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明 《知识窗》2008,(1):29-29
1937年10月下旬,战局恶化,蒋介石度势不敌,准备放弃上海。为防“三大亨”被日伪利用,蒋介石电告杜月笙,要他与黄金荣、张啸林离沪南下去香港。  相似文献   

2.
胡适,蒋介石拟定的抢救名单中第一人 1948年1月13日,蒋介石派人飞抵北平劝说胡适南下,但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蒋介石又两次亲自打电话催胡适飞南京,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紧急“抢救计划”。“抢救”对象首先是胡适、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其次是陈寅恪、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事已至此,胡适这才下了走的决心。胡适小儿子胡思杜表示留在亲戚家。  相似文献   

3.
1943年3月10日,蒋介石在陪都重庆发表了&;lt;中国之命运&;gt;一书.这本书公开反对民主、自由和共产主义,是蒋介石为继续掀起反共浪潮作思想舆论准备.蒋介石在书中一再宣称:“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没有了中国“.……  相似文献   

4.
引子:这样的问题究竟有多大价值一位教师在讲授《全面内战的爆发》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同学们,最想发动内战的是谁?“蒋介石.”“那么谁来充当蒋介石的帮凶呢?”“美国.”“蒋介石要发动内战,明说不就得了,干嘛还要欺骗人民呢?”“时机不成熟,内战的准备还没有完成.”显然,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是相当普遍的.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因此,问题教学法也得到不少教师的重视,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答来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很多师生的问答是假的,因为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彩霞 《知识窗》2008,(7):22-23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在蒋介石被扣押期间,一度想到了死,一天之内,写了寄其妻宋美龄、两儿蒋经国和蒋纬国与全国国民三份遗嘱。  相似文献   

6.
唐人 《知识窗》2008,(1):17-19
最近一期的台湾《新新闻》杂志有一篇题为《蒋介石在大陆秘制原子弹——蒋批“如拟”——十余封密电首次曝光》的文章,披露了1945年至1947年间的当时国民政府10多封机密电报。证实国民党曾在抗战胜利初期,秘密网罗被俘日本原子弹专家,尝试研制原子弹。稍后,蒋介石接受军统局代局长戴笠的建议,延聘著名科学家吴大猷、郑华炽、  相似文献   

7.
从1943年替蒋介石看病,到1975年为他签下死亡证书时,熊丸一直是蒋介石的侍从医生。然而几十年后,熊丸却说:“如果能有第二次选择,我宁愿当个平平凡凡的教授。”凭割痔当侍从医官熊丸可以说是人如其名,他个子矮小,笑起来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线,让人很自然地想起“浣熊”那种可爱的模样。他是四川人,从小便活泼好动,念中学时,还是学校足球、排球及台球运动代表队的成员。他说:“那个时代好动的同学都念理工去了,只有好静的才会去学医,但我家里共有14个兄弟姐妹,父亲觉得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国历史上,大家都知道蒋介石有一个很忠实的谋臣,被称为蒋介石的“文胆”,他就是陈布雷。而在国民党内还有一位才子谋士,被称为国民党的“文胆”,他就是戴季陶。戴季陶(1891~1949),原籍浙江湖州,出生于四川广汉西街一个经商兼儒医的家庭。在国民党中,戴季陶是一位比较有眼光的政治家。他曾做孙中山的秘书达12年之久。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共活动,先后发表《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文章,是国民党内的“理论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  相似文献   

9.
纵观周佛海的一生,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共“一大”的代理书记。“一大”后,他从共产党投向国民党,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和“三民主义理论权威”。抗战爆发后,他又当了汪伪阵营的第3号大汉奸。而为周佛海提供这些政治机遇的却是青少年时期的两次不平常的考试,说来真是让人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10.
李金平 《百科知识》2007,(11X):41-4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国民党军队对江西工农红军组织第一次围剿、根据地军民正准备反“围剿”前夕,江西东固革命根据地却发生了一起至今恐怕仍不为太多人所知的重大事件—— 它就是“AB团事件”。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几千名红军官兵和根据地内的党团员及普通群众惨遭杀害。此事并非当时“围剿”红军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所为,  相似文献   

11.
晓明 《知识窗》2008,(1):55-55
三大战役落幕,黄金荣决意留在上海不走,是心中有底吃了定心丸。 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首任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屠杀共产党人的具体指挥者,与黄金荣属同路人。抗战期间,杨虎失宠,对蒋介石心怀不满,经周恩来启发开导,转化成了反蒋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蒋介石在公开谈话或与日方的秘密谈判中,曾以“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作为条件。部分学者对此的解读是,蒋准备放弃、出卖东三省,因此他们对蒋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持严厉批判态度。但  相似文献   

13.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与国民党进行了历时半年多的战争,红军损失惨重,苏区无法自保,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由于当时苏区的政治资源破坏,物力资源、人力资源贫乏,这些因素都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最终结果。但最终对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起主要原因的是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破坏了党内的团结,以博古为首的错误的军事路线影响了正确战略、战术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杨天石 《百科知识》2012,(10):25-28
正1949年,蒋介石决定将国民党及政府机构迁移台湾,自此,台湾历史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蒋介石作出这一决定,有一个逐渐酝酿并成熟的过程。蒋介石早期的台湾印象1894年,清政府在与日本的战争中失败。次年订立《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当年,蒋介石9岁。1918年8月18日,蒋介石自香  相似文献   

15.
杨乐生 《知识窗》2007,(8):18-19
“蓉案”又称成都事件,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特务、浪人到中国各地制造或挑起事端.作为侵略中国口实的一系列事件之一。日本外务省派人到成都筹建领事馆,成都群众游行示威,表示抗议,蒋介石的特务混乱中打死2名、打伤2名日本人,并嫁祸地方,想借此逼走刘湘。  相似文献   

16.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与国民党进行了历时半年多的战争,红军损失惨重,苏区无法自保,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由于当时苏区的政治资源破坏,物力资源、人力资源贫乏,这些因素都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最终结果。但最终对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起主要原因的是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破坏了党内的团结,以博古为首的错误的军事路线影响了正确战略、战术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1975年清明节,夜幕降临时分,久卧病榻的蒋介石陷入了昏迷中……子夜晨钟响起前的10分钟,蒋介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9岁.  相似文献   

18.
重识宋子文     
韩文宁 《百科知识》2011,(10):47-49
宋子文是"宋氏家族"的长公子,担任过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长等要职,他对蒋介石时代的政治、外交和财经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不过,作为蒋介石的妻兄,宋子文与这个妹夫是道同而志不合。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宋子文就此分道扬镳,移居美国,1971年在旧金山寓所去世。  相似文献   

19.
王燕玲 《科教文汇》2009,(7):135-135
写景抒情的散文,以情景交融者为佳,被称为美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一篇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美文。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  相似文献   

20.
1975年清明节,夜幕降临时分,久卧病榻的蒋介石陷入了昏迷中……子夜晨钟响起前的10分钟,蒋介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