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看编剧中的“人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看似在说如何讲故事,但其论述始终围绕着人物展开。《故事》的核心不是如何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而是塑造"英雄"式人物的问题,这些都根植于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国的电影人要读懂《故事》,首先需要找到自己的根和文化精魂。  相似文献   

2.
编剧     
职业描述 什么是影视编剧?其实,答案就在问题之中。要成为编剧你必须写剧本。因此编剧要编写由电影、电视演员或广播剧播音员口述的文字材料。编剧经常不被人所注意,他们在导演、演员等更光彩夺目的专业  相似文献   

3.
编剧梦工厂     
《人偶大戏——泄密》乐乐姐姐:我们的小人偶主角在QQ空间里发出以后,得到了众多K迷的热捧,纷纷给我们寄来了自己设计的剧本。这一期,我们就选取了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剧  相似文献   

4.
课本剧的方式串讲历史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可行吗?勾连所学戏剧知识来创新地学习文言历史故事,在学习新知的实践中全面细化、拓展了戏剧知识。如此整合、勾连,能更好地落实学科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把综合性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把对语文学习的热爱这颗小小的种子真正种在学生心里。面对全新的部编教材,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立足教材,活用教材,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教会他们创造、创新,这样才能培养有眼界的、跨界的复合型人才,这才是真教育。  相似文献   

5.
影视编剧具有文学写作和故事程式化双重性质,独特的培养方向需要调整课程模块,在目前高校课程群中,该课程存在三个问题:非剧作专业的谱系尴尬、大课堂教育的无奈和编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课程创新从微观来看,可以从个人、团队和普世群体三条路径来分别进行教育设计。  相似文献   

6.
"设难、解难"是很多成功的影视动画故事片常用的情节设计方法。基本模式是:在主要角色追求目的的行动中精心设置难点,再巧妙地解除难点。如此类过程持续发生则形成"设难解难的连环"。"设难、解难"手法既在剧情局部产生各种戏剧效果,又能起到组织情节、搭建故事的结构作用。  相似文献   

7.
《立春》是一面有裂痕的镜子。"缺陷"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也影响了故事的风貌。胡金泉是《立春》的"六指",编导的刻意求"缺"。刻意求缺而制造意义,正如镜子的裂痕,本身即是缺陷。  相似文献   

8.
最佳编剧     
我不常照镜子,但只要一照,就会仔细地端详自己的脸。假如不这样的话,我将很难找到自己的眼睛和嘴巴。我的意思是,我的鼻子太大,基本上占据了脸的所有位置。换句话说,我长得丑。一次联欢会,主持人给大家出了一个谜语:朱砂和鲁瓜,打一电影,奖品是一瓶可乐。结果班上三十六位同学,有三十五位猜到了《美女和野兽》。当然,这是正确的谜底。包括我,我也得到了可乐。只有朱砂猜错了,她的答案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结果这件事被评为2002年度班里最搞笑的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影《一九四二》的上映,该片的编剧刘震云太忙了,太火了。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两度来到浙江杭州:一是和《一九四二》的主创人员一起在杭州举办观众  相似文献   

10.
11.
12.
编剧梦工厂     
片名:《独自在家》导演:妮林帕主演:狗波波人傥树——吗爱的临—?知花狗风波我道见中潇波可我花豪洒!是是开杰倜人谁、玉见  相似文献   

13.
14.
编剧梦工厂     
  相似文献   

15.
卓雅 《母婴世界》2012,(6):96-97
在当妈妈之前,写过小说也编过剧本,开过专栏做过广告人,每每都和文字、语言、创作有关,但从没有一个角色,像“妈妈”那样让我如此投入、忘我。而好的艺术,往往出自忘我的境界。佛家说佛性是人人平等的,艺术家说艺术天分也是天生有之,我说,好妈妈就是母性+灵感=故事大师。  相似文献   

16.
因栏目需要,现面向所有K迷,招聘导演编剧若干名。条件:每期我们会选取几张经典的图片或者剧照,提前发布到我们的QQ空间上(http://user.qzone.qq.com/595770801),同学们可以根据  相似文献   

17.
戴萦袅 《新读写》2008,(6):32-34
《被磕痛的心》是一部很有才情的少女小说.小说作者戴萦袅曾在本刊发表过多篇习作,这部长篇小说是她在高中时开始创作的。当她考取了复旦大学的时候,长篇小说《被磕痛的心》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真是双喜临门!  相似文献   

18.
晁夕 《大学生》2014,(17):72-72
正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取决于大学里能否找到真正的兴趣。1991年,我考上中国刑警学院。在中学,我的梦想是当一辈子警察。在我的心目中,警察维护正义,太帅了。上了刑警学院刑侦系,我就认为自己的一生将是锄强扶弱的神探。然而,毕业后当了五年刑警,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警察,我只是理论上的刑警学院好学生,现实中的警察与我的个性不相符。面对职业与个性间的冲突,我也曾尝试过其他警察岗位,却仍旧发现我更偏爱文艺。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