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子 《小学生》2012,(10):28-28
<正>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是检测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据调查,学生概括课文大致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是能具体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多引用了书中的原句:第二种是比较概括,但仍引用了原文;第三种是概括得比较准确,语言简练。四年级是培养学生概括段落大意到概括课文内容的过渡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从概括的角度看,大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年龄、心理特点等因素的限制,小学生在概括文章内容的时候,时常出现语言啰嗦、把握不住重点等现象。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把握文章的主线,抓纲举目,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化繁为简。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会概括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其综合分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和概括能力。笔者现就如何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谈几点自己的初浅做法。一、引导填充法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情节较为曲折,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把握课文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书读百遍",不掌握好方法也难以"其义自见"。面对这样的文章,利用引导填充法可以使学生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线索,读懂课文内容,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如《景阳冈》这一课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  相似文献   

3.
复述是将读过或听过的课文内容或材料重新叙述出来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它对于巩固识记内容 ,发展思维和连贯的说话能力很有意义。苏教版1—4册语文教材中安排了12篇要求学生复述的课文 ,体现了编写者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的重视。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不尽人意。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复述课文只要学生能把课文内容讲清 ,语句通顺、连贯即可。结果 ,由于低年级课文短小易懂 ,便于学生背诵 ,复述课文基本上已演变成了背诵课文 ,很多教师认为这是无可非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复述课文的要求 ,是对复述课文的一种曲解、误解。我认…  相似文献   

4.
“花样概括”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整句概括、散句概括、变换角度、连句成段,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四种概括类型.“花样概括”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训练方式,各种概括类型既可交叉使用,也可单独使用,选择时一要看课文,二要看学情,三要看课堂生成,但不管选用哪种或哪几种,都必须围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5.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着眼于篇的训练。进行篇的训练有一个侧重点 ,就是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学生即使对课文内容理解非常透彻 ,但对所表达的中心意义却一片渺茫 ,概括无从下手。鉴于此种状况 ,我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理论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把课文所涉及的全部思想意义概括出来 ,让学生先知道中心思想。然后以这种手段为起点 ,紧扣中心思想进行有步骤的教学 ,达到让学生自己能从内容中体会到中心思想的目的。一、出示课文所涉及的全部思想意义 ,让学生反复朗读 ,…  相似文献   

6.
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级别的思维能力,除了阅读的教学是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外,在习作教学时也能渗透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概括训练与习作指导相结合,既有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习作水平的提高。上学期我就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现说说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中的概括力是指以概括为主要的形式,将课文的大意进行梳理、归纳并付诸于言语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循文本内容,掌握概括方法;紧扣同质关联,构建概括模式;运用概括模式,形成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要着力于知识生长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概括能力的生长点,复习时要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从选读课文或课外读物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做练习;叙事是写作能力的生长点,复习时要从叙事文入手,从叙事清楚、具体和表达真情实感等方面提高记叙能力,并在书信、想象文的习作中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要着力于知识生长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概括能力的生长点,复习时要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从选读课文或课外读物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做练习;叙事是写作能力的生长点,复习时要从叙事文入手,从叙事清楚、具体和表达真情实感等方面提高记叙能力,并在书信、想象文的习作中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概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语言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总结、提炼和抓住课文重点,流畅、简洁和精确地表达文本的内容、段意等。  相似文献   

1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一般要求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明扼要。利用文中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因此,教师可利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利用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表达顺序阅读叙述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以上几句话,是《语文课程标准》在分段目标中关于阅读目标的具体描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语文阅读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课文教学中采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提问和翻译的方法,对常用的、重要的词语进行理解和运用训练,使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直接用英语思维,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使用词语,达到提高学生词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概括能力是知识结构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针对教学实际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迟滞。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概括的语言烦琐冗长,不简洁;抓不住关键,主次不分;缺少全面性,顾此失彼,不能把握整体内容;机械搬迁文中语句,不会变通的现状,结合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力求从"抓住中心句来概括""抓住课题来概括""抓住关键词句来概括""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文训练相结合"几方面来谈谈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张鳞钰 《广西教育》2012,(21):29-30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训练,加强指导,使学生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基础,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前,略读课文的教学大多陷人了误区,其主要表现有二:一是略教略学。即把“略读课文”中的“略读”同“略读能力”中的“略读”混为一谈;以为既然是“略读”,那么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粗略地感知一下课文内容就算万事大吉。这种教学不但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非常肤浅,而且使学习方法得不到迁移、运用,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二是精教精读。即以为既然略读课文是语文教材中和精读课文一样重要的课文类型,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阅读教学中,记事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可运用课题扩展法、段意汇总法、信息重组法、要素提炼法、人物对比法、问题概括法等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学生语文的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对于高学段的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更应该得到提升,所以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培养概括能力,要培养小学高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抽象和总结能力。学生能够对于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行自主的复习,也可以对于将要学习的新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预习。培养学生在学校知识学习上归纳总结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对小学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提出“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会通过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两点要求。因此,在学生升入三年级后,我加强了对他们概括能力的培养。比如,对故事性强的课文我要求他们在初读课文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用概括的语言表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我很高兴,自以为大功告成。谁知,在上《检阅》一课时,却出现了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20.
课文的分段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由字、词到篇章的过渡,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分段教学中抓住分段的依据、寻找分段的标志、采用合理的方法,是理解文意、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