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运用冲突分析模型,对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知识产权专有性和科学数据共享性所引发冲突产生的必然性从理论上进行论证。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冲突属于非完全对抗性冲突,只要在共享系统中引入中立的协调人,并赋予该协调人一定的权利,就会出现稳定解,从而实现科学数据的共享。   相似文献   

2.
创新联盟已成为整合创新资源、促进集成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创新联盟中知识专有性与知识产权共享之间的冲突却严重阻碍了联盟的有机运作和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创新联盟形成阶段关于知识产权价值辨识等问题的冲突,创新联盟运行阶段关于知识产权投入程度、标准等问题的冲突,创新联盟结束阶段关于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问题的冲突。对这些知识产权冲突的清晰辨识和对策研究对联盟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冲突的主要表现及症结所在,然后对相关冲突协调对策进行探讨,具体包括保证联盟企业自愿平等地参与、完善信任机制、在互惠基础上协调各方利益、引入第三方机构协调冲突、激励成员共享的积极性和促进知识创新等,以达到保护与鼓励企业联盟知识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动态联盟形成阶段知识产权冲突及激励对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以知识合作为主的动态联盟中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垄断性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着重研究了动态联盟形成阶段知识产权冲突的内容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基于利益、契约和信任的激励框架,为解决动态联盟的核心矛盾及类似的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冲突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技术标准联盟形成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伟锦  韩文慧  周青 《科研管理》2010,31(5):96-101
摘要:技术标准联盟是以创建或共享技术标准为目标的利益结合体,其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障碍。在探讨技术标准联盟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技术标准联盟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以找到产权技术间的最有效结合点、欺诈和机会主义行为、专利权与技术标准化冲突等问题,并从完善协商机制、协调联盟伙伴关系、制定知识产权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推动我国技术标准形成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演化博弈分析框架下,重点讨论知识特性因素、知识基础因素、盟员互动因素等要素以及知识共享成本与异源知识协同价值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进而确定联盟成员策略演化路径与演化稳定策略。研究表明:知识可理解性越高,企业知识存储越充分、成员间关系越紧密,知识共享成本越低、协同价值越高,则盟员合作意愿越强,个体知识吸收与联盟知识积累效率越高。盟主企业在联盟形成初期应进行适当干预与引导,同时加强对联盟知识转移成本、成员关系的管理,从而保证联盟成员沿合作路径最终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7.
知识型动态联盟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是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知识动态联盟中知识产权风险的表现,从动态联盟组织特性、知识特性及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出发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辨识,运用风险矩阵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并在风险辨识和评估的基础上构建风险防范的内生体系和外生体系,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建东  谷丰  薛飞 《科技通报》2019,35(12):192-198
建筑产业现代化联盟盟员之间的合作往往存在着合作目标的冲突、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利益分配的冲突等等合作障碍,影响了联盟的稳定运行,因此需要对其运行机制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设计一套完备的运行机制来促进联盟体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探索性研究法和系统科学方法在明晰建筑产业现代化联盟内涵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建筑产业现代化联盟的全寿命周期内的动力机制、冲突协调机制、行为约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人才培训机制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绍兴市建筑产业的实际情况对绍兴市建筑产业现代化联盟进行合理设计,保证联盟目标的实现。最终构建出一套完善、健全和高效的的联盟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理论和实证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同冲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联盟成员目标的不一致会强化联盟的任务和过程冲突,联盟资源投入的不均衡性、联盟绩效考核和利益共享机制的不健全会加剧联盟的过程和关系冲突。信息沟通共享机制不健全则会加剧联盟的过程、任务和关系冲突,而文化同质性则可以缓和联盟任务、过程和关系冲突。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联盟盟员绩效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常红 《情报杂志》2005,24(8):38-39
分析了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图书馆联盟盟员绩效评价的敷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杨震宁  吴晨 《科研管理》2021,42(5):21-30
技术战略联盟是合作伙伴资源共享、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共同创造价值的组织,但其创新活动往往伴随着各类风险,在实践中很多联盟的运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降低联盟的运行风险,优化合作路径既是理论的前沿问题,也是实践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研究了技术战略联盟运行风险、协同合作与联盟稳定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技术战略联盟运行过程中利益冲突风险和分歧冲突风险会降低联盟的稳定性,而联盟依赖风险初期会提高联盟绩效,但随着依赖程度的逐渐加深,参与各方的自主开拓创新能力有可能受损,从而降低联盟绩效;第二,联盟内部的自主合作可以正向调节技术战略联盟运行中利益冲突风险、分歧冲突风险与联盟绩效的关系,并且削弱联盟依赖风险对联盟绩效的倒U型效应,从而起到协同优化的作用。政府扶持对技术战略联盟运行风险与联盟稳定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集值统计的动态联盟知识产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联盟内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过程中,核心知识资产流失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造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动态联盟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评价.利用基于集值统计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知识产权风险指标的权重,以及单个指标风险和总体风险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专家判断的可靠度进行了分析,为动态联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则灵  尤建新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81-1388
