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古诗教学需要教师从教学手段的改革做起,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诗的意境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对古诗词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诗歌。一、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动力1.诗情画意,描述时代背景古诗虽然言简意赅,却具有画一般的意境,或者是美丽的山水风景,或者是一幅民生自乐图。只有将这种种意境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一步理解诗人作诗时的情境。例如,《锄禾》这首古诗,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想象老农在烈日  相似文献   

2.
一、润物细无声——以诗学史以史促读学生初读一首古诗,并不能很好地读通、读顺,那就更难理解诗意。如果让学生了解了诗人创作背景,在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与传说,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一、营造氛围古诗是诗人的心境和周围的情境交融而成的一种意境,是诗中的感性形象,要读懂一首古诗,需要学生们通过感性认识去慢慢体验。古诗的意境千姿百态,有的委婉、有的悲凉、有的雄伟、有的豪放,各不相同。在小学的古诗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通过运用多种方式来创设古诗教学情境,营造一种充满诗意的古诗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喜欢看动画和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古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通过做成一个动画课件,再配上音乐对白,从而可  相似文献   

4.
案例背景 古诗教学说简单很简单:首先,让学生记住诗人的姓名及生活的年代;接着指导学生背会难理解的字、背熟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告诉学生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般来说,古诗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完成了。但是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优秀古诗文的热爱,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在短短的几句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暮江吟》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一首古诗,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南下杭州赴任途中见暮江美一丽景色而吟咏的一首风景诗。诗中意境优美,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教学这一首诗,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古诗学习方法,从扶到入,入境悟情。  相似文献   

6.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诗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 ,展开想象 ,挖掘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是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以《暮江吟》为例 ,谈谈对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运用学过的预习方法 ,放手让学生主动预习。《暮江吟》这首古诗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 ,因此在布置这首诗的预习时 ,我不提出预习的内容 ,而是让他们运用以前掌握的预习方法 ,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预习。上课时让学生说…  相似文献   

7.
左丽 《湖南教育》2015,(2):31-32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诵读积累、品味想象,从中去感受美、探究美、品析美、创造美。一、创设情境,感受美古诗的意境千姿百态,有的委婉,有的悲凉,有的雄伟,有的豪放。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营造充满诗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激发兴趣。《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诗人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用读、唱、吟、舞四种方式学习古诗,体会诗的意境。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达到自主学习古诗的目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趣导古诗小朋友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名句吧?今天我们开一个"小小赛诗会",希望每位同学能背一首古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时,我确定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教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白鹅戏水的活泼清新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偏旁部首“纟”。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设计理念古诗教学,关键在于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古诗《山行》的意境,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看图,图文结合,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重视古诗教学中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反复读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爱"和"晚"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感悟,并发挥想象,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诗贵在“意境”,“意”就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指诗人所描摹的客观事物。“意境”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能否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艺术境界,就意味着能否使学生体味到古诗的美,鉴于此,在《咏鹅》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古诗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我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时,一反过去逐字逐句串讲的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展现古诗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诗配画,乐配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诗的意境出发,让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去感受,去思考。然后有所感,有所悟,欣赏之中出见解,思考当中有交流。在品味古诗内容的同时,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思想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增强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习古诗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的古诗大都意境清新,含意隽永。情境教学能把诗的意境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到一起,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感知诗句创造描绘的鲜明形象,受到诗人炽热的情感的感染;并且能为学生开拓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时机。因此,运用情境教学原理能优化高年级古诗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对落实语言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有好处。 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古诗教学,应该着力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一首诗最美妙的部分,它包含“意”和“境”两方面,“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事物的意象。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真正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境意象,获得美的享受。把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以《夜宿山寺》为例,谈谈笔...  相似文献   

17.
古诗具有很强的节奏感、音律美,用词简练,寓意深远,寥寥几字就饱含作者深深的情感,描绘当时的社会生活,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古诗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能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因此,古诗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教学题材,也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教育的载体。但是,学习古诗又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热情很重要。一、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必要的知识储备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在课前,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得心应手地实施教学活动。传统教学理念中的“要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对所教的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特点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准备,积累一定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所学古诗的写作背景,以此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特点,他所处的时代以及当时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由于得不到朝廷的认可,不断被贬,怀才不遇,养成了他孤傲的个性。在逆境中,虽然历尽磨难和挫折,但仍不能改变作者报效朝廷、忧国忧民的耿耿忠心,表达了诗人高远的志向。教师要从这样的视角去解读、感悟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只有对诗歌进行这样深入的解读,才能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培养孩子们进行个性化解读诗歌的热情和兴趣。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三十五首古诗。给小学生讲古诗,要不要领会诗的意境?我认为,作为语言精炼、反映生活深刻的古诗来说,不通过诗的语言的吟诵、欣赏,推敲去了解诗的意境,不让诗人描绘的艺术境界再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薰陶,是不会真正学懂古诗的。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情与景的融合。诗人写诗,往往是寓情于景之中。唐代诗人王之涣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瑰宝,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蕴涵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如何使小学生很好地学习古诗中的词语,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呢?我在古诗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古诗教学是“字字落实”,解词释句成了古诗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在枯燥的背诗、抄诗中,毫无情感体验、意境体验可言,久而久之,便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古诗的兴趣。游戏是儿童生活的象征,我在实践中也思考,如何操作才能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