保真老师所为,赫老师在音乐课上常给我们讲贝多芬的故事,讲如何欣赏贝多芬的乐曲……在红砖平房的美术组里,有许多供同学写生的石膏像,其中一个石膏半面像是贝多芬逝世后用石膏在其脸上翻下的面模复制品。老师说,外国有用石膏在死脸上翻制面模的风俗,如此可为后人保存一个人的最后形象。1986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富春江画报编辑的《美术五十讲》一书中,介绍贝多芬此面模时说:“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1770~1827年)是大家熟知的音乐家。在他逝世时,为永远纪念并保存他的光辉形象,特由雕塑家用石膏在他死去的面部上翻制下了此面模……”贝多芬原来是这样的:宽宽的额头、紧抿的嘴唇、闭目凝神,仿佛沉浸在新乐曲的构思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达官显贵的客厅里,举办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经常处在贵族及带有各种头衔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粗线条的硕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他高度的自尊心,使他的一举一动比贵族还要高贵。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这几位不是别人,而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多芬的时候,便纷纷表现出五体投地、景仰之极的样子。公爵为了取…  相似文献   

7.
“左转脸”与音乐天才沈洪我们谁都会知道自己是不是“左撇子”,但几乎无人知道自己是不是“左转脸”。美国的专家研究表明:人们不是“左转脸”就是“右转脸”。“右转脸”较之“左转脸”者要普遍得多,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左转脸”竟与音乐天才有关:贝多芬是“左转脸...  相似文献   

8.
每当我们欣赏德国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时,我们无不被乐曲那摧毁一切的力量与气势所激动。我们似乎从中看到了贝多芬敢于接受命运的挑战、战胜命运的勇气和信心。有意思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许多遭到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中的人民,也把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作为希望和勇气的象征,以此来增强自己同法西斯强盗斗争到底的决心。在英语中,“胜利”的缩写是字母“V”,将“V”译为当时通用的摩尔斯电码的符号时,就是三短一长:…——,这近似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开始的命运主题。不管这是不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爱因斯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爱因斯坦科学创造的作用比一般所认为的要大得多。在爱因斯坦最珍爱的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乐曲中,他感到了自然界规律性的反映。音乐对他来说如同毕达哥拉斯所称数的和谐、开普勒所称天籁、莱布尼兹所称神袄赋予世界的全面和谐的模拟。  相似文献   

10.
交响曲的近代概念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他的一生及其作品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同时,在音乐史上也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它都可以称之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名曲。因此,在贝多芬逝世后150年的今天,它已成为远东的日本每年欢度年末时的“神圣节目”,这并不足为奇。从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而言,《第九交响曲》是在决定交响乐的近代概念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乐曲。具有古典意义的交响乐诞生于18世纪中叶,在此以前,人们把交响乐一词用于“器乐合奏曲”之意,以此与“声乐”加以区别。众所周知,在亨德尔的《弥赛亚》中,有一首短小的器乐曲,人们称  相似文献   

11.
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史的地位恐怕并不为过。他在不长也不算短的57年生命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不朽作品,其中包括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0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和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和他众多的乐曲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面前,摆着一幅爱因斯坦手托小提琴的动人肖像。那是1930年爱因斯坦准备在犹太会堂音乐会上,演奏小提琴以募捐资助犹太同胞时拍摄的。这幅作品勾画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的形象。爱因斯坦爱好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尤为喜爱。他不仅对小提琴有精深的造诣,而且还常常用钢琴弹奏贝多芬和巴赫的曲子。他在对相对论的孤军探索中引弓独奏,以艺术作为对科学灵感的激发、补给和滋养;在对社会活动和和平运动的参与中表演三重奏、四重奏以至开音乐会,以作为对美的追求、对和平的渴望和唤起人们的良…  相似文献   

13.
巴赫和贝多芬日本一位专门研究巴赫和贝多芬的小提琴家高谷里川最近接受了联邦德国一等勋章。早在19岁时,他就获得过德国学院交流机构颁发的奖学金,并在柏林和慕尼黑受小提琴训练。1964年,他参加巴伯格交响乐团,1981年返回日本,现在他是东京国家艺术学院的教授。同时,作为一位音乐会独奏演员,深受听众欢迎。对教堂的科学研究基督世界最大的教堂之一科隆教堂据说是一座哥特式的宝库。最近,它一直是人们研究的对象,从13所德国大学来的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天气侵蚀及构  相似文献   

14.
吴光兴 《中国文化》2004,(21):135-144
方东美(1899-1977)长期在中央大学、台湾大学等校从事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的教学,同时,又是一位立场鲜明的哲学家。他兼通中西哲学,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体系,并创造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他对原始儒家的研究,成一家之言,在现代儒学学术史与现代哲学思想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本文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陈来一般认为,冯友兰哲学是一种新实在论的哲学、一种典型的理性主义,这在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也使得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因素往往被忽略了。他自己曾经有一次这样说过:“我过去的哲学思想最後归结到神秘主义。”事实上,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16.
电脑作曲     
贝多芬是不是该让路了?因为电脑现在已经能够分析、演奏甚至创作复杂的乐曲了。美国斯坦福大学音乐与声学电脑研究中心主任约翰·乔恩宁说:"我确信,如果巴赫在世,也会喜欢电脑的。现在人们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聋因揭秘周福全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于1820年后双耳完全失聪,成为尽人皆知的秘密。贝多芬也许以为随着他1827年的去世,这一秘密也会随他而去,但他想错了。目前,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对其遗发的研究分析,揭示这位著名作曲家的耳聋之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贝...  相似文献   

18.
音乐的作用     
正在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中,音乐对社会的作用随处可见。要知道,地球上的每一种文化都有音乐,音乐似乎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然而,早期音乐未能一代一代流传或记录下来。因此,并没有正式记录的"史前"音乐。即使如此,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用骨头制成的笛子却可以证明史前音乐的存在。在近代的历史中,能够看到音乐对社会的明显影响。据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起草《独立宣言》时曾经受到音乐的帮助。当他找不到准确的词语描述某部分章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戏曲、戏剧、曲艺、民间音乐还是新创歌曲,都是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却能在各种的曲调中尽情释放。由于受地方曲种方言的影响,各地音乐都有自己的特色,各种戏剧和戏曲音乐均有自己的基本观众群体,要在全国推广某一曲种肯定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谱写成戏歌,在歌曲里引进各种戏曲音乐元素,可以让人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民族戏曲音乐的艺术魅力。在歌曲创作中吸收戏曲元素而形成的戏歌,是戏曲艺术流行化、高雅艺术大众化的有益探索,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品种,创新地方特色艺术,使歌曲更加具有民族艺术特性,才能使中国音乐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沉浸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便仿佛置身于和谐与单纯、激情与优美的灵光中,向真,向善,向美,不断回归……此刻,激情与理智,痛苦与狂喜,沿着爱与美的灵光不断超越升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