运用"物理—事理—人理"的系统方法论(即WSR整合系统方法论),将研发联盟稳定性分为资源整合有效度、协调管理有序度、关系相处亲密度三个层面,基于知识特性的角度,本文认为知识特性的内隐性、复杂性、系统性三个方面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会影响研发联盟的稳定性,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所获得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4.
技术型企业从两个途径获得技术创新知识,一是通过企业内部过程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创造;二是通过企业外部过程,与市场进行知识交换、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分享和传递知识。技术战略联盟间在知识转移过程中获得经济收益,但同时联盟企业之间的独立性、知识的特殊性不得不让企业考虑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讨论、问卷开发与调查和统计建模过程,结果发现:技术战略联盟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竞合"关系,无论企业与竞争对手还是与非营利性组织形成技术战略联盟,知识转移和交换均可以使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并且,企业在与技术战略联盟进行合作过程中,可以采用技术成果的法律保护、竞争性保护措施以及在企业内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实践,维护企业的核心能力,促进企业的创新效果。这种技术成果的保护过程在企业与竞争市场形成技术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过程中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合作创新的特点对合作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新的界定,将其分为合作关系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和其他因素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两个维度。研究认为它们分别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起负向和正向影响作用;提出并分析了影响知识产权风险的因素,认为其在各种因素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影响中起中介效用,并给出了相关命题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中知识势差对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勇  林振阳 《科研管理》2018,39(2):75-85
对于合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目前学者主要是从法律角度研究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冲突,而鲜有从管理学角度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深入的探索。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企业与学研方的知识势差对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关系及其机制来探究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并引入合作治理方式对知识共享的过程进行控制,构建产学研合作双方的知识势差对知识产权风险影响模型,探析知识势差、知识产权风险和合作治理方式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对213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实证统计,结果表明,知识势差对知识产权风险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合作治理的不同方式对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并在知识势差与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关系中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产生机理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运生 《科学学研究》2009,27(6):925-931
 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合作共赢性、系统复杂性、技术标准化、技术模块化等本质特征,引发了传统R&D项目管理风险以外的依赖性风险、结构性风险、专用性资产投资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资源流失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六种典型的合作风险,其风险产生机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集群、虚拟企业、企业动态联盟、集群式供应链、地域性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8.
The research question is: How 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s) influence trust, attitudes, commitment,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 in inter-organisational project teams?The four strategically selected team cases include eight global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ial oil service companies in Norway. The methodology included 24 in-depth interviews done in 2016.The study finds that form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key to building up and keeping trust in the team and also for building up the right attitudes within the team. The IPRs increased the innovativeness in the team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s. The IPRs fostered a unique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se four teams enabling them to work towards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delivering in time. Formal IPŔs foster informal trust and expertise sharing and by that also the inter-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The confidence and knowledge sharing strengthen the possibility for future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s both on an individual level and on a corporate level.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of our findings is that IPRs increase the trust, commitment, and attitudes within the team providing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veness for improved solutions and results. IPRs are positive for collaboration, and they are complementary governance mechanisms.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 is that IPRs must be defined and accepted before the corporations start up the inter-organizational teamwork. The contract typology should in the start up be sensitizing giving directions and security and in the end defini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