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汉语里,象声词可谓源远流长。早在甲骨文时代,象声词就以单音节的形式存在,在《诗经》中也能看到象声词的广泛运用。到了唐代,象声词的使用与先秦时代相比堪称相当丰富了。象声词和其他词类一样,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在产生变化。本文从构成形式和语法功能这两方面来考察《全唐诗》中的象声词,以期能对象声词在近代汉语初期的发展状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的词类问题研究中,引起争论最多的是词类划分问题,象声词即是其中的一类。从表意作用来看,象声词能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从语法的角度看,象声词具有明显的语法特征。它既可以在句中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又能作独立语,是汉语中别具特征的一类词。故而对象声词的语用语法价值作进一步的探讨,对正确认识分析象声词乃至整个汉语词类问题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象声词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词语,象声词不侧重表义,而在于声音的描摹,它描摹的对象十分广泛,有多种语法功能,且在表情达意、营造气氛、烘托情境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象声词是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砰、啪、叮当、哗啦、轰隆隆”等都是象声词。对于象声词的归类,汉语语法学界是有分歧的。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实词的一个小类,如黄伯莱、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虚词的一个小类,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有的则把象声词合并在形容词里,如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还有人把象声词合并在叹词里,如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把象声词、叹词合在一起,叫“拟有词”。象声词到底是实词还是虚词?它是应自成一类,还是该合并在别的词类里?我们认为,象声…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汉英象声词的形态结构、句法功能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作了对比分析,并总结了一些汉英象声词在使用中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里,叹词是表现力强、出现率高的词类。叹词的用法灵活多变,与其他词类相比,叹词的语音、语义和用法都很特别。本文就“啊”的特殊形式和语用功能作分析,认为叹词“啊”具有表态功能、缓和功能和提示功能,揭示了叹词“啊”在交际语境条件下的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7.
王殿文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1):55-56,58
学者们对象声词的构成以及分类众说纷纭。对象声词的分类及语用语法价值做系统的探讨,对正确认识象声词具有积极地意义。从汉英象声词的构成、分类以及句法功能三个方面对汉英象声词做较为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汤欣 《语文知识》2013,(1):123-125
日语拟声拟态词均属副词类,拟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汇,拟态词是描写状态的词汇。而在汉语中,拟声词又叫象声词,归属特殊词类,拟态词则属形容词和副词。拟声词、拟态词多是日语的一大特色。本文提取川端康成的《雪国》里的这两类词,从词形构成、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静态的分析展示其使用特点,以及与汉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象声词是对声音的摹拟,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丰富的象声词,但是由于各自语言的特点,使得它们在使用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英语象声词的结构比汉语象声复杂,而汉语象声词的使用范围则比英语象声词广。  相似文献   

10.
论拟声词的实词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里的拟声词是一个特殊的词类 ,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 ,对于拟声词到底是实词还是虚词 ,目前还是众说纷纭 ,尚无定论。从句法功能、词汇和语法意义、所表示的概念及审美功能诸方面进行分析 ,均能发现拟声词的实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拟声词是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其种类在英、中文中都很繁多。如何恰当使用拟声词来使句子或文章更为形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只有通过对拟声词一些实例的分析和比较 ,才能弄清其在英、中文句子中的功能和位置的异同 ,从而达到正确使用拟声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拟声词是某一特定语言与自然声音相结合的产物,通过比较英、汉拟声词在语音、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异,从语言认知、语言系统、文化等方面探求差并的原因,加深对于英、汉语语言体系的认识,并从语音、句法的角度探究英语拟声词的汉译。  相似文献   

13.
AB式拟声词及其重叠形式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式拟声词中叠韵词较多,第二个音节声母为“1”的也较多,后者可能与古代汉语的复辅音有关。这类词通过不同的方式时现实世界的声音进行模拟。AB式及其不同重叠形式的拟声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这类词作状语时,在组配方面受到拟声词形式和VP组成成分的双重限制。这类拟声词后加“地”与否表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否加“地”与拟声词的形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以词的语法功能和词的意义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其中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包括句法标准、分布标准和语法意义标准三个方面.这本《现代汉语》教材的词类划分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把副词划入虚词一类,划分出状态词,把感叹词和拟声词归入特类.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拟声词、拟态词是日本人根据日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来的,在其产生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心理习惯、文化传统的重大影响。它数量庞大,出现频率高,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广播电视节目里不绝于耳。但是汉语中拟声、拟态词却并不是特别发达,所以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拟声、拟态词无疑是他们学习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本文拟从日语母音、子音的象征效果和清浊音的对立两方面总结、分析拟声、拟态词的发音和表达效果之间的一些规律,希望对日语学习者在拟声、拟态词学习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词汇学研究的对象———词汇应当是成系统的。词汇的系统性表现在词汇的许多方面,往往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现代汉语词汇广泛存在着各种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些关系表现出了现代汉语词汇具有极强的系统性。系统性既表现在词汇的外在形式,也表现在词义构成的方方面面。就汉语一个词自身来说,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一是多义词的词义系统;二是词使用上的静动系统。新的词汇研究方法,特别是语义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现代汉语的词汇研究将更能揭示出词汇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信息和标记理论,当代汉语中的“非但”是一个兼具反预期信息标示功能和反预期递进信息预示功能的标记词,其作用主要在于既标示先行句的反预期信息,又预示后续句的反预期递进信息。“非但”跟“不但”是有差别,“不但”的作用仅在于预示后续句的语义递进信息;两者在句法分布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呈不对称性。“非但”在汉语史上经历了由无标记项向有标记项的转变,后起的“不但”则是无标记项。  相似文献   

18.
从量词角度看现代汉语名量式合成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量词构成的名量式合成名词通常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汉语从古至今,领属语、修饰语以及关系小句一律前置于名词中心语,但名量式合成词在词汇结构方面相对较为特殊:中心语(N)+修饰语(M)。对名量式合成词的认识也分歧较大,名量式合成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量词。因此,很有必要从量词角度来对现代汉语名量式合成词问题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动物词语为例,通过比较其在汉维语言中的使用情况,从而揭示了汉维两种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由于书面语料记录语言的随机性,要更全面深入了解近代汉语的语言现象,有必要发掘更多中古文献中的语言事实。文章在讨论不同类型语料在语言研究中价值略有侧重的基础上,以齐梁陶弘景纂修的《真诰》为例,从一般语词和专门语词两方面论述了中古道经在近代汉语语词溯源方面的作用:中古道经在一般语词溯源上作用巨大;而在专门语词研究上,则应当成为主要的依托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